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作品名稱: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1]

詞中描寫對妻子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全詞純用自然真切、簡樸清爽的白描語句,寫得天然渾成,毫無雕琢之處,卻格外真切感人。

這首詞流傳有兩個版本,版本一在《納蘭信德全集》、版本二在《納蘭詞全編箋注 》有收錄。該作品於納蘭性德隨扈出巡南北,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期間。具體時間在1682年秋(康熙二十一年),作者在外忙於國家大事,無法和自己心愛的人團聚,恰巧又處於秋季到來的時節,看着眼前的秋風吹落一朵朵的黃葉,心中愁苦,思念佳人之情頓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愁」,抒發對佳人的思念,寫出了這首詞。

目錄

詩詞正文

白話譯文

版本一

黃葉和青苔鋪滿了回去的路,原來我們相約幽會的地方如今在哪裡?你離去後音訊杳無,平添了今夜的無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經被風吹去。

版本二

高高的樹木蕭蕭落下的黃葉鋪滿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殘月破曉的微風讓自己六神無主,竟不知在什麼地方?你離去後音訊杳無,平添了今夜的無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經被風吹去。

文學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相思之情,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想到曾經與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這條充滿回憶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卻只有無盡的懷念,胸中充滿惆悵。暮雨瀟瀟,秋風乍起,「秋風秋雨愁煞人」,吹得去這般情思,這首詞寫得細緻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還有另一特點,納蘭的詞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現的情感也是「愁」,這首詞的寫法,是要寫愁而不直接寫愁,而通過其他意象的狀態來體現這種情感。

這首詞化用了前人的許多意象以及名句,使這首詞給人一種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覺。如「木葉」這一經典意象最早出於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意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涼,十分適合抒發悲秋的情緒。「曉風殘月何處」則顯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一半西風吹去」又和辛棄疾的《滿江紅》中「被西風吹去,了無痕跡」同。

這首詞和納蘭的其他詞比起來,風格相同,仍然是婉約細緻。這首詞幾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曉風殘月何處」一作「展粉衣香何處」,「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談哪一句是納蘭的原句,這考據,現下還難以確定出結果來,但這恰好給讀者增加藝術對比的空間。比較各個版本,就「木葉紛紛歸路」一作.「黃葉青苔歸路」兩句來看,「黃葉」和「木葉」二意象在古典詩詞中都是常見的,然就兩句整體來看「木葉紛紛」與「黃葉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圍上看,顯然前者更為強烈一些,後者增加了一個意象「青苔」,反而導致悲秋情氛的減弱。「曉風殘月何處」與「展粉衣香何處」則可謂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詞句,在營造意境上比後者更有親和力,詞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跡象;「展粉衣香何處」則可以在對比下產生強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強詞的情感程度。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2]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3]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清詞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