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孜然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孜然芹〔學名:Cuminum cyminum L.〕:傘形科,孜然芹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40厘米,全株無毛。葉片羽狀全裂,長可達5厘米,復傘形花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白色,萼齒鑽形,花柱基圓錐狀,花柱短,分生果長圓形,兩端狹窄,4月開花,5月結果。

孜然芹原產埃及、埃塞俄比亞。蘇聯、地中海地區、伊朗、印度及北美也有栽培。中國新疆也有栽培。在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民間,將果實研末,用作食品中的調料,果實也可入藥,治消化不良和胃寒腹。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除果實外)光滑無毛。葉柄長1-2厘米或近無柄,有狹披針形的鞘;葉片三出式2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長1.5-5厘米,寬0.3-0.5毫米。

復傘形花序多數,多呈二歧式分枝,傘形花序直徑2-3厘米;總苞片3-6,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膜質,白色,頂端有長芒狀的刺,有時3深裂,不等長,長1-5厘米,反折;傘輻3-5,不等長;小傘形花序通常有7花,小總苞片3-5,與總苞片相似,頂端針芒狀,反折,較小,長3.5-5毫米,寬0.5毫米;花瓣粉紅或白色,長圓形,頂端微缺,有內折的小舌片;萼齒鑽形,長超過花柱;花柱基圓錐狀,花柱短,叉開,柱頭頭狀,分生果長圓形,兩端狹窄,長6毫米,寬1.5毫米,密被白色剛毛;每棱槽內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微凹。花期4月,果期5月。

主要價值

烹調用途:孜然芹種子粉末有除腥膻、增香味的作用。主要用作解羊肉膻味及製作「咖喱粉」和「辣椒粉」成分。其莖、葉歐洲人用於作泡菜。

其他作用:民間常用(種子)以治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症。 [1]

科學研究

種子含有揮髮油和脂肪酸。脂肪酸的主要成分為岩芹酸(Cuminicacid)、芋烯油酸(Limonenicacid)和亞油酸(linoleicacid)等。

孜然芹,因其經濟和藥用價值高,需求量不斷增加,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品種混雜、退化、良種選育工作滯後,極大地制約了孜然芹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對孜然芹方面的研究多為栽培技術的報道,而印度和摩洛哥孜然芹的相關引種研究僅少數。試驗對2個引進品種在不同播種方式的性狀表現和適應性上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旨在為新疆孜然芹品種的引進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進展:孜然芹在中亞和印度等地區,我國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均有種植。新疆是我國孜然芹最主要的產地,適宜新疆南疆地區栽培。孜然的品種資源短缺是孜然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之一。馬艷明等在新疆孜然地方品種的農藝性狀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高傑等在孜然芹產量構成因素和乾物質分配等方面進行了較多的研究,認為增加植株的分枝數和高度,能有效提高單株產量;向少紅等曾報道有關國外孜然芹品種引種比較,結果認為印度和摩洛哥孜然芹具有生育期短,產量構成性狀好等優勢,適宜在新疆栽培。

研究切人點:有關栽培方面的研究較多,而在孜然芹品種引進與篩選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對引進國外孜然芹品種通過不同播種方式的栽培,觀察其田間農藝性狀表現及適應性。

擬解決問題::對引進國外孜然芹品種進行進一步栽培試驗比較,探討其在新疆的栽培可能性和栽培方式,以期為新疆推廣國外孜然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材料與方法

材料:兩個孜然芹品種分別是:M-10(來源於摩洛哥);In-10(來源於印度)。

方法:試驗於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在新疆農業大學林學與園藝學院科研教學基地進行。採用定時觀測觀察孜然芹的生物學性狀。孜然芹冬播於2010年11月16日進行;春播於2011年4月13日進行。採收時間為2011年7月12日,試驗分為四個區,採收時每小區隨機抽取10株測定株高(厘米)、莖粗(mm)、千粒重(TKW,g/1000粒)、單株果實重(KNP,g)、一級、二級分枝數(個/株)等產量性狀。

結果與分析

孜然芹物候學特性

引進孜然芹品種營養生長時期比較:引進孜然芹品種營養生長時期比較:引進的兩個國外品種的孜然芹中,冬播的出苗時間、主莖出現時間、分枝出現時間均比春播品種要早,其中,出苗時間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出苗時間為4月11日,出苗時間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品種,出苗時間為4月26日;主莖出現時間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主莖出現時間為4月17日,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主莖出現時間為5月4日;分枝出現時間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出現時間為4月28日,最晚的為5月14日。列出不同營養生長時期,看出引進孜然芹品種適宜冬播,且各生育期均早於春播。

孜然芹營養生長期比較

播種方式 品種 出苗時間 主莖出現時間 分枝出現時間
冬播 冬播In-10(來自於印度) 4.11 4.17 4.8
M-10(來自於摩洛哥) 4.13 4.18 4.3
春播 In-10 4.26 5.4 5.14
M-10 4.24 5.3 5.14

孜然芹花期特點:隨着營養生長的進行,孜然芹植株進入了生殖生長,出現花序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花序出現時間為5月17日,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花序出現時間為6月1日;花開放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5月23日已開花20%,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6月13日開花達到20%;完成50%開花最早的為摩洛哥孜然芹,為5月29日,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為6月17日;完成80%開花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為6月14日,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為6月22日;花期完成最早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為6月20日,最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為6月26日。從兩個國外品種花期進程分析,冬播方式印度品種從花序出現到花期結束均表現較早,而春播栽培則相反,春播印度孜然芹較晚。

孜然芹花期進程比較

播種方式 品種 出現花序 20%開花 50%開花 80%開花 花期結束
冬播 冬播In-10(來自於印度) 5.17 6.1 6.1 6.14 6.2
M-10(來自於摩洛哥) 5.23 6.1 5.29 6.18 6.24
春播 In-10 6.1 6.13 6.17 6.22 6.26
M-10 5.31 6.12 6.15 6.2 6.24

孜然芹生物學特性

通過對兩品種不同生育期的10株植株生物學特性的平均值對比發現,株高最高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高度為34.09cm,株高最低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高度為27.35em;莖粗值最大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直徑為1.90厘米,最小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莖粗為1.70厘米;一級分枝個數最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平均為4.5個/株,最少的為冬播摩洛哥孜然芹品種來源於摩洛哥,名稱叫摩洛哥孜然芹,平均3個/株;二級分枝個數最多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平均6.4個/株,最少的為冬播摩洛哥孜然芹,平均為3.67個/株。從兩個國外品種冬播和春播的植株性狀表現分析,冬播在株高和莖粗上均大於春播,冬播孜然芹出苗早,營養生長時間長於春播,但是在一級和二級分枝數上冬播孜然芹表現稍差於春播。

孜然產量性狀表現

孜然芹的產量性狀主要是由單株花序數、敗育花序數、有效花序數、單株果實數、單株果實重、千粒重這些性狀構成,實驗中,單株花序數最多的為冬播摩洛哥孜然芹,平均個數為162.50個/株,最少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為132.10個/株;敗育花序數最多的為冬播摩洛哥品種,為117.80個/株,最少的為春播摩洛哥品種,為27.5個/株;敗育率最高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品種,達到72.50%,最低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品種,為20.80%;有效花序數最多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為104.60個/株,最少的為冬播摩洛哥品種,為44.67個/株;單株果實數最多的為春播摩洛哥孜然芹,達到388.10個/株,最少的為冬播摩洛哥品種,為119.83個/株;單株果實重最大的為春播印度孜然芹,為1.579,最小的為冬播摩洛哥品種,為0.539;千粒重最大的為冬播印度孜然芹品種,為4.859,最小的為冬播摩洛哥品種,為3.81g。可以看出春播孜然芹在單株有效花序數、果實數、果實重等均明顯高於冬播。

孜然芹植株性狀表現

播種方式 品種 株高(cm) 莖粗(mm) 一級分枝數(個/株) 二級分枝數(個/株)
冬播 冬播In-10(來自於印度) 34.09 1.9 3.4 4.6
M-10(來自於摩洛哥) 28.57 1.85 3 3.67
春播 In-10 28.55 1.76 4.5 6.4
M-10 27.35 1.7 4.3 4.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