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寧蕎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寧蕎酥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生產民間小吃名點,以苦蕎粉面為主要原料,加白糖、紅糖、豬油、菜油等多種配料製成,主要品種有白糖、洗沙、玫瑰、火肘、水晶、棗泥等,年產量約10萬公斤左右,遠銷省內外,為全國獨家特產。蕎酥因色澤金黃又稱「金酥」。威寧蕎酥味香,入口酥鬆易化,既可充飢,又有清涼解熱的保健功能,凡是嘗過威寧蕎酥的人都為它酥香可口的味道讚不絕口 [1]


營養價值

蕎麥、蕎粉的蛋白質高於大米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苦蕎鹼性較重,有健胃、消火、降壓的功能,常食對肺結核患者有輔治作用。


歷史文化

威寧蕎酥初產於洪武年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做壽,奢香夫人特意吩咐廚師採用當地土產蕎面拌糖做成一種既精美別致又有地方特色的糕點。可是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眼看壽期臨近,奢香夫人心急如焚,到處頒布告示,如有人做成此種糕點願出重金獎賞。有個叫丁成久的重慶人揭了告示。他反覆琢磨,對照傳統糕點,並各取所長,終於製成了一種非常精緻的糕點取名「蕎酥」。"蕎酥"每塊重8斤,上面刻有九條龍,九龍中間刻有一個「壽」字,象徵九龍獻壽。令奢香夫人非常滿意。朱元璋品嘗後大為讚賞,稱為「南方貴物」。後來「蕎酥」歷代相傳,現在已不是八斤一塊,而是一斤八塊了[2]


做法

威寧蕎酥也很特殊,先篩出最細的蕎面,按比例加紅糖雞蛋、菜油做主料。餡料主要由小豆和芝麻、瓜條搭配而成。造形呈扁圓和扁方,並刻有清晰花紋。由於"蕎酥"顏色金黃,香甜爽口,又稱為「金酥」。花色也增加到水晶、玫瑰、火腿等十多個品種了。[3]


視頻

貴州特色小吃——威寧蕎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