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良的羊石山房(朱曉劍)
作品欣賞
孫偉良的羊石山房
如果不是到天津參加全國民間讀書年會,可能認識紹興孫偉良要晚一些。他當時就在研究來新夏先生的作品,收集資料,同時他也在寫一些地方文史的篇章。不過,與參會的多數嘉賓不一樣,孫偉良以換煤氣罐為生。這讓我覺得很好奇。後看到有媒體寫他的書房狀況,也就理解了偉良:進入他的宅院,映入眼帘的正門楣上掛着「羊石山房」幾個字,入室則是滿壁書香,牆上掛着不少書法作品。樓上有一間是他的書房,書架和書桌上滿是讓一般人「頭暈」的史書及其相關的學術書。樓下的一間他闢為小型圖書室,請愛讀書的朋友在此品茗讀書,交流心得。
在網上看到過偉良的書房圖片,整整齊齊的圖書擺放在書櫃裡,且琳琅滿目。如果不說明他從事的職業,可能很多人還認為是學者教授才有的書房吧。他將書房取名為「羊石山房」,或許是因其家附近有羊山石城的緣故。總之,從他生活里讓我們看到這才真是難得的愛書人。
雖然搞文史被偉良視為「副業」,卻還是在全國越來越具有影響力。關於偉良的讀書故事眾多,比如自費二十多年訂《光明日報》,比如三十多年如一日記錄生活賬單,賬本被收錄在《紹興市志(1979—2010)》。這些都看出他的堅持和韌勁。後來接觸多了,看到他時常剪下報紙上所需的文稿,且指正媒體裡的文化報道錯誤之處,可見他有着愛書人的「愛較真」,這源於他平時就愛讀書,且是有疑問,就查閱種種資料,從不落下,愛「搞清楚」的品性,讓他與許多愛書人拉開距離。
2019年,偉良編著的《來新夏著述經眼錄》出版,厚達1000餘頁,就是這一冊書足見其在收集資料上用功之深,歷時之久,故才有這樣的成功。這部書的亮相,孫偉良也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袁逸在這本書的序言裡說:「孫偉良崇拜來先生,仰慕來先生,真心地想做點什麼以付諸情懷。過程不無艱難,耗費難以估算,他享受這些,樂在其中。相比之下,許多有學歷、有職稱、有條件的學者卻因種種原因不屑為,懶得做,因為難度太大,精力牽扯太多,卻終歸是一部資料性質的書,太不合算。從這點講,吾輩自愧不如,有負先生教誨多矣。」
偉良一邊在鄉鎮上換煤氣罐,一邊讀書寫文章。也正因如此,他的家庭獲評全國「書香之家」。但我從他的這種生活狀態中看到了其內心的安靜,而不是像一些愛書人那樣抱怨社會的「不公」,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開心的事。如今,他的羊石山房也對外開放,讓這些收藏的圖書發揮作用。他的這種公益之心,也正是愛書人所說的「讓更多的人享受閱讀的樂趣」。
有一次,偉良來成都訪毛邊書局,淘得一些書冊,那天我因事沒能見上一面。想來不免遺憾,後來才知他有親戚在重慶,故來往成都也還有機會的。現在從朋友圈時常看到他的各種消息。愛書人大抵這樣:平時為生活奔波,有閒時間就讀點喜歡的書。這或如偉良所說的那樣:「我的目標不是當學者,但我願以自己所學為家鄉的地方史建設有所貢獻。我喜歡看書,喜歡研究史學,與別人在業餘時間打牌搓麻將一樣,是一種愛好和生活方式,別人完全可以不理會。」
不過,我知道以後去紹興,除了去看看魯迅故居之外,還有另一個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偉良的「羊石山房」了。 [1]
作者簡介
朱曉劍,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成都文學院駐院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