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子夜吳歌(唐代李白的組詩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子夜吳歌(唐代李白的組詩作品)

李白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子夜吳歌》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共四首,分詠春、夏、秋、冬四季。第一首寫春景,秦羅敷採桑的故事;第二首寫夏景,西施若耶採蓮的故事;第三首寫秋景,戍婦為征人織布搗衣之事;第四首寫冬景,戍婦為征夫縫製棉衣之事。四首詩連起來則是一組彩繪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圖。

作品原文

子夜吳歌·春歌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子夜吳歌·夏歌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冬歌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春歌》寫的是美婦,不僅有美貌,更有美麗的心靈,她的勤勞的品質在「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一句中得到了很好的闡述

《夏歌》寫的是西施,她具有更深一層的美麗——為祖國獻身的偉大,所以也可以說她是一位「烈婦」。她的美就像是「三百里鏡湖中競開的荷花」,她的美使「前來看她的人擠滿若耶(西施的家鄉),顯得若耶都狹隘了」。然而西施的命運卻是如此令人感慨,「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秋歌》寫的是全長安的婦女,她們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為「萬戶」婦女的美是不能用簡單幾行詩描繪得出的,詩人便從那情,那事寫起,「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一片月既是那清涼的秋月,又代表了長安婦女的一片勤心、愛心、思心。這樣的心是美麗的,美得讓人感動。

《冬歌》則全是另一種寫法。不寫景而寫人敘事,通過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現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個有意味的時刻──傳送征衣的驛使即將出發的前夜,大大增強了此詩的情節性和戲劇味。作者有所取捨,只寫拈針把剪的感覺,突出一個「冷」字。素手抽針已覺很冷,還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情節的生動性。天氣的嚴寒,使「敢將十指夸針巧」的女子不那麼得心應手了,而時不我待,偏偏驛使就要出發,人物焦急情態宛如畫出。「明朝驛使發」,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陳玉蘭《寄夫》),她從自己的冷必然會想到「臨洮」(在今甘肅臨潭縣西南,此泛指邊地)那邊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驛使早發、快發。這種矛盾心理亦從無字處表出。讀者似乎又看見她一邊呵着手一邊趕裁、趕絮、趕縫。「一夜絮征袍」,言簡而意足,看來大功告成,她應該大大鬆口氣了。可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情急起來,路是這樣遠,「寒到身邊衣到無」呢?這迫不及待的一問,含多少深情呵。《秋歌》正面歸結到懷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卻純從側面落筆,通過形象刻畫與心理描寫結合,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思婦形象,成功表達了詩歌主題。結構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結得意遠,情節生動感人。

如果說《秋歌》是以間接方式塑造了長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則通過個體形象以表現出社會一般,二歌典型性均強。其語言的明轉天然,形象的鮮明集中,音調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於民歌,彼此並無二致,真是「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詩藪。內編》卷二)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子夜吳歌·春歌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子夜吳歌·春歌①

秦地羅敷女②,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③,紅妝白日鮮④。

蠶飢妾欲去⑤,五馬莫留連⑥。

作品注釋

①子夜吳歌:《子夜歌》屬樂府的吳聲曲辭,又名《子夜四時歌》,分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書·樂志》說:「《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因起於吳地,所以又名《子夜吳歌》。

②「秦地」句:秦地,指今陝西省關中地區。羅敷女,樂府詩《陌上桑》有「日出東南隅,歸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的詩句。

③素:白色。

④「紅妝」句:指女子盛妝後非常艷麗。

⑤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⑥「五馬」句:意思是,貴人莫要在此留連。五馬,《漢官儀》記載:「四馬載車,此常禮也,惟太守出,則增一馬。」故稱五馬。這裡指達官貴人。

作品格律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

註:○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這首詩的韻腳是:十三元;可「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押。

作品賞析

這首詩吟詠了秦羅敷的故事,讚揚她不為富貴動心,拒絕達官貴人挑逗引誘的高尚品質。這是「春歌」,所以用採桑起興。唐代孟棨在《本事詩》中評價說:「李白才逸氣高。其論詩云:『興寄深微……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