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孺人 |
中文名稱: 孺人 相關文獻: 《喻世明言》 |
孺人,古時稱大夫的妻子,明清時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也用對婦人的尊稱。
孺人冠用抹金銀事件,珠翟二,珠月桂開頭二,珠半開六,翠雲二十四片,翠月桂葉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帶抹金銀寶鈿花八,抹金銀翟二,口銜珠結子二。[1]
基本信息
【詞目】 孺人
【拼音】rú rén
【英譯】an official's mother or wife; women; wife
【基本解釋】
(1) 古時稱大夫的妻子,明清時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也用對婦人的尊稱。
迎接了孺人唐氏一同到任。--《喻世明言》
(2) 婦人:小娘叫對你說,明日老太太同孺人們下園來看花。--《檮杌閒評--明珠緣》
詳細解釋
1. 孺人,古代稱大夫的妻子,唐代稱王的妾,宋代用為通直郎等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 明清則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亦通用為婦人的尊稱。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 《舊唐書·后妃傳下·睿宗肅明皇后劉氏》:"儀鳳中,睿宗居藩,納後為孺人,尋立為妃。"《資治通鑑·唐玄宗天寶十一載》:"棣王琰有二孺人,爭寵。" 胡三省注:"唐制,縣王有孺人二人,視正五品。"明《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而於刑時勸公多寬恤,壬辰上積得上考,宋母先封孺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崔縣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當使他夫妻團圓,但只是慧圓還是個削髮尼僧,他日如何相見,好去做孺人?" 清馮桂芬《陳君傳》:"陳君諱瑒字子瑨,江寧人……母鄒孺人,生母汪孺人。"
2. 孺人,舊時對妻的通稱。
南朝梁江淹《恨賦》:"左對孺人,顧弄稚子。" 唐儲光羲《田家雜興》詩之八:"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 宋梅堯臣《歲日旅泊家人相與為壽》詩:"孺人相慶拜,共坐列杯盤。"《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馮公又問道:'令孺人何姓?是結髮還是再娶?'"
3.孺人,廣東潮汕地區"俗不論士庶之家,潮汕女子均稱孺人,新婚拜堂不行對拜禮"。
相傳南宋末年,幼帝趙昺棄京南逃來到粵潮州府(今廣東省潮汕地區),也因此帶來了不少的傳奇故事,宋帝賜封潮州婦女為孺人就是其中之一。 相傳南宋幼帝趙昺被元兵追殺逃到潮州鳳凰山。適逢烏雲密布要下雨一群採茶女子肩扛擔子,手拿鋤頭,紛紛跑下山躲雨。元軍疑為救兵,倉惶而退。幼帝趙昺為謝救駕之功,特賜潮汕女子為"孺人"即七品官婦女封號。所以潮汕女子自此比男子地位高,直至今日廣東省潮汕地區的舉行新婚典禮時候,與其他地方一樣都要行"拜天地(包括家神)"和"拜高堂"拜堂禮儀,但卻都不行"夫妻對拜禮"。如真要行"夫妻對拜禮"則屬男跪女不跪。因為男跪女不跪,多半夫家心裡都不舒服的緣故,最後潮汕地區取消"夫妻對拜禮"。而潮汕女子逝世也不管墓碑和神主牌,均書以七品官婦女"孺人"稱號。《潮汕風情》
4.孺人,粵東客家地區"俗不論士庶之家,婦女墓碑皆書'孺人'"。
民間傳說出自宋末。宋帝昺棄京南逃來到粵東客家山區,為元兵追殺。適逢一群采樵婦女,肩扛竹槓,列隊而過。元軍疑為救兵,倉惶而退。宋帝為謝救駕之功,特賜客家婦女為"孺人"。
5.孺人,湖南"俗不論士庶之家,婦女墓碑皆書'孺人'"。
此稱只在婦女逝世後,或墓碑、或神主,或冥錢等書寫,都用此稱呼。
"孺人"《客都女性網》:客家婦女的榮耀。
相關文化
孺人,婦女封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贈通直郎以上至承議郎之妻。元命婦中無此封號。明用以封贈七品、清用以封贈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職八旗八品以下、綠旗營七品以下妻無封。後改綠旗營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贈官之母或祖母,則稱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規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贈封祖母。
對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一般都用"錫之誥命""錫之勅命"誥和勅用不同的璽印。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八品孺人,九品是九品孺人。要是因為子孫的功績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在古代,"夫人"有時也是對婦女的一種敬稱。無論官職大小通稱妻為"孺人"的情形不多。
參考來源
- ↑ 嬬人和孺人的區別是什麼? 360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