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闡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闡述

闡述, 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ǎn shù,意思是闡明 陳述。出自《探索集·再談探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闡述 [1] 外文名 expound;elaborate

拼音 chǎn shù

詞性 動詞 [2] 釋義 闡明陳述

闡述1.png

近義詞 論述,敘述,闡明,闡發

注音 ㄔㄢˇ ㄕㄨˋ

出處 《探索集·再談探索》

解釋

闡明陳述。

出處

巴金 《探索集·再談探索》:"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愛祖國、愛人民、愛真理、愛正義;為多數人犧牲自己;人不是單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我在作品中闡述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沙汀 《闖關》七:"那個 皖北 人把各方面的情況都講完了。於是他又開始闡述隊部剛才作出的最後決定。"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 恩格斯 有一段話精闢地闡述了文學作品的思想性。"

闡述什麼意思

闡述2.png

闡明陳述。 【動】論述:~自己的見解 | 報告對憲法修正草案作了詳細的~。 例句:就任後的首次演講,他闡述新政府的內政外交綱領。 [expound;elaborate] 闡明陳述 詳盡深入地說明和陳述。

巴金 《探索集·再談探索》:「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愛祖國、愛人民、愛真理、愛正義;為多數人犧牲自己;人不是單靠吃米活着;人活着也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我在作品中闡述的就是這樣的思想。」

沙汀 《闖關》七:「那個 皖北 人把各方面的情況都講完了。於是他又開始闡述隊部剛才作出的最後決定。」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 恩格斯 有一段話精闢地闡述了文學作品的思想性。」

中庸的所闡述的 主題思想是什麼

中庸》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並提出人性修養的教育理論著作。《中庸》鄭玄註:「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孫子思作之,以昭明聖祖之德也。」

《中庸》強調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率性之謂道」,是說循着這種天性而行就合於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展了孔子「內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闡述3.jpg

中庸之道 就是忠恕之道

《中庸》要人們貫徹孔門相傳的「忠恕之道」,說:「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思想的發揮,要求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合於「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道」,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關係的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並強調「擇善而固執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為學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