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亦稱言游,又稱叔氏,春秋末吳國(籍貫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後學成南歸,道啟東南,對江南文化的繁榮有很大貢獻,被譽為「南方夫子」,尊稱言子,唐開元封「吳侯」,宋封「丹陽公」,後又稱「吳公」。
時子游為武城宰,以禮樂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習於禮,在孔門十哲中以文學著名。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孔子對此表示讚賞——孔子曾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論語·陽貨:17.4)。
子游和子夏同列孔門十哲的文學科,文學指詩、書、禮、樂文章而言,所以子游之學以習禮自見,更重要的是他能行禮樂之教。
創子游儒學,成「南方夫子」
子游由於祭禮意見與曾子師弟不合,受顏氏之儒曾子排擠,被迫離開魯國,因為他的文學功底很好,喜歡傳道,就回國傳播孔子學說,被歷代文人學士稱為「子游氏之儒」,是南方之孔子學說的傳播者,文人學士更是紛紛給予子游及「子游氏之儒」以崇高的褒揚和讚譽。[1]
論語中之子游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孔子的說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材小用,一方面是對子游能行禮樂表示欣慰。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語譯:子游向孔子請問孝道。孔子回答說:「現在一般所謂的孝順父母,認為只要做到養活父母,就算是盡孝了。如此說來,人飼養犬馬等動物時,也一樣供給牠們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養動物又有何區別呢?」
孔子論孝重在一個「敬」字,養而能敬,才算合了孝的內外之道於一體。
經典視頻
言偃傳學
後人追封
參考來源
- ↑ 子游,姓言,能言,被稱「南派孔子」 韓建君頻道,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