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院長
出生 1964年
陝西西安
國籍 中國
母校 北京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姚洋,男,1964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祖籍江西省新幹縣。現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院長[1]、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同時擔任《經濟學(季刊)》主編、Agricultural Economics副主編、World Development 副主編以及《世界經濟文匯》、China Economic Journal和Journal of Rural Cooperatives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3]

個人經歷

教育學歷

姚洋祖籍江西省新幹縣,1964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

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理系本科。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6年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農業與應用經濟學系,獲發展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2年11月21日凌晨消息,姚洋接替周其仁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2010年至今,擔任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至2012年,擔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2003年11月-2010年1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6年11月到2011年4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

2002年8月至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2003年7月-10月,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訪問教授。

2002年4月至6月,日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訪問教授。

2000年1月至5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農業與應用經濟學系訪問副教授。

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

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講師。

1989年8月至1991年8月,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變壓器廠職員。

研究領域

包括中國制度轉型、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農村發展。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著有《制度與效率-和諾斯對話》、《作為制度創新的經濟改革》(中英文版),並與他人合著《制度經濟學三人談》、《我們的時代》、Ownership Transformation in China、CSR and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等著作,出版文集《自由、公正和制度變遷》、《土地、制度和農業發展》、《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和《穿行於書齋和現實之間》,主編《轉軌中國-轉型時期的社會公正和平等》、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與他人合編)和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Growth(與他人合編)等;在《讀書》、《南方周末》等雜誌和報紙發表數十篇通俗性文章和評論,並在Foreign Affairs和Financial Times等英文雜誌和報紙上發表過文章。

獲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屆和第二屆浦山國際經濟學獎(2008年、2010年)、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獎(2008年)。被評為2006年北京大學十佳教師、《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青年領袖。

教授課程

經濟學原理(CCER雙學位,2005年秋季)

演化博弈和制度分析(CCER研究生,2003、2005春季、2006春季)

發展經濟學(日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02年春季;CCER研究生,2003、2004、2005、2006秋季;CCER雙學位,2004、2005、2006、2007年春季)

農業經濟學(日本國際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02年春季)

法律經濟學(CCER雙學位本科生、法學院研究生,2001年春季,與趙曉力合開)

商業數學與博弈論初步(BiMBA,1999年秋季,2000年秋季,2001年秋季)

姚洋
  姚洋教授

中國經濟:1949-1999(威斯康星大學,2000年春季;北大劍橋班2004,2005)

高級微觀經濟學(CCER研究生,1997春季、秋季,1998年春季,1999年春季,2000年秋,2001年秋季,2002年秋季;社科院研究生院,1997春季)

管理經濟學(BiMBA,2002、2003秋季)

管理信息系統與計算機應用初步(BiMBA,1998年秋季)

主要榮譽

論文《結構轉型與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獲第二屆"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2011年3月。

專著《土地制度和農業發展》獲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2009年2月[4]

論文《中國出口品國內技術含量升級研究--來自全國、江蘇省與廣東省的證據》獲第一屆"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最高獎,2008年11月。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中國青年領袖,2008年5月。

北京大學第十五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07年6月。

GDN第8屆年會"Reforms,Public Services and Poverty" 一等獎(和沈艷合作),2007年1月15日,北京。

Fellow,India-China Institute,The New School,2006-2008。

第二屆"農村發展研究獎",論文獎,2006年。

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2006年。

北京大學十佳教師,2006年[5]

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獎教金優秀獎,2005年。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

北京大學第八屆文科優秀著作二等獎,2002年9月[6]

北京市2001-05年度"跨世紀百人工程"[7]

北京大學2001年度崗松獎教金,2001年4月。

北京大學第七屆文科優秀論文二等獎,2000年9月。

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赴美交流獎學金,2000年1月-5月。

世界銀行Robert McNamara研究獎學金,2000-2001。

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獎學金,教育部,2000-2002。

歸國獎學金,福特基金會,1997-1998。

Gamma Sigma Delta,世界農業榮譽協會,1995。

MEO獎學金, 威斯康星大學,1995年春季。

孫逸仙中西部獎學金,1995年。

五四科學論文獎,北京大學,1985。

2015年6月,姚洋、鍾寧樺合著的《中國企業中的工會與工人的福利》(Unions and Workers'Welfare in Chinese Firms)獲得第十六屆(201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社會任職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2006-2010),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2005-),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1998-),康奈爾大學經濟和社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經濟學(季刊)》主編(2001-,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Agricultural Economics 副主編(2007-2010),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07-,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辦)、《中國金融學》(2003-,四川大學主辦)、《公共管理評論》(2003-,清華大學主辦)、《世界經濟文匯》(2005-,復旦大學主辦)、Journal of Rural Cooperatives(2006-,希伯來大學主辦) 學術委員會成員。

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發展經濟學研究分會(2006-,副會長:2007-),留美經濟學會 (1993-,1998-1999年度理事,出版委員會成員,2004-),美國經濟學會(1997-),英國皇家經濟學會(2006-),國際比較經濟學會(2003-),歐美同學會 (1997-)。

姚洋

匿名評委

Agricultural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Economic Journal,Economics of Transi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Urban studies,經濟研究,世界經濟,教育部社會科學項目(2005),社會科學基金會(2002),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01),英國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2000),中國軟科學學會 (1999)。

個人作品

著作

姚洋、高夢滔(主編):《健康、村莊治理和農村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itors),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World Scientific,2006.

黃平、姚洋、韓毓海:《我們的時代》,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9月。

顧昕、高夢滔、姚洋:《診斷與處方:直面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林毅夫、姚洋(主編):《中國的奇蹟:回顧與展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Garnaut,Ross,Ligang Song,Stoyan Tenev,and Yang Yao. Ownership Transformation in China,The World Bank,2005.

汪丁丁、韋森、姚洋:《制度經濟學三人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姚洋:《土地、制度和農業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譯著

姚洋(主編):《轉軌中國-審視社會公正和平等》,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姚洋:《制度與效率-與諾斯對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姚洋:《自由、公正和制度變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劉一皋、王曉毅、姚洋:《村莊內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Ross Garnaut,Ligang Song,Yang Yao and Xiaolu Wang,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 Canberra: Asia Pacific Press,2001.

姚洋(校者):《充分理由》(Daniel Bromley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出。

賴平耀、姚洋、邢予青(譯者):《民主制度的經濟理論》(Anthony Downs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

姚洋(校者):《博弈與信息》(Eric Rasmusen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姚洋(校者):《博弈論》(Tirole and Fudenberg著),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論文

Shen,Yan,and Yang Yao. "Does Grassroots Democracy Reduc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forthcoming.

Lu,Feng,and Yang Yao. "The Effectiveness of Law,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 Economy of Financial Repression:Evidence from China." World Development,forthcoming.

Yao,Yang,and Dongya Zheng. "External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Industries." 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7,2(4): 467-489.

Wang,Shuna and Yang Yao.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Forthcoming,World Development,2007,Vol. 29,No. 10: 1635-1649.

Yao,Yang. "Establishing a Chinese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Vol. 38,No. 1 (Fall 2006): 15-51.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by David Kelly)

Yao,Yang. "Introduction to Examining China – Social Justice and Reality in the Transitional Era."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Vol. 38,No. 1 (Fall 2006): 60-67.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by David Kelly)

Yao,Yang. "Village Elections,Accountability,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 China & World Economy,2006,Vol. 14,No. 6: 20-38.

Bromley,Daniel and Yang Yao. "Understand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re There Lesson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World Economics,April–June 2006,7(2): 73-96.

Gao,Mengtao,and Yang Yao. "Gender Gaps in Access to Healthcare in Ru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6,Vol. 55(1): 87-107.

Garnaut,Ross,Ligang Song,and Yang Yao.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in China." China Journal,January 2006,Issue 55: 35-66.

Song,Ligang and Yang Yao. "Impacts of Privatiz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January 2006.

Yao,Yang. Book review for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by Carl Riskin,Zhao Renwei,and Li Shi. Journal of Asian Business,2005,Vol. 21 (1): 75-76.

Yao,Yang. "Chinese Privatization: Causes and Outcomes." China and World Economy,2005,Vol. 13(1): 66-80.

Guo,Kai and Yang Yao. "Causes of Privatization in China: Testing Several Hypothes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5,Vol. 13(2): 211-238 (lead paper).

Yao,Yang. "Land Tenure Choice in Chinese Villages: The Rational versus the Political Model." Land Economics,2004,80(4): 477-488 (lead paper).

Yao,Yang. "Political Process and Efficient Institu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2004,160(3): 439-453.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Rong,Zhao and Yang Yao.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e Demand for Electric Appliances in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14(2): 131-141.

Carter,Michael and Yang Yao. "Local versus Global Tests of Separability in Agricultural Household Models: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Effect of Land Transfer Right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84(3): 702-715.

Li,Jing and Yang Yao. "Egalitarian Land Distribution and Labor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 Land Reform,Land Settlement and Cooperatives,FAO,2002(1): 80-91.

Wang,Yueping and Yang Yao. "Market Reforms,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Enterprises in China."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Vol. 18(2002),Nos. 1-3: 197-211.

Yao,Yang. "Building Support for Policy Change by Improving Governance in China: The Case of Shunde." Transition Newsletter,Vol. 12(2): 13-15.

Yao,Ya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Lease Market in Rural China." Land Economics,2000,Vol. 76(2): 252-266.

Yao,Yang. "Rural Industry and Labor Market Integration in Easter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Vol. 59: 463-496.

Shanwen Gao and Yang Yao.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ly Optimal Outcomes in the Process of Dissolving Public Enterpris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Vol. 10 (1),Spring 1999: 41-58.

Deininger,K.,B. Davis,Y. Yao,and P. Olinto. "Land Markets and Land Reform under Multiple Market Imperf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8,Vol. 80 (5): 1160-1160.

Liu,Shouying,Michael Carter,and Yang Yao. "Dimensions and Diversity of Property Rights in Rural China: Dilemmas on the Road to Further Reform." World Development. 1998,Vol 26(10): 1789-1806. 姚洋、鄭東雅,"重工業和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時代再考察",《經濟研究》,2008年4期:26-40頁。

姚洋、張曄,"中國出口品國內技術含量升級的動態研究-來自全國及江蘇省、廣東省的證據",《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2期:67-82頁。

姚洋、章林峰,"中國本土企業出口競爭優勢和技術變遷分析",《世界經濟》,2008年3期:3-11頁。

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金融論壇》,2007年5期:3-8頁。

姚洋,"政府轉型和農村社區重建",《二十一世紀》,2007年2期。

姚洋、鄭東雅,"外部性和重工業發展",《南開經濟研究》,2007年2期:3-19頁。

姚洋,"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發展觀的轉變",《學習與探索》,2007年2期:140-146頁。

甘犁、徐立新、姚洋,"村莊治理、融資和消費保險:來自8省49村的經驗證據",《中國農村觀察》,2007年2期:2-13頁。

黃玲文、姚洋,"國有企業改制對就業的影響――來自11個城市的證據",《經濟研究》,2007年3期:57-69頁。

王書娜、姚洋,"基層民主和村莊治理――來自8省48村的證據",《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2期:121-130頁。

高夢滔、姚洋,"農戶收入差距的微觀基礎:物質資本還是人力資本?"《經濟研究》,2006年12期,71-80頁。

姚洋,"國家與鄉村社會的重建――中國農村發展觀的兩大範式轉變",《二十一世紀評論》,即將刊登。

姚洋、高夢滔,"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惠及窮人",《中國社會政策》,2006年,225-247頁。

楊汝岱、姚洋,"有限趕超和大國經濟發展",《國際經濟評論》,2006年7-8月號,16-19頁。

沈艷、姚洋,"村莊選舉和收入分配-來自8省48村的證據",《經濟研究》,2006年第4期,97-105頁。

孫昂、姚洋,"勞動力的大病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中國農村的研究",《世界經濟文匯》,2006年第1期,26-36頁。

高夢滔、甘犁、徐立新、姚洋,"健康風險衝擊下的農戶收入能力與村級民主",《中國人口科學》,2006年第1期,21-32頁。

高夢滔、姚洋,"健康風險衝擊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基於面板數據的動態估計",《經濟研究》,2005年第12期,15-25頁。

姚洋,"泛利性國家",《制度經濟學研究》,2005年,第6輯,第1-10頁。

宋立剛、姚洋,"改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17-31頁。

郭凱、姚洋,"國有企業改制的成因:對五個假說的檢驗",《世界經濟》,2004年12月號,總第316期,3-13頁。

姚洋,"以市場替代農民的公共合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Vol. 43(5): 40-41頁。

姚洋
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姚洋

Michael Carter、姚洋,"工業化、土地市場和農業投資",《經濟學季刊》,2004年,Vol. 3 (4): 983-1002頁。

高夢滔、姚洋,"性別、生命周期與家庭內部健康投資",《經濟研究》,2004年第7期,第115-125頁。

盧峰、姚洋,"金融壓抑下的法治、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第42-55頁。

姚洋、楊雷,"制度供給失衡和中國財政分權的後果",《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3期,第27-33頁。

姚洋,"集體決策中的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經濟學季刊》,2003年,Vol. 2 (3): 679-700頁。

姚洋,"政治過程和有效制度變遷", 《制度經濟學研究》,2003年,Vol. 1 (1): 第1-16頁。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約瑟之謎再考察",《經濟研究》,2003年第1期,第71-79頁。

李菁、林毅夫、姚洋,"信貸約束、土地和不發達地區農戶子女教育投資",《中國人口科學》,2002年第6期,第10-26頁。

姚洋,"對懲罰婚外情的經濟學分析",《經濟學季刊》,2002年,Vol. 1 (4): 977-984頁。

容昭、盛來運、姚洋,"中國農村耐用消費品需求研究",《經濟學季刊》,2002年,Vol. 1 (3): 589-602頁。

楊雷、姚洋,"石器時代的規則",《經濟學季刊》,2002年,Vol. 1 (3): 654-670頁。

姚洋、章奇,"中國工業企業效率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第10期,第13-19頁。

姚洋,"自由可以這樣來追求",《經濟學季刊》,2001年,Vol. 1 (1): 207-217頁。

王春華、姚洋,"農地配置與農村勞動力外出",《農村經濟文稿》,2001年第1期,第54-59頁。

姚洋,"社會排斥和經濟歧視:東部農村地區移民的現狀調查",《戰略與管理》,2001年第3期, 第32-42頁。

姚洋,"發達地區村莊勞動力市場的整合",《中國農村觀察》,2001年第2期,第10-20頁。

姚洋,"中國農地制度與農村社會保障",《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號,第19-26頁。

賴平耀、姚洋,"溝通與交易",《經濟研究》,2000年第9期,第43-48頁。

姚洋,"集體決策下的誘導性制度變遷-中國農村地權穩定性的實證研究",《中國農村觀察》,2000年第2期,第11-19頁。

姚洋,"中國農地制度:一個分析框架",《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第54-65頁。

姚洋、支兆華,"政府角色定位與企業改制的成敗",《經濟研究》,2000年第1期,第3-10頁。

姚洋,"勞動力市場缺陷與土地市場的活動", 《中國農村觀察》,1999年第2期,第16-27頁。

姚洋,"非國有經濟成分與我國工業企業的技術效率",《經濟研究》,1998年第12期,第29-35頁。

姚洋,"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安排與農業績效",《中國農村觀察》,1998年第6期,第1-10頁。(獲第二屆"農村發展研究獎",論文獎)

姚洋,"小農與效率",《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年12月號,第140-144頁。

姚洋,"從美國人的辦事低效說起",《南方周末》,2008年3月27日,c19原富版,《經濟鏡像》欄目。

吳敬璉、秦暉、姚洋,"左右之間:關於社會轉型路徑的思考",《洪範評論》,第9輯(2007年12月),第1-17頁。

姚洋,"有選擇放開一胎政策--從紐約的復甦想到的",《南方周末》,2008年1月31日,c19原富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公共政策",《南方周末》,2007年10月25日,c19原富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美國的物價為什麼這麼低?" 《南方周末》,2007年9月27日,c19原富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環保是企業贏利的動力",《南方周末》,2007年8月2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環保關乎公平",《南方周末》,2007年7月26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命價'決定污染水平?" 《南方周末》,2007年7月19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用兩條腿走路",《南方周末》,2007年6月28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從帳面GDP看'中國之謎'",《南方周末》,2007年5月17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從印度貧民窟想到'最牛釘子戶'",《南方周末》,2007年4月12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從瑞安實驗看'平等與效率'的新解",《解放日報》,2007年4月3日,第7版。

姚洋,"印度隨想",《南方周末》,2007年3月15、22、29,4月5日,c19觀點版,《經濟鏡像》欄目。

姚洋,"低度發展,高度和諧",《三農中國》,第11輯(2007年2月),第13-18頁。

姚洋,"農村應是一個可以體面生活的地方",《中國經濟導報》,2007年1月2日,第B7版。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姚洋,"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發展觀的轉變",《學習時報》,2006年12月11日,第4版。

姚洋,"經濟學的科學主義謬誤",《讀書》,2006年12期,第144-149頁。

姚洋,"少一些工程思維,多一些人文關懷",《南方周末》,2006年8月3日,第30版。

黃平、姚洋、韓毓海,"1980年代的思想文化脈象(下)",《天涯》,2006年第4期,第50-63頁。

黃平、姚洋、韓毓海,"1980年代的思想文化脈象(上)",《天涯》,2006年第3期,第20-32頁。

姚洋,"上當與同情心",《經濟學家茶座》,2005·4,第22輯,第104-105頁。

姚洋,"17年村民選舉實驗的現實和未來",《南風窗》,2006年3月上旬號,第23-25頁。

姚洋,"重化工業道路的走法",《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1月6日,第24版。

黃平、姚洋、韓毓海,"多元時代的文化自主",《書城》,2005年12月號,第28-33頁。

姚洋,"拒絕道德斜坡",《財經》,2005年第24期(2005年11月28日),第18-19頁。

姚洋,"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產-《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思考札記》之三",《文景》,2006年第1期,第66-71頁。

姚洋,"市場化的功與過-《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思考札記》之二",《文景》,2005年第12期,第24-29頁。

姚洋,"關於社會公正-《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思考札記》之一",《文景》,2005年第11期,第32-39頁。

姚洋,"革命、平等和民主",《讀書》,2005年第11期,第85-90頁。

姚洋,"國有資產流失的真與假",《讀書》,2005年第6期,第104-110頁。

姚洋,"'三農'問題的出路",《三農中國》,2005年第1期,第21-27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4月號,第169-170頁。

汪丁丁、韋森、姚洋,"我們所繼承的制度經濟學的西方傳統與我們所關注的中國問題",《文景》,2005年,No. 9/4,第18-25頁。

姚洋,"回鄉三日",《經濟學家茶座》,2005年4月,第19輯,第94-102頁。

姚洋,"探討法律和信任的經濟學基礎",《中國書評》,2005年4月,第一輯,第13-19頁。

姚洋,"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學解讀",《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3月28日第3版。

姚洋,"我讀的雜書",《南方周末》,2005年3月10日,第30版。

姚洋,"學者的精神家園",《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4年9月3日,第5版。

姚洋,"平穩轉型",《南風窗》,2004年8月上旬號。

姚洋,"群眾監督無捷徑,人大制度是通途",《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3月18日第3版。

姚洋,"城鄉差距,差在哪裡?",《三農中國》,第一輯(2003年)。

姚洋,"穿行於現實和書齋之間",《書城》,2003年第3期。

姚洋,"務實而不放棄理想",《中國改革》,2003年第3期。

姚洋,"諸侯經濟:中國財政聯邦化",《南風窗》,2003年2月上旬號。

姚洋,"轉軌中國的社會公正",《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1月9日,1月16日,1月30日,2月13日,2月20日,2月27日,3月13日第30版。

姚洋,"地域、制度與李約瑟之謎",《讀書》,2003年第1期。

姚洋,"國家與三農問題",《思想的精髓》,《在北大聽講座》第九輯,文池主編,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2月。

姚洋,"國企改制,我們別無選擇",《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2年12月30日,第98版。

姚洋,"追求人的全面自由",《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年11月15日,第8版。

姚洋,"需要調和的張力",《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年9月19日,第12版。

姚洋,"效率,抑或政治需要?"《南風窗》,2002年9月下旬號。

姚洋,"經濟學良心的肩負者-訪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經濟學消息報》,2002年8月9日,第1版。

姚洋,"消失的小鎮",《經濟學家茶座》,2002年,第7輯,第156-160頁。

姚洋,"村莊民主和全球化",《讀書》,2002年第4期。

姚洋,"道德情操", 《讀書》,2001年第10期。

姚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

姚洋,"法治與權貴資本主義",《讀書》,2001年第3期。

姚洋,"不僅僅是為了公平",《經濟學家茶座》,2000年,第3輯,第72-75頁。

姚洋,"善法與善治",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0年2月12日,第22版。

姚洋,"修正案能減少包二奶和家庭暴力嗎?"《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2000年12月4日,第22版。

姚洋,"法律是否應該懲罰婚外情?"《讀書》,2001年第1期。

姚洋,"法律是否應該懲罰婚外情---一個經濟學的分析", 《經濟學消息報》,2000年9月22日,《經濟學人》版。

姚洋,"向前看,還是向後看?"《讀書》,2000年第5期。

姚洋,"打官司的經濟學",《檢察日報》,2000年4月11日第3版。

姚洋,"自由的位置",《讀書》,2000年第2期。

姚洋,"過去的理想與今日的創新",《讀書》,1999年第10期。

姚洋,"自由辯",《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9月3日,《經濟學人》版。

姚洋,"公正為誰而設?"《讀書》,1999年第8期。

姚洋,"關注社會最底層的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的學術貢獻",《讀書》,1999年第3期。

工作論文

楊汝岱、姚洋,"有限趕超和經濟增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No. C2007016,2007年9月。

姚洋、張曄,"中國產品國內技術含量升級研究-來自全國、江蘇和廣東的證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 No. C2007013,2007年7月。

姚洋、章林峰,"中國本土企業出口競爭優勢和技術變遷分析",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 No. C2007012,2007年7月。

姚洋,"論能力指向的平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 No. C2007010,2007年7月。

Gan,Li,Lixin Xu,and Yang Yao. "Health Shocks,Village Elections,and Long-term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CCER Working Paper No. E2006012; NBER Working Paper w12686. November 2006.

Sun,Ang,and Yang Yao. "Health Shock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CCER Working Paper No. E2006011. September 2006.

Huang,Lingwen,and Yang Yao. "The Impacts on Privatization on Profitability and Employment in China." CCER Working Paper No. E2006008. September 2006.

Shen,Yan,and Yang Yao. "Local Governanc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CCER Working Paper No. E2006005. May 2006.

Wang,Shuna,and Yang Yao. "Village Election and Accountability in Rural China." CCER Working Paper No. E2006001. January 2006.

Lu,Susan and Yang Ya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aw,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Growth in an Economy of Financial Repression: Evidence from China." Stanfor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No. 179. October 2003.

Carter,Michael and Yang Yao. "Specialization without Regret---Transfer Rights,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and Investment in an Industrializing Economy."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202,October 1999.

圖書章節

Yang,Rudai,and Yang Yao. "Limited Catch-up 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John Wong and Wei Liu,editors. China's Surging Economy: Adjusting for More Balanced Development. World Scientific,2007.

Song,Ligang and Yang Yao. "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a." I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editors,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World Scientific,2006.

Yang Yao. "Village Elections,Accountability,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ural China." 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editors,The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sia Pacific Press,Canberra,2006.

Carter,Michael,and Yang Yao. "Market versus Administrative Reallocation of Land: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In Peter Ho,editor,Developmental Dilemmas: Land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China,RoutledgeCurzon,New York,2005.

Yao,Yang. "Government Commitment and the Outcome of Privatization in China." In Takatoshi Ito and Anne Krueger,editors,Governance,Regulation and Privatiz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2004.

Yao,Yang. "Privatizing the small SOEs." In Ross Garnaut and Ligang Song editors,China's Thir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RoutledgeCurzon,New York,2004.

Yao,Yang. "In Search of Balanc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Sanjaya Lall and Shujiro Urata editors,Competitiveness,FDI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in East Asia,Edward Elgar,Cheltenhan,UK and Northampton,MA,USA,2003.

Lin,Justin and Yang Yao. "Chines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East Asian Miracle." Chapter 4 in Joseph Stiglitz and Shahid Yusuf editors,Rethinking the East Asian Miracle,the 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姚洋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

Yao,Yang. "Urbaniz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Chinas Environment." Book chapter i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edited by Fu-chen Lo and Yu-qing Xing,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Japan,1999.

語種著作

姚洋,"中國の土地所有制度と問題點",《中國21》(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會編),Vol.26,2007.1,215-244.

講座

2007年9月28日:"基層民主和收入分配:來自中國村莊選舉的證據",康奈爾大學經濟系。

2007年8月5日:"論能力指向的平等",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公正問題研討會"發言。

2007年5月25日:"有限趕超和中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升級",上海論壇經濟全球化和亞洲的選擇分論壇主題報告。

2007年5月23日:"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自由主義?"華中科技大學人文講座(第1269講)。

2007年5月23日:"平等與激勵",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政治研究中心。

2007年4月25日:"平等與激勵",中央財經大學。

2007年4月16日:"近觀印度民主",鳳凰衛視百年大講堂。2007年5月12日下午2:10首播,2007年5月13日上午8:30 和晚上11:30重播。

2007年3月31日:"平等與激勵: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自由主義?"河南鄭州"越秀學術講座"。

2007年3月24日:"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自由主義?"北京大學。

2006年12月17日:"基層選舉對中國農村的若干影響",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政治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6日:"Village Elections and Local Governance in Rural China." 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印度孟買。

2006年11月24日:"有限趕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06年11月14日:"Health Shocks,Local Governance,and Long-term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2006你年11月14日:"China-US Interdepend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 FACES,斯坦福大學、復旦大學。

2006年11月13日:"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發展觀的轉變",《財經大講堂》,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

2006年11月13日:"Health Shocks,Local Governance,and Long-term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2006年10月24日:"Health Shocks,Local Governance,and Long-term Income: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2006年9月8日:"改制對就業的影響",吉林大學國有經濟研究中心。

2006年9月8日:"新農村建設和發展觀的轉變",東北師範大學商學院。

2006年8月21日:"村莊選舉、治理結構和收入分配",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2006年7月9日:"村莊選舉、治理結構和收入分配",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經濟學研究生教育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主題發言。

2006年5月21日:"文化重建:中國未來五十年面臨的挑戰",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2006年5月20日:"文化重建和經濟學家的角色",安徽大學"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學術研討會主題發言。

2006年5月18日:"基層民主和收入分配:來自中國農村的證據",香港浸會大學-清華大學第六屆學術討論會。

2006年5月16日:"基層民主和收入分配:來自中國農村的證據",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2006年5月16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和經濟學家的責任",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紅五月學術節。

2006年4月3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和經濟學家的責任",北京師範大學。

2006年3月9日:"村莊選舉和收入分配",山東大學經濟學院。

2006年2月23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復旦大學。

姚洋

2006年1月11日:"基層民主和收入分配:來自中國農村的證據",會議論文,A Normative Appraisal of Policy Reforms in Asia, 印度德里。

2006年1月10日:"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德里大學管理學院。

2005年12月11日:"中國經濟學家的社會責任",中國經濟學年會閉幕式主題發言,廈門大學。

2005年11月9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浙江大學跨學科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28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中國政法大學。

2005年10月15日:"當代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北京大學。

2005年5月17日:"健康衝擊、村莊治理和農戶的長期收入能力:來自中國的經驗",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

2005年5月9日:"健康衝擊、村莊治理和農戶的長期收入能力:來自中國的經驗",威斯康星大學農業與應用經濟學系。

2004年12月28日:"中國企業改制的動因和結果",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2004年12月28日:"非市場價值和醫療中性別差異",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2004年12月27日:"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法律問題",特邀演講。

2004年10月24日:"土地論壇",中國政法大學。

2004年9月27日:"中國農地制度的法律思考",中國地質大學名人講堂。

2004年9月23日:"中國農地制度的法律思考",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民商法前沿"論壇。

2004年5月31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揚州大學。

2004年5月11日:"企業改制的成因和績效",四川大學。

2004年4月17日:"WTO之後的民營經濟發展",湖北省公安縣。

2004年4月16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華中科技大學。

2004年2月6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天則經濟研究所雙周討論會。

2003年12月26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江西師範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2003年12月22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2003年12月22日:"政治過程和有效制度變遷",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2003年11月12日:"經濟學家和社會價值",人民大學經濟學社。

2003年10月21日:"中國農地制度:回顧與展望","東亞農業國際研討會"主題發言,南京農業大學。

2003年10月19日:"地方性創新和泛利性執政黨的有效結合",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高級研討會。

2002年11月6日:"政治過程和有效制度變遷",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

2002年11月6日:"國家和三農問題",山東大學。

2002年10月24日:"國家和三農問題",北京大學。

2002年10月15日:"集體決策中的理性和政治模型:一個中國農地制度的案例研究",第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西北大學。

2002年10月8日:"政治過程和有效制度變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2002年7月11-12日:"中國轉型時期的社會公正和平等問題國際研討會",北京大學,主持者。

2001年12月5日:"轉型期間的社會公正問題",北京師範大學。

2001年11月13日:"一個社會公正的理論",西安交通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姚洋
  姚洋教授

2001年11月13日:"政府在西部發展中的作用",西北大學西部發展研究中心"西部發展研討會",西安。

2001年11月12日:"政府承諾和中國企業轉制的績效",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01年10月16日:"'石器時代'的規則",第一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北京大學。

2001年9月22日:"'石器時代'的規則",第一屆新制度經濟學年會,北京香山。

2001年3月21日:"中國農地制度的設計:經濟學家和法學家的對話",北京大學法學院。

2001年3月1日:"東亞奇蹟中的中國農村工業化",日本國際大學。

2001年2月25日:"我們應該如何追求自由?"南開大學博士生會"新世紀之光學術報告會"。

2000年11月15日:"Government Commitment and Privatization",世界銀行。

2000年9月22日:"對法律懲罰婚外情的經濟學分析",天則經濟研究所雙周討論會。

2000年7月4-6日:參加留美經濟學會於上海召開的《全球化與中國面臨的挑戰》,並宣讀論文《國家治理結構的改革與中國公有企業的民營化》(與支兆華合作)。

2000年5月15日:"Government Commitment and Privatization",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經濟系。

2000年4月7日:"Government Commitment and Privatization",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農業與應用經濟學系。

1999年7月3-4日:參與組織留美經濟學會於成都召開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和再就業政策國際研討會》,並宣讀論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1998年8月14-16日:參加於美國巴爾的摩召開的留美經濟學會1998年年會,宣讀論文《企業破產兼併中成本的最優分攤問題》,並當選為1998-1999年度理事。

1998年8月3-5日:參加於鹽湖城召開的美國農經學會1998年年會並宣讀論文"Specialization without Regret-Transfer Rights,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and Investment in an Industrializing Economy"(與Michael Carter合作)。

1998年6月17-18日:代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並參加於北京召開的《中國土地制度與農業績效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Labor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Land Lease Market".

研究項目

2008年3月-2009年3月:"中國制度轉型的特點和經驗",教育部。

2007年7月-2008年1月:"中國地區差異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世界銀行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背景報告。

2007年5月-2008年5月:"中國出口產品技術提升研究",主要實施人之一,北京市-北京大學共建項目。

2006年6月-2006年12月:"村莊選舉及其影響",主要實施人之一,Brown大學和斯坦福大學,40,000美元。

2006年4月-2006年12月:"中國私營部門的發展和可持續性",主要實施人,IFC,125萬元。

2005年7月-2005年9月:"中國對外投資企業調查",主要實施人,FIAS、IFC、MIGA,40,000美元。

2005年9月-2007年8月:"中國工業集聚研究",參與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0萬元人民幣。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土地制度和城市化的關係",參與人,教育部重大課題項目,80萬元人民幣。

2004年9月-2006年8月:"中國增長方式轉變研究",主要實施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萬元人民幣。

2004年9月-2006年8月:"中國轉型研究",主要實施人,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20萬元人民幣。

2004年2月-2005年6月:"大病風險對農戶的影響",主要實施人之一,世界銀行,45,000 美元。

2002年7月-2003年7月:"中國農村醫療體系改革",主要實施人,多方資助,28萬元。

2002年7月-2002年12月:"國有企業改制研究",主要實施人之一,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資助。

2001年3月-2001年8月:"產權改革中的效率和平等:中國的例子",與Michael Carter,Klaus Deininger,Juergen Voegele合作,世界銀行,50,000美元。

2000年5月-2001年4月:"中國政府改革與經濟績效的關係",世界銀行McNamara項目資助,7,500美元。

2000年1月-2000年12月:"東亞技術發展",中國項目負責人,世界銀行,7,500美元。

2000年1月-2002年1月: "中國土地制度的變遷與績效",負責人,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會資助,7,500美元。

1999年6月-2000年3月:"中國私營部門研究",主要實施人之一,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資助。

1999年7月-2000年9月:"農村之間的人口流動與中國村莊的經濟和社會變遷",項目負責人,與王曉毅、劉一皋合作,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中國公共政策資助項目,40,000美元。

1999年7月-1999年12月:"貴州土地長期租賃的效率和公平問題",項目負責人,世界銀行資助,17,000美元。

1998年9月-2001年9月:"中國財政體制研究",參與者,負責鄉及鄉以下的財政研究。項目總負責人為吳敬璉。福特基金會資助,250,000美元。

1998年6月–1999年1月:"中國農村工業化",項目負責人,與林毅夫合作,世界銀行資助,7,500美元。

1998年3月-1998年12月:"中國小企業的技術與效率",項目負責人,與王岳平合作,世界銀行資助,5,000美元。

1998年1月-1998年7月:"城市化對中國環境的影響",項目負責人,日本聯合國大學資助,5,000美元。

1997年1月-1998年1月:"土地制度、土地市場與中國農業績效",項目負責人,與Michael Carter和劉守英合作,世界銀行資助,30,000美元。

諮詢顧問

2005年4月18-20日:亞洲私營經濟發展經驗交流會,特邀演講,亞洲開發銀行,馬尼拉。

2004年9月27日:中小企業和就業的關係,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4年9月9日:中小企業、就業及其限制因素,世界銀行和發改委。

2004年6月22日:WTO之後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4年5月10日-14日:浙江和四川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比較,特邀演講,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

2003年11月1日-12月23日:中國中小企業和就業的現狀分析,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3年10月15日:中國就業問題研討會,北京;特邀演講,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3年9月14-16日: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聖彼得堡,俄國;特邀演講,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3年3月-6月:四川中小企業運營環境分析,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

2003年2月26-28日:技術選擇與經濟發展研討會,斯里蘭卡;特邀演講,世界銀行研究局。

2002年3月-6月:四川企業運營環境調查,國際金融公司。

2002年2月26-28日: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對越南的啟示,河內,越南;特邀演講,聯合國發展署。

2001年4月13-14日:國家經貿委十個試點城市座談會,成都;特邀演講,國際金融公司。

1996年5月-7月:長話、市話捆綁式銷售的作用,AT&T。

視頻

中國教育比美國差?姚洋:他們有40%大學生,四年下來啥也沒學到 2020年05月13日發布

北大姚洋:一些三本學校就是誤人子弟,但學費一年卻要幾萬 2021年01月25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