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星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星衍原圖鏈接

孫星衍(1753年~1818年) ,淵如,又字伯淵、伯如、季逑,別署芳茂山人、微隱等,江蘇陽湖(今武進)人。幼有異稟,過目成誦,未冠補諸生。是清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書法家、經學家。少年時與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以文學見長,袁枚稱他為「天下奇才」。[1]

於經史、文字、音訓、諸子百家,皆通其義。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簡介

孫星衍作品原圖鏈接

孫星衍(1753-1818),字伯淵、淵如,陽湖縣(今常州市區)人。生於觀子巷(今和平南路),後遷居雙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試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後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職,清廉有政聲。[2]

嘉慶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東布政使時稱病請假回鄉。3年後他客居揚州,參與校刊《全唐文》。嘉慶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鐘山書院。先後主講泰州安定書院、紹興書院、杭州詁經精舍等書院,樂育英才。嘉慶二十三年(1818),他66歲時病逝。

孫星衍生平鑽研經史文學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精於金石碑版,工篆隸書,尤精校勘,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他勤於著述,積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經學家成就,刊成《尚書古今文註疏》,標誌清代古文經學達到高峰,孫星衍因此成為乾嘉學派(古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他還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3]

生平

孫星衍(1753-1818),字淵如,又字伯淵、伯如、季逑等,江蘇陽湖(今武進)人。

幼有異稟,過目成誦,未冠補諸生。

旋與女詩人王採薇(玉瑛)結婚,夫唱婦和,伉儷殊為情深。

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聘講學於南京鐘山書院,因與錢大昕洪亮吉楊芳燦盧文弨袁枚等相結識,而深受漢學家考證學風之影響。詩文之外,並及於經史、文字、音訓、諸子百家之學。

乾隆四十二年(1778),王夫人卒,星衍至感悲傷,特將其遺著長離閣(詩)集刊行於世。

乾隆四十五年(1780),以參加南京恩科試未第,轉治佛學。

次年,為陜撫畢沅所延,入其幕府,前後五年。畢氏所撰之關中勝蹟志、山海經注、校正晏子春秋、墨子,及校刻惠棟諸書,皆星衍所手訂。他如陝西醴泉縣誌、邠州志、澄城縣誌之撰修,星衍亦參與其事。

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舉人。次年,以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其後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山東兗沂曹濟道,所至皆有政聲,不畏權貴。

嘉慶四年(1799),以丁母憂去官。

嘉慶六年(1801),一度浙撫阮元聘他延講「詁經精舍」教習及主講鐘山書院,以學術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後服闋入都,仍以道員分發山東。

嘉慶十年(1805),署登萊青道。

嘉慶十二年(1807),署市政使。[4]

嘉慶十六年(1811),以病退休。晚年主講於鐘山書院。

嘉慶二十三年(1818),他66歲時病逝。

孫星衍是清代著名經學家,校勘學家,駢文家,治學範圍較廣,對經史、文字、音韻、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均曾涉及,被袁枚稱作奇才。《履園叢話》稱其「守定舊法,當為善學者,微嫌取法不高,為夢英所囿耳」。著作甚富,著有《寰宇訪碑錄》、《平津館金石萃編》、《魏三體石經遺學考》、《京畿金石考》、《泰山石刻記》、《續古文苑》等。

孫星衍書法以篆,隸最工,直追秦漢。篆書精妙圓潤,工穩遒勁。其書篆時毛筆剪去筆尖,以達到萬毫平鋪的效果,故篆字顯得更瘦硬工整。亦工篆刻,不多作。[5]

藏書

孫星衍博極群書,勤於著述。阮元曾聘他為「詁經精舍」教習,主講鐘山書院,以學術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家有藏書樓「平津館」、「問字堂」、「孫氏祠堂」、「廉石居」等,貯書極富,以校勘精審見稱。

編撰有《孫氏家藏書目》,分外編3卷、內編4卷。《廉石居藏書記》1卷、《平津館鑑藏書籍記》3卷,續編1卷,補遺1卷。嘉慶五年(1800),刊行《孫氏詞堂書目》7卷。金石學代表作《寰宇訪碑錄》12卷,嘉慶七年成書。為收錄石刻種類較多的一部石刻文獻目錄。全書依時代著錄,周秦至元代石刻8 000餘種,每件石刻註明撰人、書人、書體。

編輯和刊刻文獻甚多,嘉慶中刻有《岱南閣叢書》16種128卷,主要收集自著詩文集和校訂的《古文尚書》、《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館叢書》10集32種,主要為輯校的諸子醫學歷史等方面的古籍,選擇精嚴,校勘精審。

藏書印有「東方廉使」、「東魯觀察使者」、「伯淵」、「孫氏祠藏」、「孫忠愍侯祠堂藏書」、「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松書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綠衣執法大夫印」、「丁未對策上第」、「東方都漕使者」等。著述宏富,有《尚書近古文註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明堂考》、《續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等。

家有藏書樓"平津館",貯書極富,以校勘精審見稱.編撰有《孫氏家藏書目》,分外編3卷、內編4卷。《廉石居藏書記》1卷、《平津館鑑藏書籍記》3卷,續編1卷,補遺1卷。嘉慶五年(1800年),刊行《祠堂書目》。輯刊文獻甚多,嘉慶中刻有《岱南閣叢書》、《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主要收集自著詩文集和校訂的《古文尚書》、《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館叢書》10集32種,主要為輯校的諸子、醫學、歷史等方面的古籍,選擇精嚴,校勘精審。

著述宏富,有《尚書今古文註疏》、《寰宇訪碑錄》、《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建立伏博士始末》、《明堂考》、《續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神農本草經》等。

孫星衍等作品原圖鏈接

人物故居

孫星衍故居原圖鏈接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位於常州市雙桂坊59號。在雙桂坊現代建築的圍裹中,路南側鄰公園路的那組占地近900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宅院雖然顯得 兩孫故居明式船廳低矮、衰邁,但它卻厚重不容小覷。因為它曾擁有過兩位歷史文化名人:明末著名東林黨人孫慎行及他的族七世孫、清代中期被譽為"天下奇才"的孫星衍。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坐南朝北,原占地面積較大。由孫慎行在做官期間所建,系私人住宅遺址。慎行服官期間曾數次請假裡居於此。故居北臨雙桂坊,東、西、南三面均為住宅區。

到清代乾隆年間其族七世孫、著名學者孫星衍又繼承此宅,繼續居住。5間花廳等建築於清代後期毀後重建,房地產由孫氏子孫世代繼承並居住。後故居部分房屋被後裔賣掉,餘下的最後由孫養淵繼承時,故居呈倒置瓦刀形,入門為長通道備弄(似刀柄),備弄盡頭為長方形建築布局,東首為明式船廳,其西有天井,天井北建有清式花廳5間,花廳左右空地堆黃石假山及花圃等。

20世紀80年代興建廣南大廈時,兩孫故居長條形備弄被拆除,保留故居房屋、天井等。由常州市政協大樓與廣南大廈間通道通向廣南大廈後故居。明式船廳遺存雕花月梁及明代木隔窗,乃明代所建原屋。據孫氏後裔孫養淵透露傳家秘聞:船廳地下埋有其祖先孫慎行棺木。並出示其家珍藏的孫慎行手書《梔子花記》真跡。清式花廳5間面闊19.7米、進深5檁8.9米,前廊後軒,硬山式磚木結構。1987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孫慎行、孫星衍故居被原地修復。

《清史稿》記載

孫星衍原圖鏈接

孫星衍,字淵如,陽湖人。少與同里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文學相齊。袁枚品其詩,曰「天下奇才」,與訂忘年交。星衍雅不欲以詩名,深究經、史、文字、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皆必通其義。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五十四年,散館,試《厲志賦》,用《史記》「匔匔如畏」,大學士和珅疑為別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進士改部,或奏請留館,又編修改官可得員外,前此吳文煥有成案。珅示意欲使往見,星衍不肯屈節,曰:「主事終擢員外,何汲汲求人為?」自是編修改主事遂為成例。官刑部,為法寬恕,大學士阿桂、尚書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獄,輒令依古義平議,所平反全活甚眾。退直之暇,輒理舊業。洊升郎中。六十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

嘉慶元年七月,曹南水漫灘潰,決單縣地,星衍與按察使康基田鳩工集夫,五日夜,從上游築堤遏御之,不果決。基田謂此役省國家數百萬帑金也。尋權按察使,凡七閱月,平反數十百條,活死罪誣服者十餘獄。濰縣有武人犯法,賄和珅門,囑託大吏。星衍訪捕鞫之,械和門來者於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無工處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畢工,較濟東道、登萊道上下段省三十餘萬。先是河工分賠之員或得羨餘,謂之扣費,星衍不取,悉以給引河工費。

時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撫亟奏合龍,移星衍任,尋又奏稱合而復開。開則分賠兩次壩工銀九萬兩,當半屬後任,而司事者並以歸星衍。星衍亦任之,曰:「吾既兼河務,不能不為人受過也。」四年,丁母憂歸,浙撫阮元聘主詁經精舍。星衍課諸生以經史疑義及小學、天部、地理、算學、詞章,不十年,舍中士皆以撰述名家。服闋入都,仍發山東,十年,補督糧道。十二年,權布政使。值侍郎廣興在省,按章供張煩擾,星衍不肯妄支。後廣以賄敗,豫、東兩省多以支庫獲罪,星衍不與焉。十六年,引疾歸。

星衍博極群書,勤於著述。又好聚書,聞人家藏有善本,借鈔無虛日。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嘗病《古文尚書》為東晉梅賾所亂,官刑部時,即集《古文尚書馬鄭注》十卷、《逸文》二卷。歸田後,又為《尚書今古文註疏》三十九卷,其序例云:「《尚書》古注散佚,今刺取書傳升為注者五家三科之說:一,司馬遷從孔氏安國問故,是古文說:一,《書》《大傳》伏生所傳歐陽高、大夏侯勝、小夏侯建,是今文說:一,馬氏融、鄭氏康成雖有異同,多本衛氏宏、賈氏逵,是孔壁古文說:皆疏明出典。

其先秦諸子所引古書說及《緯書》、《白虎通》等,漢、魏諸儒今文說、許氏《說文》所載孔壁古文,注中存其異文、異字,其說則附疏中。」其意在網羅放失舊聞,故錄漢、魏人佚說為多,又兼采近代王鳴盛、江聲、段玉裁諸人書說。惟不取趙宋以來諸人注,以其時文籍散亡,較今代無異聞,又無師傳,恐滋臆說也。凡積二十二年而後成。

其他撰輯,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傳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別典》十五卷,《爾雅廣雅詁訓韻編》五卷,《魏三體石經殘字考》一卷,《孔子集語》十七卷,《晏子春秋音義》二卷,《史記天官書考證》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訪碑錄》十二卷,《金石萃編》二十卷,《續古文苑》二十卷,《詩文集》二十五卷。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星衍晚年所著書,多付文登畢亨、嘉興李貽德為卒其業。

參考資料

  1. 孫星衍介紹書法愛
  2. 乾隆年間藏書家孫星衍,編出了最早的圖書館式書目聚格傳媒之語夢說娛樂2019-08-04 07:06
  3. 孫星衍《篆書軸》紙本篆書東海書畫 2019-05-04 03:18:00
  4. 孫星衍書法詞典網
  5. 孫星衍介紹書法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