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地處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瀋陽路中段。

辦學歷史

1994年,高區一中正式成立,借用原高區一小(帝王宮附近)教室,1995年9月,高區一中東教學樓完工,學校搬遷到現校址也就是高區瀋陽路中段。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學校占地面積114.8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

學校簡介

高新區一中成立於1994年,現有66個教學班,3000餘名學生,學校占地面積114.8畝,建築面積[1]2.3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教學場館。學校秉承「和合奮進,健康發展」的辦學思想,堅持「和而不同,合融共生,因合致成,和而大同」的辦學理念,倡導「合作共進,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長遠發展為目標,努力構築適合生長的高品質教育生活。

二十多年來,學校先後榮獲了「全國校園文化[2]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範化學校」「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山東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威海市首批心理健康特色學校」、「市級文明校園」等幾十個榮譽稱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讚譽。

歷史沿革

1994年,高區一中正式成立,借用原高區一小(帝王宮附近)教室,招收初一級部4個教學班170名學生,教職工19人。

1995年9月,高區一中東教學樓完工,學校搬遷到現校址也就是高區瀋陽路中段,1997年9月,辦公樓投入使用;

1998年9月二號教學樓投入使用;

1999年實驗樓和三號教學樓投入使用,當時學校占地面積86.5畝;

2015年啟動校舍擴建工程,新建體育館、藝術樓和教學實驗樓各一幢。

發展規劃

學校創建「兩和四融」黨建工作方法,「兩和」即「和而不同,和諧共生」,「四融」即黨建與教學、黨建與德育、黨建與社會、黨建與辦學特色有效相融,讓黨的先鋒示範作用引領學校健康發展。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管理理念,倡導以父母心做教育,用愛點亮學生人生航程;始終堅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學校發展內驅力,堅持以教研組、備課組建設為路徑,聚焦校本教研,着力提升專業素養,努力打造學習型、研究型、合作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員工255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8人,共有125人次獲得省市區優秀教師稱號,300多篇科研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或獲獎,100餘節優質課獲得區級以上獎勵,86人參與市級以上課題,27人參與國家級課題。

秉承尊重差異、挖掘潛能、發展個性、激發內驅力的教學理念,學校構建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卓越課程三大課程群,在國家課程中,堅持夯實基礎、循序漸進、差異調控、多向發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讓每個孩子得到最優化發展;先後開發了學科拓展類、藝體特長類、科技實踐類、人文社科類等四大類40餘門走班校本課程和學生社團,為每一個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搭建平台。

學校以自主管理、團結合作、立己達人為德育理念,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主題德育課程為抓手,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做知禮節、講誠信、懂感恩、勇擔當、有理想的一中學子。

學校堅持開門辦學,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以家委會為主體,參與學校重大事務管理,實現家校共管;構建六大平台,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鼓勵家長發揮優勢,參與學校課程建設,豐富教育資源,實現家校共育;開發家長學校資源,幫助家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不斷增強育人合力。

工作職能

1. 宣傳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規,貫徹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各項規章制度。

2. 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制定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教育法律法規以及本校實際的教育發展規劃和學校布局調整規劃,並抓好組織實施和落實工作。

3. 組織開展本校的教育教學科研和教育教學改革,負責對本校教育教學業務的具體管理,負責教育教學管理及教研教改工作,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

4.按照幹部和教師的職數、編制和管理權限,負責本校教師人事管理、繼續教育、考核考評等工作。

5.負責本校財務和基建管理,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等工作。

6.按照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認真實施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指導、管理、檢查、評價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