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保錢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保錢

姚保錢 是安徽定遠人,1925年4月出生,1939年3月入伍,194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時期,參加大小戰役、戰鬥數十次。1953年10月榮獲朝鮮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自朝鮮回國後任197師師長。

2018年6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基本內容

姚保錢1925年4月生,安徽定遠人,民國28年(1939年)3月14歲參加新四軍。歷任勤務兵、學員、電話員、班長、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科長、科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志願軍24軍72師215團團長。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時期,參加大小戰役、戰鬥數十次。1953年10月榮獲朝鮮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自朝鮮回國後任197師師長,1956年榮獲三級解放勳章和獨立自由獎章。1968年任中共秦皇島市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組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第24軍197師副參謀長,1969年帶領全師駐防唐山。1976年升為66軍參謀長,唐山大地震時姚保錢於道路斷絕的情況下,第一個徒步沖入唐山災區,身先士卒並指揮、調度、協調整個救災工作,後任副軍長,1983年5月任第24軍(52831部隊)軍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逝世

天津警備區正軍職離休幹部、原陸軍第24軍軍長姚保錢同志,因病於2018年6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

人物事跡

2007年,天津媒體《每日新報》的報道提到,從14歲參加新四軍,姚保錢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可謂身經百戰,見過很多戰場上的慘烈場面。但老人說,自己經歷的戰鬥,都沒法和31年前他帶隊赴唐山抗震搶險相比。當時的慘狀,至今讓他想起來都心有餘悸,而子弟兵們在抗震救災中的英勇表現,更是他戎馬生涯中最難忘的回憶。

抗美援朝時,姚保錢擔任志願軍24軍72師215團團長。戰爭結束後,他率部隊回國的下車地點就是唐山,後他被提升為197師師長,1969年接到軍委指令,帶領全師駐防唐山。1976年,他被提升為66軍參謀長,調到位於天津的軍部工作,但直到唐山大地震發生,他曾帶領的197師一直在唐山駐守。

「我是第一個趕到地震現場的人,當時的唐山一片廢墟。」回想起31年前的景象,姚保錢心情沉重。

報道稱,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多,正在熟睡中的姚保錢被一陣劇烈的震動驚醒。「地震了!地震了!」在屋外驚恐的喊叫聲中,姚保錢急忙穿衣趕往警備區司令部。「一路上看到很多倒塌的房屋,一些逃出來的人就站在路中間。」姚保錢說,當時誰也不知道哪裡是震中,也不知道損失多大。災難當前,作為軍人,他們必須儘快找到受災最重的地方抗災。在警備區的地下室,部隊領導召開緊急會議,一邊研究抗震救災方案,一邊聯繫66軍下屬的幾個師部尋找震中。

「197師,197師請回答……」在和多個師部順利取得聯繫後,在唐山駐守的197師卻始終聯繫不上,作為老師長的姚保錢的心一下揪了起來。「會不會部隊出事了?」有了這個想法,他在軍部一刻也呆不下去了,向上級領導主動請命後,他只帶了兩個士兵,開車直奔197師駐地唐山。

在蘆台鎮,由於橋被震斷了,汽車無法通行。心急如焚的姚保錢撇下車,通過當地老鄉找來船隻,渡河繼續趕路。沒有了車,行進太緩慢,姚保錢在附近村中好不容易找到一輛破舊卡車,這樣在當天中午11點左右第一個趕到唐山地震現場。

最初幾天,姚保錢帶領戰士們與其說是搶險,不如說是在「找屍體」,挖開廢墟看到的都是死人,為了加快速度清理廢墟,以便尋找倖存者,那些屍體只能被放置在路邊。沒有處理的屍體很快散發出異味,戰士們不得不帶上防毒面具。由於裝備有限,有的戰士只能圍着毛巾戴着口罩,繼續堅持工作。

「每當在廢墟中找到一個生還者,是戰士們最高興最幸福的時刻。」姚保錢回憶,在震後第6天,一位姓郭的指導員在一片廢墟上聽到地下有微弱的聲音,於是組織幾名戰士搶救,廢墟上的石塊很大,十餘個戰士才能勉強移動,工具不好用,大家就用手挖。最終救出一個10來歲的孩子。看到孩子平安無事,大家都異常興奮,就像打了一場大勝仗一樣高興。一位被埋了一周左右的老太太,在被救出後,看到解放軍戰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共產黨萬歲」,當時所有人心裡都熱乎乎的。

姚保錢的老伴告訴《每日新報》記者,當年在唐山抗震搶險中,他家並不只姚保錢一個人在搶險一線,他們兩個當兵的兒子也先後隨着所在部隊來到唐山,參加救人以及重建工作。

「他忙,當時也顧不上孩子們安危了。」姚保錢的老伴說,當時她非常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危房、疾病、食物不足……到處都有危險,一個兒子因飲用髒水患病住院時,姚保錢都沒時間去探望。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