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集鎮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下轄鎮,位於縣域北部偏西邊緣,距縣城約30千米,轄域總面積167.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姚集鎮下轄7個居民社區和29個行政村[1],鎮人民政府駐郭盧社區。截至2019年末,姚集鎮常住人口為8.82萬。

姚集曾名姚集寨、姚家圩等,早在東漢光和五年(182年)就有人在此定居,姚姓居多,起集,故名。明代初,屬青羊社,後屬大村社。1949年,歸睢寧縣。1957年9月,姚集鄉組建。2000年,撤銷姚集鄉張圩鄉、劉集果園場,合併設立姚集鎮。境內古黃河從東向西九曲十八彎達35千米[2]。姚集鎮東有251省道,西有271省道,中有324省道。著名旅遊景點有房灣濕地公園。

2018年,姚集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6億元,增長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52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8億元,增長9.2%;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比例34.3:31.8:33.9。[1]

歷史沿革

姚集鎮歷史悠久,早在秦朝古黃河沿岸和張圩山區就有人跡,早在五帝時期,該地區就有先人群居於依山傍水之地。宋代之前其山區東南地域多為湖盪草甸,後受黃河連年決口水患之影響,湖盪草甸即被大量的泥滂覆蓋淤積,自然形成大面積的沙鹼灘涂,給人居耕種提供有利條件。

明代初,姚集地區為青羊社。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劃歸大村社。

民國元年(1912年),黃河以南屬龍河市,黃河以北歸河北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更名為姚集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睢宿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銅睢縣。

1949年,歸屬睢寧縣。

1957年9月,撤區並鄉,更名為姚集鄉。

1958年,成立姚集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制改稱姚集鄉。

2000年,撤銷姚集鄉、張圩鄉、劉集果園場,合併設立姚集鎮。

行政區劃

1999年,姚集鄉下轄32個行政村,分別是姚集、姚南、陸盧、郭盧、郭鐵、房灣、朱灣、馬營、後營、王塘、石碑、谷堆、魏山、青山、青年、杜湖、湖口、程劉、大劉、劉店、夏場、趙場、婁堰、李慢、黃漢、金武、八一、二堡、道莊、邵莊、高黨、吳黨。

2000年,因鄉鎮合併從原張圩鄉劃入24個行政村,分別是張圩、馮莊、欽莊、陳莊、張井、武莊、宋莊、陳井、劉莊、辛安、戴莊、花山、蛟龍、鐵寺、大同、郭山、白路、梁山、林場、魏莊、陳小樓、王窩、油坊、黃山,和從原劉集果園場劃入2個行政村,分別是劉集和張尹。此時,姚集鎮下轄58個行政村。

2001年後,村級行政區劃調整,58行政村合併為36個行政村,分別是姚集村郭盧村張圩村、陳井村、張井村、梁山村、大同村、曉樓村、油坊村、新安村、馮莊村、王沃村、鐵寺村、黃山村、蛟龍村、馬營村、樓埝村、房灣村、王塘村、青年村、湖口村、道莊村、石碑村、程劉村、李漫村、金武村、高黨村、八一村、二堡村、大劉莊村、魏山村、趙場村、杜湖村、劉店村、劉集村、張尹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姚集鎮下轄7個居民社區和29個行政村[1],鎮人民政府駐郭盧社區境內。[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姚集鎮位於睢寧縣北部偏西邊緣,東接慶安水庫(慶安鎮)、古邳鎮,南臨慶安鎮、王集鎮,西界王集鎮,北與邳州市占城鎮和銅山區伊莊鎮接壤,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7°84′,北緯34°07′,總面積167.8平方千米,位居徐州市第一。

地形地貌

姚集鎮東部古黃河流域為平原,黃河以南為黃緩衝低洼鹽鹼地帶,黃河以北為紅粘土高亢地帶,西部以蛟龍山向西延伸屬山區[2]。

氣候

姚集鎮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每年平均氣溫為14℃,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年日照平均數為239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4%。全年10℃以上植物生產季節為216.7天,年平均降水量為910毫米,6月到9月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總量的80%。全年無霜期為217天。

自然災害

姚集鎮常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春旱,導致沙鹼地塵土飛揚,特別是來自東南方向的乾熱季風,更是在田農作物枯萎傷根的大敵。夏澇時節會出現暴風雨、冰雹、龍捲風等災害,導致各年份季節均有輕重不等類型各異的農作物病蟲害發生。[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姚集鎮總面積167.8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積12萬畝,山區面積4.4萬畝,總水面3.39萬畝。

礦產資源

姚集鎮北邊的低山丘陵中有大理石、石灰石、磷礦、工業燒鹼、鈦鐵礦石、白銀鹽礦石、金屬鎂等礦產資源。

人口

源流

明朝初,朱元璋執行強制性移民政策,從山西省曲沃縣遷來姚集,盧、林、孫、陳、程、徐等姓氏的人家在此定居繁衍生息。

數量

2019年末,姚集鎮家庭戶數為20123戶,常住人口為88227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姚集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6億元,增長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52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8億元,增長9.2%;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比例34.3:31.8:3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規模工業銷售收入7.50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姚集鎮農業機械總動力78500千瓦,土地機耕面積11.46萬畝,水稻機插秧面積1.76萬畝,小麥、水稻機收面積13.63萬畝。有石碑村加旗養豬合作社、新安村銀衫養雞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組織241個,帶動農戶3840戶。2018年,姚集鎮完成土地流轉26000畝,300畝連片經營共36000畝(含以前年份流轉土地),農田託管36000畝。全鎮生豬飼養量7.2萬頭、羊1.3萬隻、牛1100頭、家禽134萬羽、魚1280噸。

第二產業

20世紀90年代,該地逐步發展鄉村工業。同時轉變企業經營機制,走公有民營之路,推動私營企業的發展。1994年,工業總產值6200萬元,其中私營企業產值達4300萬元。具有120台立繅機的鄉辦繅絲廠,年產值達1000萬元。鄉辦絲綿廠生產的絲綿被,通過台灣客商已打入香港、日本、荷蘭等國家和地區。鄉辦絲織廠可實現繭,絲、綢生產線。鄉辦造紙廠,年產優質瓦楞紙達3000噸。2018年,姚集鎮共招商引資項目8個,完成合同引資額20億元。

第三產業

2018年,姚集鎮根據古黃河綜合開發產業整體規劃,將姚集「山水古河」四大優勢資源融入古黃河開發,在古黃河東段重點發展油菜等經濟觀賞作物,在古黃河中段大力打造房灣濕地旅遊度假區,在古黃河西段發展花生、果樹,全鎮初步形成了以房灣濕地觀光旅遊為引領、優質果為特色的「農業產業」格局。[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8年末,姚集鎮有初級中學2所,班級21個,在校生856人,教師119人。小學11所,班級115個,在校生4685人,教師224人。鎮級幼兒園4所,入園幼兒1200餘人。民辦個體辦幼兒園16所,入園幼兒1400餘人。

文體事業

2019年末,姚集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館1個。

醫療衛生

2018年末,姚集鎮有鄉鎮衛生院2所(姚集鎮衛生院、姚集鎮衛生院張圩分院)。姚集鎮衛生院全院職工76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主任醫師1人,副高級職稱5人),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7人,執業護士28人,本科學歷21人,大專學歷28人,其中,臨床醫生15人,中級以上職稱7人。核定床位50張,實際開放床位100張,病床平均使用率95.2%。科室設置有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康復科、糖尿病專科等20個臨床科室和彩超、檢驗、放射、心電圖等醫技科室。姚集鎮衛生院下轄28所村衛生室,其中,標準化衛生室24所,省示範衛生室7所,居全縣之首。鄉村醫生55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姚集鎮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1378.98萬元,能繁母豬投保2145頭,保費30030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02戶,708人。接待農村三屬等各類民政定補人員及退役軍人2609人次,辦理農口落聘人員養老67人次、醫療保險67人次。

鎮村建設

2018年,姚集鎮推進高黨、杜湖、八一、郭盧人口集中居住區建設。高黨村位於睢寧縣姚集鎮,原是黃河故道沿線一個經濟薄弱的村莊。2015年,高黨村在睢寧400個行政村中,率先啟動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拆除720畝舊村,復墾500畝耕地,建成占地220畝、安置居民660戶的高黨新村。杜湖集中區總投資1.34億元,占地約318畝,規劃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可集中安置750餘戶,4100多人,節約土地1000餘畝。小區功能設施配套齊全,規劃設有幼兒園、超市、社區服務中心、老年公寓、紅白理事堂等公共服務設施。已鋪近千米8米寬的主道路、1.6萬米長的區內道路,鋪設3.2萬米污水管網,建設日處理300噸的污水處理廠,小區整體綠化面積達6.6萬平方米。2016年2月啟動八一集中區動遷工作,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區占地300畝,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可入住群眾1000戶,新增耕地約1200餘畝。郭盧集中區有763戶,共3216人,總面積4500畝,可耕地面積3300畝,其中,村莊占地面積1200畝。集中區規劃在鎮區東大街以東,總投資約為1.5億元左右,占地206畝,規劃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可集中安置716餘戶,(便民服務中心)商貿綜合體1.7萬平方米,公共文化設施0.3萬平方米。可節約土地900餘畝。

基礎設施

歷史上姚集自然條件惡劣,當地曾流傳着「春天到,秋日末,飛沙颳起難揭鍋,路上行人難睜眼,一步一個沙灰窩」。流傳的這首民謠就是那時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姚集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興修水利,插條種草,植樹造林,擴大水田,使大面積的泡沙鹽鹼地逐步向高產穩產農田轉化。1983年以後,該地人民連續三年對廢黃河綜合治理,開挖黃河中泓300米,築防洪路5公里,挖溝築渠21萬米,開墾利用面積1萬餘畝,開挖標準魚塘1000餘畝,至1994年,已修建電灌站12座,橋、涵、閘82座。[5]

交通運輸

姚集鎮境內有251省道(邳睢公路,一級公路標準)、271省道(二級公路標準)在轄域東西部過境,324省道(二級公路標準)橫貫東西,姚張公路、古張公路貫通全鎮。

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早在東漢末年,下邳南黃河南岸就有姚姓人家居住。東漢光和五年(182年)孫堅為下邳丞,得次子孫權時,孫權母親愛吃的豆腐,就是御膳房大師從黃河南岸姚家圩村一姚姓家中購買的。 當時下邳城南的黃河堰下,是一片大面積的茅草荒灘。居住在這裡的姚、吳、孫、程、林五個姓氏十多戶人家都是從外地遷來的移民,鑑於姚姓一戶是三世同堂較為完整的家庭,並有一位60多歲的年長者非常正派,經常愛做善事,樂於團結大家,其家庭實屬本分人家。其他姓氏的居民在姚家的影響之下,也就自然地稱之此地為姚家莊。後因黃河連年決口泛濫,為防黃水沖淹災害,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便在村莊周圍挖溝排水築圩,後來,便自然稱呼此地為姚家圩。

明朝年間,佛教盛行。姚家圩也建立了一座小型寺廟,內置佛祖塑像,每逢初一、十五,農家人都要來這裡燒香叩拜,以求佛祖保佑,免遭連年泛濫的黃水災害。隨着信教求佛的人們逐年增多,這裡又規定每年農曆四月四日為姚家圩廟逢會日。有廟會,就有商賈雲集。因該地荒草面積大,老百姓多以飼養騾、馬、牛、羊為業,廟會是日又多以交易大家畜為主,人們又將姚家圩廟會稱之為「騾馬會」。後來,廟會之後,仍有做小生意的人長期在此地經營,又有一林姓商人在此圩堰上設立一處經營花生行市,並徵求商人意見,規定每年農曆三、八、五、十為逢集日,長此以往也就自然稱之為姚家圩集了,清朝初年又簡稱為姚集。

清咸豐十年(1860年),姚一體再次領築姚家集圩,主要是加固增高圩壩,周長擴大到1386米,進一步保證了汛期集市安全。宣統年間,姚集圩曾更名為姚集寨。

文物古蹟

姚集鎮境內的「雙孤堆」古墓葬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雙孤堆」為一大一小兩座土墓,大墓在西,直徑80餘米,墓高22餘米;小墓在東,直徑50餘米,墓高15米。兩墓相距約200米。

季札掛劍

「掛劍台」此原遺址位於該縣西北部原古下邳西郊故黃河北岸、大花山坡下(今姚集鎮清水畔水庫西側),是明清乃至更早時期睢寧縣一處較為著名的歷史古蹟。[6]

風景名勝

房灣濕地公園

房灣濕地公園坐落於江蘇省睢寧縣姚集鎮古黃河中段,民俗有「黃河一路十八彎」之說。古黃河流經姚集鎮中段時在一處轉彎,後遷居此處房氏人家居多,故名房灣[4]。房灣濕地度假區規劃一心一帶五區,一心即房灣濕地景觀核心,一帶即古黃河濕地風光帶,五區分別為黃河古鎮區、萬畝百香果園區、夢幻童話村、智慧農業示範區、美麗鄉村示範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