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委託回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委託回款是一個專有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委託回款是指企業使用票據付款,可接受賣方的委託,到銀行代為辦理貼現,實現貨款的快速支付,與使用流貸的效果類似,但不占用信貸規模,委託回款的成本低於貸款成本,節約財務費用。

委託回款辦理條件

辦理條件如下:

1、委託人(貼現申請人):

(1)票據收款人與代理人具有1年以上真實貿易往來,最近1年未與代理人發生商業糾紛,當前與代理人無任何債權債務糾紛;

(2)委託人已在交行開立結算賬戶(特殊情況可暫不開戶)。

2、代理人(銀票出票人或商票承兌人):

(1)代理人已在交行開立結算賬戶;辦理銀票的,代理人交行內部評級7級以上,已開展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2)辦理商票有追索權的,代理人交行內部評級6級以上,商票無追索權的,代理人交行內部評級5級及以上,並已獲得足額有效的商票保貼額度。

票據貼現概述

票據貼現是指商業匯票的持票人在匯票到期日前,為了取得資金,在貼付一定利息後,將票據權利轉讓給商業銀行的票據行為,是商業銀行向持票人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是指客戶(持票人)將沒有到期的票據出賣給貼現銀行,以便提前取得現款。一般工商企業向銀行辦理的票據貼現就屬於這一種;

轉貼現是指銀行以貼現購得的沒有到期的票據向其他商業銀行所作的票據轉讓,轉貼現一般是商業銀行間相互拆藉資金的一種方式;

再貼現是指貼現銀行持未到期的已貼現匯票向人民銀行的貼現,通過轉讓匯票取得人民銀行再貸款的行為。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的一種信用業務,是中央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而運用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

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付款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種票據。商業匯票按其承兌人的不同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是指在購銷雙方根據合法的購銷合同發生商品交易,出現延期付款時,由收款人開出並經過付款承兌,或由付款人開出並由付款人承兌的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是指在發生商品交易,出現延期付款時,交易雙方憑交易合同,由債權人或債務人簽發,由債務人向開戶銀行提出承兌申請,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商業匯票。商業匯票貼現是指商業匯票的持票人,在匯票到期日前,為了取得資金而將票據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