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必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必干(1941年-)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1990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沙特阿拉伯王國建交,並開始派遣駐沙特阿拉伯特命全權大使。孫必干擔任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1994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拉克大使。1999年,接替王世傑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伊朗大使。2002年,由劉振堂接任。2006年,擔任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1]

人物事跡

2003年美英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前夕,中國駐伊拉克使館奉命撤出,使館處於暫時閉館狀態。經過40多天的戰爭,5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軍事行動結束。其後,伊拉克戰後重建工作在軍事行動其實遠遠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開始。6月初,經中央批准,外交部決定派復館小組去伊拉克恢復使館工作。當時使館館舍在戰爭前後已遭到徹底破壞和搶劫。 中國與伊拉克一直保持着比較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對雙方都有利。中央希望能把這種關係平穩過渡到與伊拉克新政府的關係上。其次,中國在伊拉克還有一些權益,如貿易和債務等。總之,為了兩國關係的長遠發展,需要有人赴伊拉克開展外交工作。

本來,孫必干在2002年結束駐伊朗大使一職任期後就已退休。說到任命他擔任復館小組組長,孫大使並不意外。因為他1994年—1998年曾擔任過中國駐伊拉克大使一職,比較了解伊拉克以及中東地區的情況,是公認的中東問題專家。

孫大使說,幾乎就在做出派遣復館小組決定的同時,出於安全考慮,外交部就考慮為復館小組派出武裝警衛。「復館小組成立時,部里就有領導同志提出這個問題。但這畢竟不可能那麼快就實現,而時間緊迫,所以我們第一次進入伊拉克時並沒有帶警衛。」

經過短暫的準備,孫必乾等一行在去年6月下旬飛赴約旦。7月16日,孫必干、蔣旭、于海琳和司機全錫鋼一行四人通過被稱做「死亡之路」的約伊高速公路第一次進入戰後的伊拉克,此行主要任務是實地調查戰後伊拉克的情況,為復館工作做準備。8月12日,小組人員離開伊拉克返回約旦,他們向外交部提交了一份有關伊拉克局勢和中國大使館館舍情況的報告,並準備在9月份全體重返巴格達。就在他們準備重新進入伊拉克時,發生了8.19大爆炸[2]聯合國特使德梅洛遇難;隨後伊拉克臨時最高行政委員會主席哈齊姆被殺,形勢惡化。因此外交部要求復館小組在約旦待命並就近觀察局勢。結果他們一等就是半年。

視頻

孫必干 相關視頻

《感動中國》2004 孫必干

參考文獻

  1. 孫必干大使接任中國中東問題特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6-3-29
  2. 伊拉克公布特大爆炸案製造者認罪視頻,環球在線,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