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女同學(于堅詩歌)

《女同學》是詩人于堅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目錄

作品原文

那一年春天 音樂課後 你從風琴後面奔進操場

當時 在一群中學生中間 你的位置是女王的位置

一班男生都在偷看着你 但沒有人承認

想承認也不知道該怎麼講 大家剛剛上初一

那天你肯定出眾 是由於跳繩 還是唱歌

也許你穿過了整個操場 追逐着另一個

粉紅色的女孩 只記得你穿着紅褲子 但你沒有模樣

你是有雀斑的女孩 還是豁牙的女孩 你肯定出眾

但你不是某一張臉 而是好幾張臉組成

你沒有肉體 天國中的植物 你屬於哪一個芳名

劉玉英 李萍 胡娜娜 李桂珍

哦 看看時時間留下了什麼 一片空空的操場


這些芳名有何行為上的含義?

我記得我們男生之間

都有過彼此頭破血流的經驗

我記不得你寫字是否用的左手 你的臉是否有痣

我不記得有任何細節 事關疼痛

出眾是危險的 這使得你無法接觸

當然 我拉過你的手 不止一次

大合唱 集體舞 木偶人的課外遊戲

你的手無所顧忌地伸過來 像成年人的手一樣

有力 但不代表你本人的神經


老師那時常說 祖國的花朵

也許就是這句慣用語 老讓我 把你

和某個春天相聯繫 那個春天

是否開過花 我已經想不起來

但在我的記憶中 你代表着春天 代表着花

還代表着正午時光 飄揚在操場上的紅旗

但我總覺得那些年 你和我形影不離 因為

教室的座位 總是一男一女 一男一女

我記得所有的男生都偷過老師的粉筆 但你沒有

那時我的鋼筆一旦遺失 我只會懷疑男生

我也偷過 我偷看過你的文具盒

還偷看過你的其他部位 當然啦 是在大白天

那時幹什麼大人都不准 只能偷偷摸摸

連看你 也只是偷看 我正視你的時候

你總是已經當眾站起來 要麼回答老師的提問

要麼揚着頭用標準的普通話 朗誦


哦 女同學 從十三歲到十八歲

我不記得你偷過什麼 你當過賊麼

哪怕是在他不注意的時候

偷偷地 瞅瞅他剛剛冒出微眥的厚嘴唇

女同學 我是否年紀輕輕 就與幽靈同座

而我又是誰 你的背誦課文的男幽靈


當時我們學到的形容詞很少

大多數只能用來形容祖國 革命

我做有些事 都不知道該怎麼講

有一學期 我老夢見你跳繩

星期一 在課堂上

我深懷恐懼 無法認真聽講

一節節課 我只擔心着被叫起來 當眾提問

我的心像一隻被扔進了白天的老鼠 在關於你的狂想中

鑽來鑽去 我朦朧地覺得 你的身體應該有許多洞穴

但我一個也找不到

少年的日子憂心忡仲

害怕着班集體 會看透他的壞心眼

老師教育我們要關心國家大事

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女同學身上 是可恥的


我尚未學會寫作情書 這種體裁的作文

誰會教給我們 永遠是零分

女同學 請恕我冒昧

我在私下對你有所不恭 如果那一年你能進入男廁所

你就會發現我寫得最有力的作文 是以你的芳名為題

可你瞧瞧我公開在你面前的樣子

不是什麼亂塗亂畫的小雜種

而是語文得了五分的 害羞的男同學


不知道是幸福的 這使一頭豹子

闖入了花園 使一隻企鵝 投進了烈火

但我一直在仇恨這種幸福

日復一日 我們對着黑板 學習並列複句

造句日益規範 動作越發斯文

日復一日 你出脫成窈窕淑女 我成長為謙謙君子


某一日你的臉忽然閃出了神秘的微笑 頭也歪了

就像多年看慣的椅子 忽然間無緣無故跳起舞來

放學回家的路上 你忽然用故鄉的方言對我說

「你……也走這條路」

你的樣子奇怪 令我警惕起來

似乎這一剎那我不再是你的同學

這是你第一次對我講昆明話

唯一的一次 可我又說了些什麼

「今天的作業做了沒有?」

從這時我才知道了你本人的聲音

與學校里那一位完全不同

我不知道你的話意味何在

一個愣頭青 只被你的樣子迷惑

這個樣子我記住了

中學畢業 我才知道 當姑娘

歪着頭 笑成這種樣子

就是她 想懷孕的時候

哦 說起來 都說那是金色的年代

可我錯過了多少次下流的機會

我一直是單純高尚的小男生

而你 女同學 我知道你一直都想當

終於沒有當成 一個風騷十足的娘們


歲月已逝 學校的操場空空

並非人去樓空 只是同學們都在上課

十點整 大家都會活蹦亂跳 從教室滾出來

女同學 你當然出眾

作者簡介

于堅,男,1954年8月8日,出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80年代成名,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1]

于堅幼時因病致弱聽,14歲輟學。16歲「文革」時期,學校停課,國家分配進入工廠當工人9年。16歲後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宣傳幹事、農場工人、大學生、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等。20歲開始塗鴉寫詩,25歲首發作品。

1983年與同學發起銀杏文學社出版《銀杏》。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1985年與詩人韓東、丁當等創辦《他們》文學雜誌。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2]

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名》、《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台北)、《作為事件的詩歌》(荷蘭語版)、《飛行》(西班牙語版)、《棕皮手記》、《雲南這邊》、《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元創造》(詩集,2006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出版)。

于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從上世紀90年代的《棕皮手記》到近年的《相遇了幾分鐘》,于堅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的另一種言說方式:睿智、博學、平易、多言。《隴上行》和《印度記》,是他近兩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種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特點,還強化了在歷史話語中發現日常性的特點。于堅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將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使得他的敘述和描寫,在體驗和經驗、現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遊、自由穿梭,堪稱當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舊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並沒有從文學中獲得財富。在雲南昆明,每天上午寫作,不超過2000字,在靜靜的寫作中,于堅卻堅守着風起雲湧的80年代理想主義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堅、韓東拉起大旗的《他們》和非非、莽漢、《傾向》、海上詩群一起,都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