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孝靖皇后王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左衛(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明神宗妃,生有明光宗和雲夢公主朱軒嫄[1]

  • 孝靖皇后原為慈寧宮宮女,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往慈寧宮向李太后(明神宗生母)請安,一時興起寵幸了她,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十年(1582年)封恭妃,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年晉封貴妃,同年被封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其孫明熹宗登基後,追封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後改稱皇后。
  • 由於群臣和太后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定的支持她的兒子立為皇太子,違背了明神宗本人的意願,王氏生前遭到百般摧殘,悽慘一生;始終受到丈夫冷落、寵妃迫害、奴才欺凌,長期被幽禁;最後哭瞎雙眼,悲憤而終。

基本信息

姓名    王氏  
別名    王恭妃     
民族    漢族      
位份    宮女→恭妃→貴妃→皇貴妃   
諡號    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     
出生地   宣府左衛(今河北張家口)
出生時間  1565年2月27日   
去世時間   1611年10月18日 
所處時代   明朝   
主要成就   屢破北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 王恭妃生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十七日寅時,出身於中下級軍官家庭,父親王朝窶,在女兒未被選入宮之前考中武舉人,官任錦衣衛百戶(正六品武官)。
  • 隆慶二年(1568年),家從左衛遷到京城。萬曆初年,朝廷為明神宗大婚,在民間大範圍選美,王恭妃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選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欽定為皇后(孝端顯皇后),另兩位女子分別冊為劉昭妃(宣懿太妃)、楊宜妃。落選的女子一部分按規矩遣返回鄉、一部分條件較為出色者則留宮成為宮女。王恭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日分配到慈寧宮,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以孕封妃

  • 萬曆九年(1581年),16歲的王恭妃偶然被明神宗遇見,偷偷臨幸了她,事後按照慣例,必定有所賞賜,文書房的內侍要記錄發生關係的年月時間和所賜給的東西作為將來驗證的依據。但明神宗為了隱諱此事,既沒贈送東西,也沒對周圍人說。王恭妃因此懷了身孕,幾個月後肚子漸漸大了起來,但不敢明言。後被李太后看破,李太后看到後把她叫到密室追問,王恭妃跪在榻前哭訴了被皇帝「臨幸」的經過。一天,明神宗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談及此事,太后召問明神宗,明神宗最初想賴賬,假裝不知道,拒絕承認。
  • 按照明朝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來《起居注》,對照當時日期,明神宗只好勉強承認了。不過太后並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說:「我老了,還沒有孫子,如果生個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明神宗說:「她畢竟是個宮女。」太后說:「宮女怕什麼,母以子貴,她的身份低,不必計較,你可以加封她」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恭妃因此進封為恭妃。同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負重望,果然生了個男孩,這就是明神宗的庶長子朱常洛。[2]
  • 萬曆十二年(1584年)七月庚辰她又生下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

母子坎坷

  • 王恭妃先後生一子一女,實際卻並不受寵,最受寵的是九嬪之一的鄭貴妃。鄭貴妃姿色嬌媚,生性活潑,別的嬪妃見了明神宗都畢恭畢敬,誠恐誠惶,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而鄭貴妃則落落大方,談笑自然,還常和明神宗開玩笑,稱明神宗為「老嬤嬤」(即老太太)。明神宗不但不惱,還對她情有獨鍾。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進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 有了皇三子這一資本,鄭貴妃倚仗明神宗對她的寵幸,一心想讓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為皇太子。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為太子。這就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引出了麻煩。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皇后沒有生育嫡子的情況下,應立庶出的長子(或最大的兒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獲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長子,自然也應是皇太子。群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歡王恭妃母子,鄭貴妃又總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問題,遲遲不能進行。
  • 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鬥爭暗流洶湧。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
  • 一直到萬曆二十一年二月(1593年),明神宗才在大臣們一再的請求下允許皇長子讀書,而且沒過多久就長期輟讀,險些讓他成為文盲。
  • 一年年地過去了。萬曆朝的皇太子位子還在那裡空着。滿朝文武呼籲儘快確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明神宗就是不聽,後來,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輿論紛紛,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恭妃,不得已親自出面干預,質問明神宗:「滿朝文武屢屢上表請求立皇長子為太子,你為何老拖着?」。明神宗說道:「他是宮女生的。」李太后聽罷此言,龍頭拐杖往地上一搗,指着兒子大罵道:「別忘了,你也是宮女生的。」明神宗這才想起自己的親娘原本也是宮女,也是被隆慶帝「臨幸」後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論出身,比王恭妃低賤更多。明神宗羞愧萬分,無地自容,閉口無言。李太后開導兒子說:「王恭妃為朱家帝業留下了根苗,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勞。你為何不封她為皇貴妃,她的兒子難道就不是你的兒子?」
  • 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群臣的上疏勸諫下,他迫不得已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的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王淑蓉被移居慈慶宮,封號仍然沒有變動。

受盡虐待

  • 王恭妃被進封為皇貴妃後,不但沒有享受到皇貴妃的優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宮,無人問津,處境更加悽苦。在這十餘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厭惡冷落,又被盛寵的鄭貴妃視為眼中釘,飽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極差。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和虐待王恭妃母子。通過考古發掘,出自她棺槨內一把銀壺,壺底刻銘文一周」大明萬曆壬午年(1582年)制」——可見這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30多年來她從宮女成為妃子再成為皇貴妃,又是未來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卻沒有多大變化。此壺沒有任何裝飾,不僅比不上妃嬪墓出土的器物,甚至還沒有民間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槨內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
  • 王恭妃生下皇長子,理應進封為貴妃,但神宗就是不進封,好長時間王淑蓉的封號依然如故。再就是讓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陽宮,不讓她們與神宗見面,使皇帝逐漸淡化與皇長子的感情。過作為母親,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兒子。她對兒子的安全極為擔心,一直到13歲母子還一同起臥。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鄭貴妃污衊皇長子喜歡和宮女嬉戲,已不是處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驗視。王恭妃大哭:「十三年來我同兒子一同起臥,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敢離開半刻,就是怕有變故,我的憂懼如今果然應驗了啊。」使者不敢隱瞞,如實稟報神宗,皇長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 朱常洛在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關照調護下,終得以平安長大成人。

因病去世

  • 兒子當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頭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了。
  • 直到萬曆三十四年(1605)十一月,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長孫朱由校(日後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兒子、明神宗有了孫子,而且朝臣們多年來的諫言力爭,民間也議論紛紜,明神宗才借着給母親加徽號的機會,順便將王氏晉封為貴妃、皇貴妃。成為皇貴妃,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因為皇帝的冷落,她悽慘的日子並沒有什麼改變,有名無實,始終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在她身患重病時,明神宗也沒有去看望過她。
  • 萬曆三十九年(1611)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請旨見母親一面,明神宗同意了。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只得找太監拿來鑰匙,破鎖而入。 臨終時,王恭妃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早已雙目失明。她伸出手撫摸着兒子的衣服,百感交集,悽然淚下:「你終於長大成人了,我死而無恨。」。母子倆抱頭痛哭,太子的侍從們也紛紛落淚,大夥哭的頭都抬不起來。當日酉時(下午5 時正至下午7 時正),王氏氣絕而死。王恭妃在深宮中苦熬了近30年,卻始終沒有盼到出頭之日,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身後之事

  • 王恭妃生前受到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王恭妃死後,明神宗並不把她的喪事放在心上。對她擇地安葬之事,是極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服。首輔沈一貫、大學士葉向高數次上折,大學士葉向高上言:「皇太子母親貴妃去世,葬禮應當從厚。」言兒子是太子,葬禮應當按明世宗皇貴妃王氏(莊敬太子生母)的規格辦理。明神宗卻欲按明世宗皇貴妃沈氏(未生育子女)的規格辦理,一再拖延。 最後還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貴妃的禮儀辦理了。當時正值八月,天氣炎熱,棺槨又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一個月後,禮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請示王恭妃的安葬事宜,過了兩天,明神宗才命人到天壽山卜地,選得了東井左側的平崗地,經他同意,在那裡正式營建了墳園。
  • 萬曆四十年七月十七(1612年),將王恭妃葬在明十三陵陵區內東井左側的平岡地,諡「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其隨葬金製品極少,棺內除了為數不多的絲織品外,僅有銀錠數枚和一些銀制器物,金錠一枚也沒有放。
  • 明神宗不派人守墳,也不撥給守墳的費用。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轟動朝野、企圖打殺太子的「梃擊案」爆發,兇手張差供出自己是受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指使的,還牽扯上邪教紅封教。輿論激憤,時人皆懷疑是鄭貴妃及其兄弟主使謀殺太子。太子的處境受到普遍關注。鄭貴妃慌了,哭求於明神宗。為替鄭貴妃開脫,明神宗一面要鄭貴妃放低姿態親自去懇求太子,一面命令對太子有調護之恩的嫡母王喜姐給太子做思想工作,要太子不要牽扯鄭貴妃;一面自己出馬給太子施加壓力,讓太子表態,安撫百官。最後只處死張差和鄭貴妃名下的龐、劉二太監,草草將此案了結。為平息輿論的憤怒,這才在當年六月旨下禮部:「給皇太子母墳戶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
  •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明神宗駕崩,太子朱常洛登位當了皇帝,即明光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的母親為皇后。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明光宗下旨追尊生母,並說:「朕嗣承皇統,撫御臨視天下,追念根源,則我的生母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大無及。朕往昔為太子時,沒有能盡親盡孝,如今入宮為帝,更只是對當時感到痛悔,想要一伸自己無盡的深情,只有由此而求合於禮儀。想按照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的先例辦理,禮部仔細議定再報聞。」 不料,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在「紅丸案」中不明不白的死去,他死後宮廷又發生了「移宮案」,追念母親的儀禮沒有行成。
  • 因此直到王恭妃的孫子明熹宗登基後,御史溫皋謨上疏揭發鄭貴妃的罪行,說她「摧殘孝靖皇后,至飲恨而不得一訣。」王貴妃的親侄兒永寧伯王天瑞也上奏指責鄭氏迫害孝靖後的行為,並為其姑鳴冤昭雪。明熹宗也感念其祖母的恩德,接着他父親的遺詔,才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為孝靖皇太后,泰昌元年九月十三(1620年)追尊聖母皇貴妃王氏曰「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后」,正式上冊寶。泰昌元年十月(1620年)從東井把棺槨遷來,與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宮內。並補充了三箱隨葬品,其中,一箱放孝靖後的木製諡冊和諡寶,一箱放三龍二鳳冠一頂,以及玉帶、玉佩、玉穀圭、金壘絲珍珠霞帔,金香熏等物,另一箱放十二龍九鳳冠一頂,神主祀祭於奉慈殿。神主奉祀於奉慈殿。
  • 一直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三月,在御用監找到孝靖、孝和兩皇后的玉冊玉寶,崇禎帝命有司獻於宗廟。

史書記載

  • 《明神宗實錄》
  • 《明史·孝靖王太后傳》 [3]
  • 《萬曆野獲編》
  • 《酌中志》

人物專題

參考資料

  1. 《酌中志》:神廟恭妃王娘娘即孝靖皇后,生皇長子即光廟,又生皇四女也。
  2.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為慈寧宮宮人。年長矣,帝過慈寧,私幸之,有身。故事:宮中承寵,必有賞賚,文書房內侍記年月及所賜以為驗。時帝諱之,故左右無言者。一日,侍慈聖宴,語及之。帝不應。慈聖命取內起居注示帝,且好語曰:「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為皇長子。
  3.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三十四年,元孫生,加慈聖徽號,始進封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