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城以北15千米處,位於中國西北東部,地處蘭州、銀川、西安三省會城市中心,東距六盤山140千米,須彌山景區28千米,總面積97.9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達2450米。客 [1]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的丹霞地貌是經過一億多年地質變遷,經歷了紅色地層形成、造山抬升和外動力刻蝕三個階段所形成的,是中國北方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分布區,也是中國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群。公園內森林面積廣布,生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植被繁茂,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 2003年12月,火石寨林區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4年初,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以丹霞地貌著稱,截至2012年共有森林6100公頃,以白樺和紫丁香為主,公園內生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植被繁茂,有天然次生林3萬餘畝,林中生長多種稀有樹種,多產中草藥材,有高等植物82科560餘種(含變種)。草場連綿數萬畝,屬草甸草原草場類型。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季節變化明顯。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野生維管植物74科235屬442種,其中蕨類植物有6科8屬11種。

動物資源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多種珍禽異獸在此繁衍生息,截至2012年共有脊椎動物10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二級保護動物7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0多種。為中國黃土高原西部保存較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屬生物型自然保護區。其中公園內脊椎動物5綱20目55科117屬181種,昆蟲6目112科391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北部的火石寨鄉境內,在西吉縣城以北15千米處。園區地理位置:東經105°42′—105°47′,北緯36°04′— 36°10′。平面上公園呈不規則形狀,東西寬10千米,南北長17千米,總面積約97.95平方千米,海拔高達2450米。

地形地貌

丹霞地貌由鈣質膠結的紅色砂礫岩水平岩結成的頂平坡陡的一種特殊地貌類型。在侵蝕、溶蝕和重力塌緩綜合作用的影響下發育的陡崖深谷以及方山、奇石、奇峰、赤壁、岩洞、石柱等。公園內丹霞地貌群經過一億多年的地質變遷,經歷了紅色地層形成、造山抬升和外動力刻蝕三個階段,形成了頂平、坡陡、麓緩為特徵的特殊地貌。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的丹霞地貌是一處獨特的與周圍黃土地截然不同的景觀。從形態、分布格居看有6個地段:紅灣子——武家凹;雲台山——干石窯;石寺山;蟬窯——黑窯溝;木頭溝——謝套;武家莊地帶。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有丹崖、丹峰、怪石等景觀,其造型景觀主要在整個區域的西北部,這裡石峰林立,以奇山、岩層、茂樹、洞窟「四絕」稱奇。

地質特徵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的丹霞地貌具有「大、多、長、密、厚」的特點:

大:西吉縣月亮山一帶丹霞地貌的分布範圍,西從月亮山主峰,東至國區東側的黃莊林場,南從月亮山分水嶺卡不住、黃圈山一線,北至楊明河,總面積約500 多平方千米。其中,具有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區域,面積達97.95 平方千米,在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是丹霞地貌出露面積最大的地方。

多: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內丹霞地貌類型多,宏觀地貌類型有四種,微觀地貌類型有十幾種。

長:包括火石寨風景區在內的月亮山,東西綿亘長達150多千米,且皆由丹霞地貌的構景地層三橋組、和尚鋪組構成。

密: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景點分布集中,密度大。園區丹霞地貌景點的最大密度可達到每平方千米8個。

厚: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的構景地層白堊紀三橋組、和尚鋪組,總厚度達1160.1米。

氣候特徵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深居內陸,位於中國西北東部,處於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典型,屬中溫帶半濕潤區,雨水季節一般在6月—9月,雨量較少,光照充足,蒸發強烈,無霜期短,降水和溫度變率大,全年平均氣溫在5-9℃之間。春季氣溫回長快,乾旱多風,冷暖變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暫,氣溫適中;秋季雨量較多,降溫快,霜凍早;冬季長,嚴寒乾燥。四季交替變化不明顯。乾旱、冰雹、大風、沙塵暴、霜凍、局地暴雨洪澇等災害性天氣比較頻繁。

主要景點

石城

石城位於蟬窯村南1千米,周圍有炮架山、七里寶山、將軍山、照壁山等陡峭峻峰環抱,只有東西兩端有峽谷可以通到外面的世界。猶如城門,又似一座城池,易守難攻,險要異常。所謂石城,其實就是人們對這裡特定地質地貌形象化的稱謂。石城可分為內外兩城,其「內城」形似臥牛,突兀孤立,獨居中央,底部周長有900米,垂直高度在50米以上。這座臥牛墩式的內城拔地而起,四面都是刀削斧劈式的陡壁懸崖,根本無法攀登,惟在東南角有人工開鑿的80級石階可勉強登頂。

其頂部呈牛背形,東西長338米,南北寬120米,面積4萬平方米,山頂中部從東到西有人工開鑿的豎穴式長方形水池6個,在東端鑿有石窟一個,還有人工開鑿的柱眼。在內城底部周圍,環繞面積約26公頃的緩坡地,現已墾為農田。緩坡地的外緣又被高聳人云的懸崖峭壁所環抱,其垂直高度均在百米左右。

明顯宗成化四年(1486年)夏四月,落居固原的蒙元後裔「土達」滿俊背叛朝廷,聚眾起義,以石城為據點,與前來圍剿的官兵抗衡,從此滿俊與石城皆因此而聞名於史籍。

石窟群

禪佛寺石窟位於火石寨禪窯村,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為須彌山禪佛寺。為唐朝佛教禪宗派的流傳聖地禪佛寺。石窟鑿造在一座寶塔似的石峰上,石窟主峰四周騎縫怪石林立,形態各異。

石寺山石窟位於火石寨鄉西南,因石峰上鑿有石窟寺而得名。石寺山呈「山」字型,石峰高達百餘米,拔地而起,絕壁巍峙,如欲登山,惟東面人鑿石階可登。石窟鑿於隋唐,現存長方形大小石窟8孔,水窖4眼,石窟內造像被毀,殘存佛龕、壁畫。因其與掃帚嶺石窟相連,又名「後雲台山」。

掃帚嶺石窟位於火石寨鄉南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故椰油稱為掃竹林。亦稱「雲台山」或「西武當」。掃帚嶺石窟是火石寨最多的石窟。雲台山主峰險峻異常,高約113米,呈駝峰狀,西南面寬830米,三面絕壁,惟東北角有人造石級可攀。形勝險要,陡峭之勢與天水麥積山有相似之處,自地面凌空如刀削斧劈一般。再往上便是沿山勢出現的凹凸不平的石台,石窟開鑿在台的正面。穿過數道石門,才能看到。分布在各台上的水窖依然完好。山上有玉皇閣、大佛殿、菩薩殿、牛王殿、閻王殿、萬壽宮等洞窟30孔。

火石寨地質博物館

火石寨地質博物館總面積840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主要由「宇宙地球科普篇、丹霞地質地貌篇、火石寨資源篇」三部分組成。體現了人類參與地質變遷的過程。共分十個單元,運用現代藝術、多媒體、大型場景畫等多種手段及新型材料加以呈現,使博物館成為名副其實的丹霞科普教育基地、生態保護基地、旅遊休閒基地。博物館收藏有遠古的罕見化石、地質構造標本100多個品種,博物館中的濃縮地貌沙盤將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公園一覽無餘。在博物館內,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再現了民國九年(1920年)海原大地震及明代「石城之戰」等歷史事件。

穆柯寨&獅身人面像

穆柯寨三面皆是陡壁山崖,自古便是絲綢之路商賈休憩商貿之地,穆桂英的故事在這裡流傳。千百年來,寒來暑往的海內外商人路過穆柯寨,為穆柯寨帶來了無數傳說,也吸引着遊客的目光。火石寨獅身人面像為自然形成,全無人工雕鑿打磨,卻無論從外形還是細節都與埃及獅身人面像一模一樣。

擎天柱

擎天柱柱體為天然形成的圓柱形山岩,其粗至數十人不能環抱,直通天際。據傳說說為盤古開天后,混沌初開,天、地無法分離,於是盤古將開天斧折成四截,將天撐起,其中一截留在火石寨,變成了擎天柱。

情人谷

情人谷位於丁香溝與雲台山石窟的銜接地帶,是「天然氧吧」。情人谷林深樹密,奇花異草難計其數,這裡還生長着大片大片的白樺林,白樺的象徵代表意義是生與死的考驗。常有遊人借用白樺的堅韌和挺拔來表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白樺樹也成為了情侶之間表達愛情生死相依的證明。在情人谷里鷹、獵隼、紅腹錦雞、岩鴿等幾十種鳥類在此棲身。

刀背嶺

在雲台山頂峰,順山樑向東,在崇山峻岭中有一處奇特的地形,形似一把大刀,刀峰橫天而臥,高約6070米,把火石寨景區一分為二的就是刀背嶺,西邊是風光旖旎、百鳥吟唱的情人谷,東邊是樹木蔽日,松濤如海的寨子溝。

雲台山

雲台山是火石寨八大景觀之首。據《西吉縣誌》記載,這裡「每當山雨欲來,必先悠然作雲,即晴亦多煙嵐---」而取名雲台山。雲台山又名掃帚林或者西武當山,山上生長有一種可以用來做掃帚的毛竹,當地人多來採伐故名掃帚林,又據《固原州志》記載:「掃竹嶺在州西北百餘里。土人藉此以備擄,且祠真武神廟,俗稱西武當山」。

雲台山垂直高度113米,西南面寬330米,山上分布有10多孔石窟,按照開鑿風格考證,始鑿於南北朝時期,歷代「鑿仙窟以居禪」,後興盛於隋唐,於清代同治年間橫遭兵劫。但其自然風貌依然如故。

鷹蛇峰

鷹蛇峰位於火石寨景區南門入口前約200米處,兩座30米左右的山峰,形似雄鷹和眼鏡蛇正在對峙。似隨時都有可能發起進攻。

大佛殿

大佛殿位於雲台山上部,是雲台山上最大的石窟。窟內釋迦牟尼佛像是唯一留存的石胎泥塑造像,經民間藝人幾年時間的修復現面貌如初,佛像身高5米,腹圍4.8米,面目慈善,神情泰然,耳垂及肩,高大壯美。神台上的十八羅漢威武莊重,三面牆壁上的飛天栩栩如生,佛家八寶洋溢着神秘而濃郁的佛教氛圍。三層佛龕上的108尊小佛像,神態各異。自古以來,每年六月初六都有盛大廟會。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內最古老的建築,是始建於北魏,興盛於隋並經歷代擴修的120多孔石窟。 007年05月,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開園。

所獲榮譽

2001年,火石寨景區被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遊局確定為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重點景區。

2003年12月,火石寨林區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4年初,國家地質遺蹟評估小組評估審定,批准火石寨丹霞地貌景區為國家地質公園。

2009年5月17日正式獲批准入全國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名單。

2013年01月,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自然保護區正式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會議評審,成為中國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4年12月24日,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經自治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被批為國家級旅遊景區。

2018年4月13日,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入圍「神奇西北100景」。[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