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為什麼三次把天下讓給別人?
季札為什麼三次把天下讓給別人?季札,姬姓,名札,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春秋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文藝評論家,吳太伯仲雍十九世孫,吳王壽夢第四子,史稱延陵季子、州來季子。被稱為「延陵第一人」「常州人文始祖」 周敬王三十六年,季札去世,時年九十三歲,葬於上湖(今江蘇省江陰市申港),孔子曾為之撰寫碑銘。[1]
目錄
三讓天下
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經被孔子讚美為「至德」之人。上一篇已經講過吳國是由泰伯建立!數代後,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 季札的兄長也都認為季札的德行才幹,最應該繼承王位,所以都爭相擁戴他即位。 但是季札自知自己不適合做王位,無論如何不肯接受,對比為了王位而兄弟相爭搞得你死我活的那些人,季札的厚德感動了吳國之人,他們如同眾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擁戴季札為國君。 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隱于山水之間,躬耕勞作,最後長子諸樊繼位,並建立兄終弟及的繼位制度。 長子薨以後,季札以要周遊列國為由,不肯接受,所以二弟(余祭)繼位。 二弟之後,季札又藉故不受,所以三弟(余眛)繼位。史稱(三讓天下) 掛劍贈徐王
季札掛劍
有一次,季札出使晉國,途中,順道拜訪徐君。 在歡迎宴上,徐君看中了季札佩戴的寶劍,但有礙於面子,沒有開口,季札從徐君臉色看出,徐君想要這把劍。 此時季札有出訪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君,但心裏面已經默認贈與徐君了,準備等從晉國返回時送給徐君! 於是辭別徐君,繼續出使晉國,天有不測風雲,等季札完成任務再回到徐國時,徐君已經離世! 季札將寶劍贈與徐國新任國君! 手下隨從說:這是吳國寶物,不可用來送人! 季札說:「其實當日,我心裡已經決定,要把寶劍贈送給徐君了,只是因為要完成出使任務,我才沒有即時相贈。現在不能因為徐君不在了,就可以違背我的內心吧。」聽者無不讚嘆季札的有信重義。 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 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了。 徐國人讚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後人曾題詩:誠信去如季札,掛劍曾徐君! 南季北孔--孔子最敬仰的人 季札博學多才,仁義賢德,還是孔子的老師 季札墓葬於江陰申浦(今申港),墓前有傳說為孔子所書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史稱十字碑。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出自季札之口, 季札是孔子推崇的聖人,司馬遷盛讚的君子 被後人「南方第一聖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