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孫義燧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36年12月20日 |
國籍 | 中國 |
籍貫 | 浙江瑞安 |
民族 | 漢 |
母校 | 南京大學天文系 |
職業 | 天體力學家 |
天體力學家。1936年12月生於南京,籍貫浙江瑞安。195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京大學教授。曾任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非線性科學中的若干前沿問題」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物理學、天文學)專家組召集人之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社會兼職,以及多所院校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曾任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國際天文聯合會天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九•五」攀登計劃和 「十•五」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物理學、天文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主要從事天體力學和非線性動力學研究。與陳翔炎等合作對給定的三體位置解決了三體軌道的變化範圍問題。對具有相同三體質量和角動量常數的三體系統,與C.Marchal等合作證明了三體問題橢圓Euler特解對應的慣量矩的最大下界即為所有有界運動慣量矩的最大下界。首先發現並與程崇慶一起證明了保守系統中近可積三維保體積映射存在充分多的二維不變環面,由此結果可以否定保守系統中的擬遍歷猜測和Pesin的正Lyapunov指數猜測,而正Lyapunov指數是一個系統具有混沌運動的標誌。
教育背景
- 1954年畢業於瑞安中學。
- 195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
工作經歷
- 1958年,任南京大學教授。
- 1997年任國家攀登計劃「非線性科學」的項目首席科學家。
- 1990年召開的國際天文聯合會,當選為科學組織委員會委員,並任大會招待主席。
- 1997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方向及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天體力學和非線性動力學。
科研成果
迄今已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兩本,主編專著二部,主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兩部。主要學術成果包括:與合作者一起,證明了三體問題橢圓Euler特解對應慣量矩的最大下界便是所有有界運動慣量矩的最大下界這一重大結論;對給定的三體位置,解決了三體軌道形狀和空間位置的變化範圍問題。首先發現保守系統中近可積三維保體積映射存在充分多的二維不變環面,之後與合作者一起給此結果以嚴格的數學證明。由此結果可以否定兩個著名的猜測:保守系統的擬遍歷猜測和Pesin的正Lyapunov指數的猜測。該成果獲得國際一流學者的重視和引用,在非線性動力學及流體力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要獎項及榮譽
自1978年以來獲得過一下獎勵: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
- 中國高校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一次。
- 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一次。
- 1986年、1988年和1995年連續三次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1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等表彰與獎勵。
- 國際編號為185640號小行星,命名為「孫義燧星」。
學術成就及著作
- 1995年在荷蘭刊物《天體力學和動力天文學》上發表《流線形式的哈密頓表示及其在行星環中的應用》。
- 1994年在荷蘭刊物《天體力學和動力天文學》上發表《在3:1通約處的強迫次級共振》。
- 1990年在荷蘭刊物《天體力學和動力天文學》上發表《在三維保測映射中不變環面的存在性》
- 1981年科學出版社與易照華合著的代表著作為《攝動理論》。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 院士孫義燧:生活是個小品,要懂得快樂的藝術南京大學新聞網
- 溫大城院開學 名譽院長孫義燧講述新潮生動第一課 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