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裡的光(高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存在心裡的光》是中國當代作家高謙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存在心裡的光
思鄉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小時候常讀古人的詩詞,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再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然而孩童時期的我們只知道搖頭晃腦把他們背到朗朗上口,卻無法體會其中的情感,思鄉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只是一個抽象的詞語。
第一次有思鄉的感覺,是十幾歲時的一次出遊。那次旅行,我們橫跨了祖國的東西,出行了將近半個月。本來是愉快的旅行,我還記得那是個落日極美的傍晚,我坐在旅遊大巴上聽着歌,看着車窗外異鄉的晚霞,突然鼻子一酸,竟然默默流下了眼淚。當時心裡想的是家鄉朦朧的落日和陽光曬在家中陽台那種暖暖的感覺,眼前的景色再好,終究不是家鄉的味道。再看看陌生的場景,突然非常想回家,想回到熟悉的故鄉。大概所謂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這種感慨吧。
思鄉情大概是只有離開家鄉才會有的感情。後來出國留學,這種情緒更是常常湧上心頭。第一次不在國內過中秋,讓我深切體會到了什麼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原先在家過中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無非就是吃吃月餅,看看晚會,一年一年的從來感受不到所謂的中秋團圓是什麼感覺。出國那年的中秋節,是與好友一起度過的。桌上有月餅,電視裡放着直播的晚會,也是與朋友有說有笑。然而總覺得少了什麼,心裡空落落的,手裡的月餅失去了它應該有的香甜,原本無聊的晚會變得字字親切。那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第一次唱到我內心深處,並且我也感同身受的一次。那個時候,才明白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寂。如果不是身在故鄉,身邊多少人陪着也終究是孤獨吧。
隨着在國外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並沒有逐漸變得麻木,而是一天天地越發敏感。到後來每每聽到國歌都會聲音哽咽,看到國旗也會油然而生一種安心的感覺。有的時候我也會在異國拚命找尋一切與家鄉有關的東西,以至於看到國內進口的中文圖書或者從家鄉出口的水果都會激動得立刻拍照分享,仿佛有了那種絲絲的關聯,就是回到了家鄉。我原來總以為那些在國外闖蕩已久的人不會再有思鄉的感受。那天與一同上課的美國同學聊到他前些日子去香港的工作,我問他這次旅行感覺如何?他說非常好,因為他感受到了家的氣氛。怎麼說呢,他去香港以後,在那裡的街道聞到了像紐約那些中餐館裡混雜着中餐和西餐的味道,走在街道上,夜晚的燈光也使他想起了紐約城市的燈光。原來就算是在外闖蕩多年的人,也會僅僅因為一個熟悉的味道,或是一個相似的場景勾起對家鄉的思念。
作者簡介
高謙,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