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容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娘容夏,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東孜蘇路81號,是一座古建築大院[1],過去是娘容夏私塾的所在地。
簡介
娘容夏位於瑪吉阿米的東側,八廓街東孜蘇路81號。這座藏式樓房是拉薩市文物管理局1998年登記、掛牌的92處「拉薩古建築保護院」之一,門口掛有寫着「娘容夏大院」的拉薩古建築保護院標誌牌。該建築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是「娘容夏私塾」舊址。
娘容夏私塾的創建者仁增·倫珠班覺(簡稱「仁增班覺」)是尼木縣人,生於藏醫家庭,18歲起在拉薩跟十三世達賴的御醫歐席·強巴土旺學習藏醫。出師之後,他逐漸有了名氣,於1929年創辦該私塾。他將家遷到娘容夏大院東幢,在那裡開辦私塾及診所。樓下為課堂,樓上為診所,樓頂上曬藥。
中共占領西藏前,西藏教育呈現寺院教育、官辦教育、私塾教育三足鼎立的局面。私塾教育又分為家塾、私人學館。前者為領主、貴族、官員、富商聘請老師到自家為子女授課,後者則為設在主要城鎮的私立學校。1959年前,拉薩有十餘家私塾,主要有達布林私塾、電報局私塾、娘容夏私塾,其中娘容夏私塾規模最大,名聲最高。
娘容夏私鼎盛時期有四個年級,200餘名學生。教學以藏文書法為主,摹本為藏族傳統文學《薩迦格言》等等,到高年級時講授文法、籌算等等。其中「籌算」是珠算的雛形,以小石子、小貝殼當作籌碼計數。娘容夏私塾教學中的特色是學習噶廈通告、契約等應用文的寫作。
該校藏曆每月23日、28日會考。考試成績公布之後,學生按分數高低排列,由高分學生依次向低分學生鼓起的腮幫子上彈竹籤以當作懲罰。但低分學生也可用竹籤抽打懸掛在立柱上的一塊生牛皮,以便撒氣。
中共占領西藏後,政府在原來的「娘容轄診所」的基礎上創建了八廓街[2]藏醫院,娘容夏的後代多被安置在此工作,到21世紀初有的已退休,有的仍在行醫。
娘容夏的大門藏在貨攤後面,進門處的巷子長10餘米、寬約1.5米。娘容夏的整體結構呈「日」字形,上、中、下及左、右共五棟住房。娘容夏平面呈「日」字形,故有兩個天井。走進娘容夏後的第一個天井因連着老牆加蓋了一幢二層小樓,故稍顯擁擠,小樓以木板與鐵皮構成。娘容夏大院中唯一一口水井便在該天井中。第二個天井原本便很窄,是公共廁所的所在地,廁所外面放着一個非常大的鐵皮桶,供沖廁所用。
21世紀初,這些住房均為一位老阿媽家所有,其餘人家均為租住戶,租住戶大都在八廓附近有自己的生意。
視頻
娘容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拉薩古建大院成西藏旅遊「新名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4-05-28
- ↑ 拉薩八廓街見聞:鐫刻在時光里的文化印象 ,搜狐,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