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始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始齔

中文名 始齔

定義類型 古代年齡稱謂

稱謂類型 8歲

稱謂來源 《說文解字

始齔 始齔 (古代年齡稱謂)始齔是古代的一個年齡稱謂,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

年齡稱謂來源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始齔」釋義

始齔指乳齒,代指小孩乳齒脫落長出恆齒的換牙時期。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

最熟悉的用例

列子·湯問》有句:「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用的就是本義,愚公移山時,鄰居家剛換牙的小孩子去幫助他。清代楊芳燦有《賣女謠》:「幼女齒方齔,稚兒發覆眉。父母牽就市,相望何累累!」用的也是本義。[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