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回族自治區草原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草原學會成立於2005年12月31日,是民政廳依法登記的法人非盈利社會團體,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由全區草原、草業科技工作者和相關單位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自學會成立以來,立足自身人才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技術諮詢,在草原保護建設、監督管理、防災減災、技術推廣、成果轉化、培養人才、諫言獻策、實現行業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協助各級政府部門實施草原保護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學會現有有會員單位32個,個人會員233人,已選舉產生3屆理事會[1]

辦公地址:

寧夏銀川市鳳凰北街172號科協學會樓1樓

相關資訊

2022/2023年中國草學會年會「國際草原與牧民年」 分會場隆重召開

2023年04月23日,在中國林學會組織開展的第十三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的評選工作中,經形式審查、專家初評、專業組評審、社會公示和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2]評審等程序,中國草學會理事韓烈保、宋桂龍、楊富裕、 董世魁、周華坤、劉世梁、紀寶明、林慧龍、侯扶江等獲梁希林業科技進步獎,現予以祝賀!

2023年4月8日-9日,中國草學會主辦,湖南農業大學承辦的「中國草學會2022/2023年會」在「屈賈之鄉」長沙隆重開幕,其中「國際草原與牧民年」分會場報告會於2023年4月9日下午順利召開,來自全國各地草業及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教育工作者、學生以及關心畜牧業生產的牧民和媒體朋友參加本次分會場會議。會議由中國草學會副理事長、國際草原與牧民年東亞聯合主席韓國棟主持,國際草原與牧民年東亞區聯合主席、蘭州大學教授龍瑞軍,北京大學助理教授侯玲玲,內蒙古大學教授錢貴霞,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杜富林,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員李平,新疆農業大學教授孫宗玖,蘭州大學教授劉敏,以及內蒙古四子王旗牧民布和朝魯和甘肅甘南州碌曲縣牧民貢保勒知等出席本次分會場會議,並做相關報告。

大會伊始,中國草學會副理事長韓國棟對到會領導和嘉賓表示感謝,他強調,根據2022年3月15日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通過的由蒙古國申請提出、國際組織共同推動的決議,宣布2026年為「國際草原與牧民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Rangelands and Pastoralists, IYRP),本次分會場會議旨在提高對健康草原和可持續草牧業方面的認識,在我國草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的基礎上,促進草學相關領域科研人員與畜牧生產一線人員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倡導加強畜牧管理部門的執行力,最終實現草原的永續利用。

為加強科研工作與生產實際的聯繫,在深入研究草地生態發展的基礎上能夠真正了解和幫助牧區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大會中邀請了兩位特別的嘉賓,他們是來自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拉仁關鄉勞爾都合作社以及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兩位牧民朋友,通過布和朝魯以及貢保勒知對當地畜牧生產實際的講述,了解到當前畜牧生產合作社經營、家畜品種雜交、以及夏季放牧冬季舍飼的牧場精準管理模式,可大幅提升牧場收益,但牧區合作社經營仍為當前牧區經濟發展的嚴峻挑戰。在報告發言結束後,兩位特邀嘉賓與參會的草業相關老師及學生進行了交流與互動,解答各位專家學者對於牧區生產中的問題與疑惑。

會上,龍瑞軍教授進行了「聯合國國際草原與牧民年」主旨報告,報告中指出草原通過健康廉價的動物產品、旅遊業、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有形和無形的產品為數十億非牧民群提供服務,其對全球生態、生產以及生計安全貢獻巨大。牧民作為草原的管理者,在維持和增加生物多樣性以及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等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國際草原與牧民年」系列活動可以使決策者更好的認識到草原和牧民的巨大價值,更好的了解他們如何在國家和全球層面為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做出貢獻並達成共識,以期助力國家、區域和全球草牧業生產系統可持續發展。

侯玲玲教授團隊以及杜富林教授分別進行了「草原保護與牧區經濟發展的經濟與政策研究」「鄉村振興,牧區怎麼辦?」報告,兩位教授對牧區經濟展開探討,提出低水平數量型畜牧業發展模式向高水平質量型牧業發展是對目前牧區的嚴峻考驗,如何平衡草原生態保護與牧區經濟發展是首要問題。比較草地產權制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以及非正式制度村民公約對草地質量的影響,指出政府政策的支持對於草原生態保護和牧區經濟發展有積極影響。此外,牧區本身要進行現代化建設,通過經營模式改進、三產融合以及政策支撐等方式,建設現代化試點,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建設牧區現代化示範區,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錢貴霞教授進行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效」的報告,報告中指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主要通過政策工具的干預,以居民-企業-政府為主體,構建交易模式,選擇不同的交易市場進行交易。但是現有案例多集中於森林、農田等生態產品,關於土地以及農地生態產品較少,且草原和荒漠未出現。錢貴霞教授提出未來應對草原以及荒漠的生態產品進行提煉和推廣,並對其交易環境進行完善。

李平教授對「草原畜牧業經營代傳遞意願及其影響因素分析」進行了報告,報告中提出以家庭生產為主的草原畜牧業中草場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兩類生產要素是目前影響牧民草原畜牧業經營代際傳遞意願的主要因素,在牧區振興和城鎮化發展大背景下,牧區從事草原畜牧業生產的人口減少,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及對未來如何改善牧區及草原畜牧業生產生活條件,吸引年輕人留在或回到牧區提出建議。

孫宗玖教授進行了「新疆天然草地利用管理的思考」的報告,對新疆草地的基本概況、利用方式、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和草里利用管理分別進行了概述,報告中提出了新疆草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及思考,其中,報告中指出,牧民定居背景下草地利用模式的轉變有待進一步的提高,生產方式調整為「暖季放牧,冷季舍飼」模式;牧民定居的後續產業問題較為突出,牧民定居點產業結構單一,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受限;草地退化依然嚴峻,快速修復及有效推廣技術研發需要加強;對放牧草地的草畜平衡及放牧技術做出相應調整。草原牧區草業農業模式從經濟、生態修復以及社會發展中產生正面效益。

董全民教授團隊對「高寒退化草地恢復與合理利用」做出報告,報告中提出高寒退化草地恢復應根據不太生態區域制定「因地制宜,分區推廣」適宜模式,例如:生態模式—基於恢復退化草地生態,集成「禁牧封育+生態移民+季節性休牧輪牧+補播+黑土灘治理+平衡飼養」的技術模式;融合模式—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和產業轉移,形成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基礎的發展模式;轉型模式—針對由放牧型向半舍飼畜牧業轉型發展,集成草原合理利用+人工飼草地+舍飼棚圈+高效養畜的模式。

劉敏教授進行了「宏觀層面畜牧生產碳排放測算研究與減排預測分析—基於IPCC二級算法」的報告,劉敏教授指出動物科學領域採用實測法等,難以用於測算大規模畜牧生產碳排放量;直接用動物數量乘以排放因子得出的碳排放數據誤差較大,並且無法反映出縣級層面、戶層面等的畜牧生產碳排放差異。因此,她使用IPCC二級算法計算出更加精準的排放因子,對戶層面畜牧生產碳排放進行碳排放,進而進行減排預測分析,此研究能夠預測出不同減排方式的預期效果,進而得出應該優先使用哪種減排方式、優先在哪些區域進行畜牧生產減排。

最後,韓國棟教授對「國際草原與牧民年」分會場全體參會人員及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並希望與相關領域科研人員協伴同行,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實現草原牧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理事會及各崗位職責,豆丁網,2021-05-06
  2. 委員會組織機構及職責,道客巴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