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孫鐵珩(1938年3月22日-2013年7月2日),遼寧省海城市人,污染生態學、環境工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瀋陽大學校長。
1959年孫鐵珩進入瀋陽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專業學習;
1963年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工作;
1981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日本東京大學進修;
1983年回到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先後擔任污染生態研究室主任、所長、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04年出任瀋陽大學校長;
2012年12月卸任後擔任瀋陽大學名譽校長;
2013年7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5歲 。
孫鐵珩的主要研究內容為污染生態學、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環境工程
生平
1959年9月,孫鐵珩進入瀋陽農業大學,學習土壤農業化學。
1963年8月,本科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至1981年1月)。
1981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日本東京大學進修農業環境(至1983年9月)。
1983年9月,回到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先後擔任污染生態研究室主任(1983年9月-1994年1月)、所長(1994年1月-2000年1月)、博士生導師(1994年1月-)、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年1月-2010年) 。 199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出任瀋陽大學校長、教授(至2012年)。
2012年12月卸任後擔任瀋陽大學名譽校長 。
2013年7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5歲 。
科研成就
孫鐵珩最早開展污水灌田環境影響研究,提出土壤污染指標;發展了污水土地處理技術及污水地下滲濾與中水回用工程;建立了城郊型污染生態實驗場,完成了第一個工業區生態工程規劃設計,主持了中國首次露天礦開發的環境影響與生態區建設研究。
孫鐵珩開闢了土壤-植物系統複合污染生態學研究新領域,在建立與發展污水土地處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為主體的污染生態環境工程技術體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土壤污染防治,開展有機、無機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統生態過程研究,發展了我國土壤複合污染生態學;根據土壤的淨化功能和環境同化容量,建立了污水土地處理技術體系,為在我國實施污水人工處理與自然處理並行的水處理政策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對石油、多環芳烴與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開展清潔與生物修復研究,在土壤生態毒理診斷與建立特異工程菌,生物泥漿反應與預製床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截至2013年,孫鐵珩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創新項目和(同日本、德國、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國)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二十餘項。獲國家和部委科技進步獎15項,獲國家、中國科學院和部委科技進步獎等15項。
榮譽表彰
1988年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一屆)
1992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
2001年 國家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
2008年10月8日 第五屆瀋陽市「四尊」優秀領導幹部名單
遼寧省優秀科技專家
遼寧省勞動模範
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
1988年 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第一屆)
1992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
2001年 國家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
2008年10月8日 第五屆瀋陽市「四尊」優秀領導幹部名單
遼寧省優秀科技專家
遼寧省勞動模範
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