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孝聖憲皇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世宗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滿洲鑲黃旗人,加封一等承恩公、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 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皇帝。
  • 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
  • 卒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東陵。全諡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 孝聖憲皇后一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她壽數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於首位,在中國歷代皇太后中也是極為罕見的。

基本信息

[1024.jpg 原圖鏈接] 來自故宮博物院
姓名    鈕祜祿氏  
別名    孝聖憲皇后,崇慶皇太后、熹貴妃、熹妃      
民族    滿族     
身份    為雍正帝生下四阿哥弘曆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時間  1693年1月1日   
去世時間   1777年3月2日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大清最長壽、最享福的皇太后    

人物生平

出身名門

  • 孝聖憲皇后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1693年),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的天祖父是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的曾祖父,即阿靈阿巴顏。

嫁入皇家

  • 鈕祜祿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曆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1]

母憑子貴

  •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祜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後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曆於雍和宮邸。 [2]
  • 弘曆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台,康熙帝見皇孫弘曆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為此,鈕祜祿氏更得雍正的恩寵。
  • 雍親王登基為雍正帝,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封鈕祜祿氏為熹妃,同年二月二十二日,行熹妃冊封禮。雍正八年晉封為熹貴妃,但未行冊封禮。
  • 雍正元年(1723)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曆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曆二十五歲即帝位。

尊為太后

  •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崩逝,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曆即位。熹貴妃鈕祜祿氏母以子為貴,被乾隆帝尊為皇太后。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帝恭上皇太后尊號為崇慶皇太后。乾隆帝即位後為母親崇慶皇太后建造壽康宮,作為太后的頤養起居之所,乾隆元年建成,之後壽康宮也成為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
  •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
  • 鈕祜祿氏父親凌柱八十壽辰,乾隆帝恩賜御書「含淳養耋」匾額,皇太后鈕祜祿氏賜衣冠、玩器及食品等物。卒於乾隆十二年,乾隆帝命大阿哥臨喪致奠,特賜內大臣銜,並賜銀五千兩及全葬銀兩,遣禮部大臣讀文致祭,賜諡榮良,建碑墓道。皇太后賜銀二千兩,遣內侍總管致奠。鈕祜祿氏母親彭氏七十壽辰,乾隆帝恩賜御書「古稀人瑞」匾額。八十壽辰,乾隆帝恩賜御書「淑儀遐算」匾額。皇太后賜衣冠、玩器及食品等物。卒於乾隆十七年二月,乾隆帝諭:朕聞外祖母溘逝。深為軫悼。著四阿哥前往致奠。加恩賞銀五千兩、辦理喪事。東四旗大臣、俱令往吊,發引之日,亦著往送。鈕祜祿氏的父母享年都在八十歲以上。
  • 乾隆帝在位期間四次南巡,四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安詳駕薨

  •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到圓明園。皇太后駐蹕圓明園期間,幾乎都住在長春仙館,因為這裡距皇帝處理政務的正大光明殿和皇帝的寢宮九洲清宴都很近,便於皇帝給皇太后問安侍膳。
  • 正月初九日,乾隆帝陪着皇太后在九洲清宴一邊進膳,一邊觀看節日的燈火,妃嬪和皇子、皇孫們也都陪侍在旁,「五世同堂,同伸歡忭」。乾隆帝見皇太后「慈顏康豫,不減常年」,非常高興。這一年,皇太后84歲,乾隆帝67歲。他想皇太后90歲大壽時,自己也是73歲的老人了。那時一定要為皇太后更隆重地慶祝一番。
  • 正月十四日行完祈谷大祀後,乾隆帝聞知皇太后身體不豫,趕到長春仙館看望,當天晚上還陪着皇太后在同樂園進晚膳。皇太后當時的病情並不重,只是偶爾違和,抓緊調治後,病情大有好轉。可是沒過幾天,病情出現反覆,而且較前加重。皇太后不想把病情轉重的事讓皇帝知道,怕引起兒子煩心,影響理政,所以在皇帝問安時,故意談笑如常。
  • 到正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情已十分嚴重,這一天乾隆帝看望了母親兩次。這天深夜,皇太后已進入彌留狀態。乾隆帝守候在旁。到了二十三日子刻,皇太后「痰忽上涌,遂於丑刻病逝」,終年84歲。舉國致哀,三月十六日尊諡號定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聖憲皇后」(因此後世稱其為孝聖憲皇后)。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孝聖皇后梓宮葬入泰東陵地宮 。
  •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最後諡號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

人物軼事

身份懷疑

  • 對於清史稿中關於熹妃晉封熹貴妃的記錄,不少人存有質疑。從現行史料看,僅在雍正八年和碩端柔公主下嫁時,內務府有關筵宴的請旨中有貴妃鈕祜祿氏字樣。
  • 在清朝,貴妃定員二人,是位在皇后之下第二等的嬪妃,地位殊尊,加上雍正朝嬪以上的嬪妃人數很少,幾乎全都是登基時所冊封的第一批妃嬪,也就是原王府舊人。在雍正登基後入宮的嬪妃惟有誕下弘曕的劉貴人被晉封為嬪,其他全都是較低階的貴人、答應、常在。因此像貴妃的冊封禮這類在雍正朝應屬於後宮的重大典禮不可能毫無紀錄留下。而按例,晉封貴妃會製作新的金冊,也會有冊文內容跟冊封禮的紀錄,禮部、內務府應該都會留下相關請旨紀錄,但至如今都未發現任何關於熹妃鈕祜祿氏晉封貴妃的冊文與冊封禮的紀錄,因而熹妃是否真的晉封貴妃一事仍是未知數。較有可能的情況是,熹妃雖未正式冊封為貴妃,但在後宮得到了貴妃級別的待遇。在雍正八年時,年貴妃早已逝世、齊妃又因為弘時之故已失寵,因而熹妃實際上在後宮資歷與地位也僅次於皇后,加上其所生的弘曆更已被雍正秘定為皇太子,身為後宮資歷排序第二又是未來帝母,熹妃雖未正式晉封貴妃,但獲得貴妃等級的待遇也是合於情理。

誤寫妃姓

  • 面承雍正帝冊封嬪妃口諭的貝子允祹,因速記、簡寫受封者鈕祜祿氏為「鈕氏」,字跡潦草,交官吏撰擬諭旨草稿,形近而訛,誤寫為「錢氏」,草擬冊文,也沿用「錢氏」二字。在將冊封文鐫刻於「金冊」以賜予受封者時,才發現誤寫,主管此事的允祹難辭其咎,因而在冊封嬪妃之事上因「誤寫妃姓」而被懲罰,為此允裪被革去了貝子,降為輔國公。

人物評價

  •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最享福的皇后[3]

史籍記載

  • 《清世宗實錄》
  •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4][5] [6]

參考資料

  1. 玉牒: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誕弘曆於雍和宮。
  2. 清朝八位皇后的身世檔案.鳳凰網.2013-10-05
  3. 徐廣源.正說清朝十二后妃:中華書局,2005-8-1
  4.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后妃記載:「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四品典儀凌柱女。後年十三,事世宗潛邸,號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進熹貴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遺命,尊為皇太后,居慈寧宮。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養,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國體。
  5. 太后偶言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上從之。即召宮監,諭:「汝等嘗侍聖祖,幾曾見昭聖太后當日令聖祖修蓋廟宇?嗣後當奏止!」宮監引悟真庵尼入內,導太后弟入蒼震門謝恩,上屢誡之。上每出巡幸,輒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東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謁孝陵,獮木蘭,歲必至焉。遇萬壽,率王大臣奉觴稱慶。   乾隆十六年,六十壽;二十六年,七十壽;三十六年,八十壽:慶典以次加隆。先期,日進壽禮九九。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瑯、彝鼎、赩器、書畫、綺繡、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太后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   四十二年正月庚寅,崩,年八十六。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初尊太后,上徽號。國有慶,屢加上,曰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既葬,上諡。嘉慶中,再加諡,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子一,高宗。」
  6. 二十四史記載: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隸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晉熹貴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曆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於慈寧宮,諡: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享年86歲。此時據世宗逝世已有四十二年,泰陵地宮門早已關閉,因此被葬於泰陵東北,曰泰東陵! 尊徽諡號定為「孝聖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憲皇后」,葬於泰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