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秦共公 | |
---|---|
姓 | 嬴 |
名 | 稻 |
別名 | 貑、和 |
諡號 | 共公 |
時代 | 春秋 |
國家 | 秦國 |
身份 | 秦國君主 |
逝世日期 | 前605年 |
在位年代 | 前608年—前605年 |
父 | 秦康公 |
子女 | 秦桓公 |
太子 | 秦桓公 |
都城 | 雍城 |
居所 | 高寢宮 |
墓葬 | 竘社康公南 |
秦共公 (?-公元前605年),嬴姓,趙氏,名貑,或名稻,《史記索隱》記載名貑,《左傳》名稻,秦康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呂氏春秋》中所謂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人物生平
秦共公元年(公元前608年),晉國趙穿進攻秦國的盟國崇國。
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年),秦共公為報復晉國入侵其盟國崇國,派兵包圍晉國的焦(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同年夏天,晉成公派趙穿率軍救援。
秦共公三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繼位。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秦共公
趣味閱讀
《呂氏春秋》中有秦三公,也就是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評價還算中肯,從穆公時期開始,秦國在晉國的陰影下活了上百年。秦國三公本身不算庸碌之輩,可惜活非其時,周王國的優良基因,全部被晉國繼承。
穆公雄霸,知進退;康公守成,慕中華;共公低調,懂戰略。三公基本是一脈相承,穆公自與晉國數次交戰後,便將注意力放在西部地區,事實上也是為後面兩位定下國策,即穩固東部、開發西部、結盟楚國,抑制晉國。三公除穆公曾數次大舉攻伐晉國,後面兩位都因受到穆公的大遺策,而再未與晉國大動干戈,多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公元前608年,仰慕中原文化的秦康公駕崩,秦共公繼位。晉國暫時處於靈公時期,這位主也是個頗有故事的主兒,未來的晉國專題中,我還會多次提及,此處不做贅述。晉國對秦國是始終看不過去的,尤其是秦穆公而後,晉秦之間久仇未解,晉國內憂外患,仍與秦國旗鼓相當,即便是與秦國和楚國兩線作戰,還是占據上風,可見當時晉國國力之強。
《左轉》中有「趙穿侵崇,秦弗與成。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張牙舞爪的晉國挑釁秦國,結果秦共公受到父親秦康公的囑咐,堅定貫徹穆公國策,不與晉國大面積作戰,居然未派兵援救崇國。晉國自討沒趣,便也退兵而去。
秦穆公功業高於後面兩位繼承者的緣由,不僅在於其確定堅守數代之國策,還為秦國的發展未雨綢繆,要圖謀中原,要穩固西部後方。而要開發西部,則要穩固晉國後方,如何穩固呢?在《詛楚文》中有「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僇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袗以齋盟。曰枼萬子孫,毋相為不利。」這裡說的是,秦穆公與楚國成王聯姻,結成盟國,秦楚之間的外交關係自此開始建立。而楚國,則即可能是秦穆公為秦國穩固晉國大後方的一顆重要棋子。
因此,秦康公到秦共公期間,楚國與晉國多年交戰,對秦國而言,可謂是天賜良機。這種良機的深層次原因,跟秦穆公的深謀遠慮有着絕對關係,更是與秦共公的堅守關係密切。秦共公執政五年,基本上是楚國於晉國之間扳手腕的時期,中原的戰場多半與雙方有關,尤其是鄭國的倒戈相向,引發了晉國與楚國的數年戰鬥。
秦共公在三公之中,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不過絕非愚蠢之輩,在秦穆公大政國策之下,在秦康公仰慕中華卻遭受忽悠的前車之鑑中,秦共公必是更傾向依靠楚國牽制晉國的。而秦共公默默無聞的在西方發展秦國經濟,也讓秦國國力在數年的和平中慢慢崛起。同時,秦共公也非懦弱之輩,晉國侵略崇國,秦國並非不救,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公元前607年,秦共公派小規模部隊偷襲晉國焦邑,以報圍崇之役,可見秦共公也是極為聰明的君主。[1]
史籍記載
《史記·卷五·秦本紀》[2]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晉趙穿弒其君靈公。三年,楚莊王強,北兵至雒,問周鼎。共公立五年卒。
- ↑ 秦共公是個最沒有存在感的君王,也是很聰明的君王,東方頭條,2017-05-22
- ↑ 秦本紀,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