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長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長安(1916-1945),又名延握,邱縣新馬頭鎮東關人。

簡介

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漳河支隊一中隊隊長,東進縱隊冀魯支隊政委,冀南三分區滏西基幹團二營營長。任職期間,對敵鬥爭非常勇敢,在永年城北一帶駐防時,打得匪首鐵魔頭聞風山地喪膽。1945年1月16日他奉命率領全營攻打大名城,在大名東關一個小巷裡追殺敵人,一個擊斃日偽軍9名後,身負重傷。被轉送永年縣劉彎養傷,因傷勢過重去世。營首長在雞澤縣伯峙為其召開追悼大會,屍體暫葬於蔡莊。1945年3月部隊又將其屍骨運至東關村北安葬,曾決定,改東關為"延握村",以示永遠紀念。

孫長安
孫長安
出生 (1916-01-01) 1916年1月1日(108歲)
邱縣新馬頭鎮東關
逝世 1945年1月1日(1945-01-01)(29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延握
職業 抗日英雄

威震敵膽孫長安

孫長安,又名延握。《冀南烈士傳》作孫常安、遠握。1916年出生於邱縣馬頭東關一個淳樸殷實的小康之家。身材魁梧,體質壯健。高小畢業,考入國民黨軍的軍官學校。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妄圖吞併全中國的侵華戰爭。學校停辦,他只好回家。但他那殺敵救國,不做亡國奴的堅強意志,反而激起他更加強烈的報國志願。1938年3月,根據中共冀魯豫邊區省委指示,邱縣早期黨員王屏聯絡長安,積極着手組建抗日武裝,因沒有槍,陷入苦悶。不久,他們想法設法,搞到一些土槍,成立了[1] 。5月,長安經王屏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即受黨的委託,組建起邱縣第一支在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不久定名為邱縣抗日游擊隊,長安任隊長,始有十多人,八九支槍,主要活動在大、小臨河一帶。長安並在這個被黃沙、樹木包圍的小村發展黨員,建起黨支部分;對隊員,按軍校正規教程,進行軍事訓練,以期提高隊員殺敵技能。盤查過往無人,並處決一名日軍派來收集中國軍事情報的偵探。

時任縣委書記王屏到該村召集會議,檢閱了他們訓練工作情況,興奮之餘,賦詩:

啊!你是星星之火?

只不過是飄浮的火花,

可你責任重大,

背負着千萬人的希望,升華。

啊!你是星星之火?

人們希望這火花越飄越大,

飛出黃沙,樹林,人家,

向廣闊的冀魯大地,喚起人們起來抗日、保衛國家。

1938年10月,縣委責成張振遠、王秀庭在邱城東一帶組建抗日武裝,命名東進縱隊冀魯支隊武裝工作團,團長左雨亭,長安任政委,主要活動在梁二莊一帶,全團70餘人,50多支槍。1939年2月,長安被土匪抓走,武裝工作團解散,後花錢贖回。4月,縣委以武裝工作團為基礎,組建邱縣抗日漳河支隊,縣委書記王屏任政委,長安任隊長,下設三個中隊,全共八九十人,四五十支槍,主要在蘭莊駐防,曾主動請纓,擊潰前去賈寨搶糧的駐邱縣日偽軍。此前,長安帶隊,協助七七一團,將駐大省莊、李二莊的國民黨流亡縣長崔子平,四區區長張東郊所率反共頑固勢力摧毀,此後,國民黨軍事力量在邱縣絕跡。

1939年10月,整編漳河支隊,更名為邱縣抗日游擊大隊,簡稱縣大隊,亦稱縣營。縣委書記王屏兼政委,縣長成潤兼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長安任第一中隊長。1940年春,長安帶縣大隊參加反頑戰役。2月9日晨,接情報,頑軍石友三部隊經大省莊南逃,長安即將縣大隊分成數個戰鬥小組,堵截,抓逃兵30餘人,繳獲其所帶的武器彈藥,縣大隊無一傷亡。4月5日,配合主力,破擊邱館路。9月19日,策應百團大戰,對邱館、邱曲公路大破襲,致使敵交通中斷癱瘓。日軍驚呼:"完了,完了,全完了。"

1940年11月,縣大隊整體升編為正規部隊,長安轉任新八旅某團連長、滏西支隊隊長(連長)、永北大隊指導員,後升任冀南三分區滏西基幹團二營營長。主要在永年舊城以北一帶活動。

1944年5月26日,滏西支隊及二十三團一部奔襲永年西北之周村、孔村敵據點,斃俘敵200餘人。在永北駐防,打得土匪鐵磨頭部隊聞風喪膽,不敢進犯。所帶部隊被老百姓稱為老虎部隊,長安被譽為常勝將軍。從無打過敗仗,從無輸過。源於所率部隊與當地百姓親如一家,處處為老百姓着想,受到當地人民稱讚和愛戴。在永北,長安嚴厲地命令部屬:"絕不允許任何人在老百姓瓜果園裡摘一個瓜、采一個桃。""不准任何人在老百姓不知情的情況下燒掉老百姓一把柴禾。""話又說回來,只要你心跟老百姓在一起,部隊是永遠不會挨餓受凍的,老百姓寧願自己挨餓,也絕不願意戰士挨餓,也絕不願意戰士餓着,冷了,老百姓會自動燒起火來,把我們的臉烤的紅紅的。八路軍應該是一支凍不壞,餓不死,打不垮的人民軍隊。"實事正是這樣。任職期間,對部下戰友親如兄弟,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拉家常,說笑話,解決實際困難。指揮機智靈活,多謀善斷,作戰勇敢,每每衝鋒在前,不怕犧牲,殲敵無數,成功地指揮了永北一系列伏擊,破擊,奇襲戰鬥,多次獲嘉獎。

1945年,冀南部隊春季反攻作戰,始於對大名城的攻取。大名城是日偽軍重點守備的戰略要點,由偽東亞同盟自治軍突擊團及日軍一小隊駐守,城防堅固,號稱金湯。1月16日夜,冀南三分區主力部隊、二十三團、滏西基幹團及地方武裝,對大名城發起突然攻擊,經激戰,攻入大名城,擊斃偽軍長劉昆,殲滅一小隊日軍,俘日偽軍400餘人,迫使偽突擊團反正。長安率全營戰士浴血奮戰,攻入大名城內,在巷在中,衝鋒在前,親手斃敵9名,不幸腿部中彈負傷,由部隊立即抬下戰場,輾轉送回永年劉灣後方醫院救治。東關籍戰士去看他,看他傷的那麼重,忍不住哭了。他說:"男兒流血不流淚,大丈夫焉能兒女狀。"因傷勢過重,1月28日與世長辭,年僅30歲。團首長在雞澤伯峙寺為其召開隆重追悼大會,號召部隊向孫長安同志學習。屍體暫柩蔡莊。3月部隊又將其屍骨運送至老家邱縣,安葬東關祖塋。邱縣政府在東關召集所有機關團體和周圍村群眾近萬人進行追悼,縣長李慕三宣布,將東關村更名為延握村,以示紀念。

孫常安1

村民講述:

長安在縣大隊時,將家中收穫的糧食、餵的一頭大豬還有正在下蛋的母雞,都奉獻給部隊了。那才是真正的為打日本,愛民如子,愛兵如子,絲毫沒考慮過個人享受,個人得失。

村民講述:長安因在外打仗,經常不回家,春節偷偷回來,恰下大雪,初一早起給街坊領居拜年,王洪義夫婦家因無街門,還未起床,長安就在院內雪地上給他們叩了一個頭。等洪義開門,院裡只留下一雙深深的往來腳印和一對雙膝跪下的雪坑。老人說:"多麼懂禮的人啊,當了這麼大官,還來給我這個窮老媽媽拜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