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紀·盪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孟秋紀·盪兵》選自《呂氏春秋》卷七·孟秋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原文
古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①。兵之所自來者上矣,與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於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②矣,共工氏固次作難矣③,五帝固相與爭矣。遞興廢,勝者用事。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時,民固剝林木以戰矣,勝者為長。長則猶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於君,君之立也出於長,長之立也出於爭。爭鬥之所自來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賢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家無怒笞,則豎子、嬰兒之有過也立見④;國無刑罰,則百姓之相侵也立見;天下無誅伐,則諸侯之相暴也立見。故怒笞不可偃於家,刑罰不可偃於國,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⑤;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若用藥者然,得良藥則活人,得惡藥則殺人。義兵之為天下良藥也亦大矣。且兵之所自來者遠矣,未嘗少選不用。貴賤、長少、賢者不肖相與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⑥:在心而未發,兵也;疾視,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連反,兵也;侈斗⑦,兵也;三軍攻戰,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爭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說者,終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說雖強,談雖辨,文學雖博,猶不見聽。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兵誠義,以誅暴君而振苦民,民之說也,若孝子之見慈親也,若飢者之見美食也;民之號呼而走之,若強弩之射於深谿也,若積大水而失其壅堤也。中主猶若⑧不能有其民,而況於暴君乎?
注釋
①偃:止息。②黃、炎:指黃帝、炎帝。炎帝:傳說中的古帝,姜姓,因以火德稱王,故稱炎帝,號神農氏。故:已經。用水火:傳說炎帝與黃帝爭戰,炎帝燃起大火,黃帝用水滅之。③共工氏: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與顓頊爭為帝,失敗被殺。固:已經。次:通「恣」,恣意。作難:發難。④豎子:童僕。嬰兒:兒童。見:出現。⑤悖:惑,荒謬。⑥兵:戰爭。這裡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既指爭鬥之心,又指爭鬥行為,也指狹義的戰爭。⑦侈斗:這裡是群斗的意思。侈:恣意放縱。⑧中主:一般的君主。猶若:猶然,尚且。
譯文
古代的聖王主張正義的戰爭,從未有廢止的戰爭。戰爭的由來相當久遠了,它是和人類一起產生的。大凡戰爭,靠的是威勢,而威勢是力量的體現。具有威勢和力量是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從天那裡稟承下來的,不是人力所能造成的。勇武的人不能使它改變,機巧的人不能使它移易。戰爭的由來相當遠久了。黃帝、炎帝已經用水火戰爭了,共工氏已經恣意發難了,五帝之間已經互相爭鬥了。他們一個接替一個地興起、滅亡,勝利者治理天下。人們說「蚩尤開始製造了兵器」,其實,兵器並非蚩尤創造的,他只不過是把兵器改造得更鋒利罷了。在蚩尤之前,人類已經砍削林木作為武器進行戰爭了,勝利者做首領,只有首領還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設置君主。君主仍不足以治理好百姓,所以設置天子。天子的設置是在有君主的基礎上產生的,君主的設置是在有首領的基礎上產生的,首領的設置是在有爭鬥的基礎上產生的。爭鬥的由來相當遠久了,不可禁止,不可平息。所以,古代的賢王主張正義的戰爭,從未有廢止戰爭的。家中如果沒有責打,童僕、小兒犯過錯的事就會立刻出現;國中如果沒有刑罰,百姓互相侵奪的事就會立刻出現;天下如果沒有征伐,諸侯互相侵犯的事就會立刻出現。所以,家中責打不可廢止,國中刑罰不可廢止,天下征伐不可廢止,只不過在使用上有的高明、有的笨拙罷了。所以,古代的聖王主張正義的戰爭,從未有廢止戰爭的。如果因為發生了吃飯噎死的事,就要廢止天下的一切食物,這是荒謬的;如果因為發生了乘船淹死的事,就要廢止天下的一切船隻,這是荒謬的;如果因為發生了進行戰爭而亡國的事,就要廢止天下的一切戰爭,這同樣是荒謬的。戰爭是不可廢止的。戰爭就像水和火一樣,善於利用它就會造福於人,不善於利用它就會造成災禍;還像用藥給人治病一樣,用良藥就能把人救活,用毒藥就能把人殺死。正義的戰爭正是治理天下的一服良藥啊!再說,戰爭的由來相當遠久了,沒有一刻不用。人們無論貴賤、長少、賢與不肖,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只是在使用上有大有小罷了。考察戰爭的細微之處:爭鬥之意隱藏在心中,尚未表露出來,這就是戰爭;怒目相視是戰爭;面有怒色是戰爭;言辭傲慢是戰爭;推拉相搏是戰爭;踢踹相鬥是戰爭;聚眾毆鬥是戰爭;三軍攻戰是戰爭。以上這八種情況都是戰爭,只不過是規模有小大之差罷了。如今世上極力鼓吹廢止戰爭的人,他們終身用兵,卻不知道自己言行相背,因此,他們的遊說雖然有力,言談雖然雄辯,引用文獻典籍雖然廣博,仍然不被人聽取採用。所以古代的聖王主張正義的戰爭,從未有廢止戰爭的。如果戰爭確實相符正義,用以誅殺暴君,拯救苦難的人民,那麼人民對它的喜悅,就像孝子見到了慈愛的父母,像飢餓的人見到了甘美的食物;人民呼喊着奔向它,像強弩射向深谷,像蓄積的大水衝垮堤壩。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君主尚且不能保有他的人民,更何況暴君呢?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孟秋紀·盪兵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 ↑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 ↑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