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孤雲行鑒禪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孤雲行鑒禪師

 

 

 

孤雲行鑒禪師

孤雲行鑒禪師(?—1661),字孤雲,諱行鑒,俗姓宋,浙西嘉禾人。 禪宗大鑒下第36世、臨濟宗下第32世,是致鹽城永寧禪寺重興並趨向輝煌的一代著名高僧。 鹽城佛教人物之一

簡介

孤雲行鑒禪師(?—1661),字孤雲,諱行鑒,俗姓宋,浙西嘉禾人。 生年不詳,圓寂於清順治十年(1661)五月八日。 為禪宗大鑒下第36世、臨濟下第32世,是致鹽城永寧禪寺重興並趨向輝煌的一代著名高僧。 孤雲禪師幼年,常喜歡如痴獨坐,鄰里的兒童追逐嬉戲,他卻巍然不動。 19歲時出家,至能仁寺削髮為僧。 為了求得佛學真諦,他廣參尊宿,遍訪禪林。 後得到費隱通容禪師的法嗣白山宗泰禪師的機鋒指點,即委體歸依,並遵教赴金粟參謁密雲悟和尚於武林報國院,後又參謁費隱容老人。

孤雲軼事

孤雲行鑒禪師參訪修行,中興門庭,全國各地弘法利生

密雲悟(1566~1642),宜興人,俗姓蔣,8歲知佛號,為臨濟宗30世。 出家後遍參名山,六坐道場,說法26年,為臨濟宗中興之祖。 明天啟四年至崇禎三年(1624~1630)住持金粟寺,大興臨濟、德山禪風,有700多僧眾慕道而來,使金粟寺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一大禪林。

費隱容(1593~1663),福建人,俗姓何,14歲出家,謁密雲圓悟而嗣法,為臨濟宗31世。 崇禎十一年(1638)起主金粟六載,法化大行,如塔院、碑亭、船坊及且過、延壽二堂,均為費隱所建,有嗣法弟子20餘人,遍主江浙諸名剎。 晚年遷餘杭徑山寺,為徑山第90代祖師

孤雲行鑒禪師,因其精通佛理,知識淵博,而為密雲圓悟、費隱通容二老禪師所讚許。 費隱通容老和尚很器重他,明崇禎十三年,即庚辰歲(1640年),命他為西堂主,因得薪傳,成為名門高徒。 孤雲行鑒禪師,於1640年春被佛教信徒蔡子谷等請住持錢塘東明禪寺。 東明山距杭州府錢塘縣城北五十里。 該寺系明代虛白慧旵(1372—1441)祖師鼎興,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後經毀劫僅存數楹殿屋。 孤雲行鑒禪師於1641年接任東明寺住持,時東明寺院呈現一種衰落景象。 面對困難,他「餐薇飲澗,嘯月唫風」,「鐵耕芋食,極備勞勩者」。 歷經三年,重整山門,徹法源底,提宗領綱,使得日趨衰落的臨濟祖庭東明寺「灌莽既辟,形勝頓還。 釋綱重維,靈山生色」,「祖燈輝映,道風揚幡,緇素信向,請益者雲集」。 東明寺得以中興,達到了它歷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孤雲,實為明末清初一位重開佛寺,弘揚佛法的大德高僧,他長年孜孜不倦奔波於蘇、浙、淮之間。 明崇禎十六年,即癸未(1643)年,他被陽羨紳士請往玉泉。 清順治年間,他在全國各地弘法利生,道風遠揚。 順治二年,即乙酉(1645)年,溧陽毛公請他住法興寺,「咸以道重望深,爭相延致,師間游錫杖,四眾圍繞,機緣輻臻,淨財雲涌,法席之盛,亦云至矣」。 丁亥年(1647),他回到東明寺。 戊子年(1648),住持德清吉祥禪院。 在他到的當天便登座說法,「觀者如堵,牆堂廡為圯,師無遽色,疾言端嚴如故,共以為神異雲」。 己丑年(1649),他再赴法興。 年末,他又尊從吳公元玠邀請,前往住持萬古禪寺。 順治八年(1651)九月,孤雲禪師應鹽城縣官徐鳴珮、儒學夏以牧、劉若審及眾鄉紳孫榘、王世噩等人的禮請,赴鹽城住持永寧禪寺。 在他到達鹽城永寧寺的初一當天,就上堂說法。他駐永寧寺三年,親自「向永寧搬磚弄瓦,運水擔柴」,使「千年古殿今日重現,萬古風規宛然如昨」; 「花雨普施,摩尼四現,學者瞻風景從,麋至鱗萃,盡山水為妙音,遍樹林為寶綱。即五山十剎夙稱選佛之場者,未或逾之」。 孤雲行鑒在鹽城永寧寺開法期間,其同法兄弟和嗣法弟子也紛至鹽城,經常駐錫永寧寺。 即使是在年終歲末的除夕之夜,也不例外。 這從他的《除夕》偈便可見其況: 「舊年除夕瀨江邊,衲子團圞聚半千。 今夜古鹽城角里,依然龍象列如椽」。 正是他的這種法脈人緣,從此奠定了鹽城永寧寺與海內外諸多寺院的友好關係,其中包括與日本九州福聚寺的親緣關係,並促成了此後的多次交往。 順治十年(1653)冬十月,孤雲又受海鹽縣官郭公等禮請住持金粟。 「先此,四方賢士大夫、緇流、衲子焚香匍匐,望其一葦即是慈航。 而師亦欲秉大願船,濟度一切。故所至或一年,或二三年,無留憇最久者。至是,自巳及丑,始不離院者,幾九載。設立科儀,起衰救敝,宗風丕振,壇宇聿新,軍持漉囊,往來如織。一席袈裟地,不減毗耶化城矣。」

圓寂

孤雲行鑒禪師於辛丑(1661年)圓寂。 孤雲禪師的嗣法弟子眾多,且多有建樹。 自乳峰超卓、愚山靈藏以下,有的弘揚佛法於蘇北淮揚一帶,有的建寺廟於江南吳越一帶,有的遠渡日本建寺弘法,開闢禪宗一脈新支,競相顯示出他們的智慧才能。 如弟子乳峰超卓,曾住持富安大聖寺,自覺超元重開東台三昧禪林,玉山超博曾先後住持鹽城永寧寺、岡門彌陀寺、東台三昧寺、富安大聖寺等。 而其它不明所歸,隱跡參游的弟子,還有許多。 在他圓寂的當天,聽到消息紛紛匯集前往弔唁祭拜的達千餘人。 茶毗後,他們建塔於大遮山之麓,

並伐石銘文紀念: 粵惟我師,自樹不朽。 萬物土罝,群言敝帚。   論海經江,決籓辟牖。 智珠在手,寶橃自口。   眾難盈歬,沉疑悉剖。 解虎貯龍,獅搏象吼。   遊戲揮毫,睥睨名藪。 祗林隕霜,刻期回首。    舊路天台,師先弟後。 神無滅存,超天地久。 碑銘由康熙元年(1662)賜進士出身,刑科右給事中,前禮科給事中,巡視十庫監督祿米大平兩倉,戶部山東清吏司主事,邑人張惟傑撰寫。 其《孤雲禪師碑銘》記載:孤雲行鑒禪師七坐道場說法,20多年,學侶雲集。他「詞鋒迅利,音節爽朗,每揮塵譚禪,令遠邇傾耳會心,似東風之噓凍,不自知其渙然神解也」。 他在講經說法之餘,還常吟詩抒懷,其詩「皆理趣橫逸,瀟灑軼塵」。 他的書法行草,「自出機軸,不一一規模古帖」,「即智永見之,不無氣懾,故海內名流雋士莫不樂與傾倒」。 孤雲禪師所著有《全錄》四卷、《詩偈》一卷、《東明志》三卷。清順治十一年(1654)間,其弟子超卓、超元、海博、超勤等編纂有《孤雲禪師語錄》,被弟子傳至日本。 今為《東明山文化叢書》編委會張炳林先生主編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孤雲禪師語錄》在《淮安府瓢城永寧禪寺語錄》篇詳細記載了孤雲禪師主鹽城永寧寺的因緣過程和機緣偈語。 孤雲禪師赴永寧請過津渡庵與佛可法兄話舊詩:「未入永寧院,先登津渡堂。 無生漫拈弄,有話且商量。 溪上雲方淡,籬邊菊正黃。 相知無限意,盡在一爐香。」 贈其弟子自覺超元前往東台住持三昧寺的《示自覺上座住山》詩: 「本色衲僧住山去,但向鋤頭邊覓人。 縱遇銅頭鐵額漢,攔腮劈脊驗疎親」。 以及他《因聞三昧自覺首座回首因緣示偈》: 「法門正好大家撐,那得功夫又轉身。 汝既打翻筋斗去,傳持衣拂付何人?」 這些珍貴史料,都再現了孤雲禪師當時在鹽城地區的弘法活動以及對典盛鹽城地區禪宗叢林所作的重大貢獻。 孤雲 ,是清代初期鹽城佛教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著名高僧。    [1]

參考文獻

  1. 孤雲行鑒禪師, 當當網 - spu.dangdang.com/1...-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