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打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孟良打棍》,又名《打焦贊》。
劇目介紹
崑劇《孟良打棍》南北昆班演出的單折武戲。源出《女中傑》,清宮昇平署改編為小本戲,內容包括《打孟良》、《打焦贊》,現存昇平署抄本。
劇情是:宋、遼交戰,三關告急。孟良趕回天波府報信。余太君聞訊,胸有成竹,傳話闔府選將。這時燒火丫頭楊排風應聲而出,自報能赴急難。可是孟良意存輕視,排風甚感不平,當場提出比武。於是,她以燒火棍為兵器大顯身手,孟良連連挨打,才知道她的厲害,帶她同至三關。但焦贊又輕視她,孟唆使焦、楊比武,楊排風棍打焦贊,焦贊始服。
《女中傑》劇情
六郎因令公託夢,時刻掛懷,便與焦贊、孟良偷出三關,到楊老令公殉國之處拜祭,不料為番軍發覺,立時被圍。孟良奮戰突圍,連夜趕回天波府告急,要余太君求取大將,即刻領兵出救。太君聞報,胸有成竹,傳話闔府選將。這時有個燒火丫頭名叫拍風的,應聲而出,自報能赴急難。可是孟良意存輕視,拍風甚感不平,當場提出比武。於是,她以火棍為兵器大顯身手。孟良連連挨打,才知拍風的厲害,遂答應帶她出征。到了邊關後,焦贊也輕視之。孟良唆使拍風與焦比武,棍打焦贊。鐵的事實證明,楊拍風是有真本領的。因而同出關外,解六郎之圍,並打敗了遼國大都督韓昌。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孟良打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