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德市第十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寧德市第十二中學寧德市蕉城區第十二中學坐落於赤溪鎮岩頭洋,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是一所設備日臻完善的農村初級中學。

學校簡介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970年赤溪中心校附設初中班,1986年8月正式成立寧德市蕉城區第十二中學。學校發展規模最大時32個教學班,學生數1600多人,現在尚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800多人,在冊教師56人。校園占地面積 26畝,建築面積 8846平方米。擁有圖書館[1]、閱覽室、美術室、電腦室、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多媒體教室[2]、教師電子備課室等專用教學場所,理化生實驗室均達到國家農村二類標準,另擁有功能齊全、全市一流的德育館。

德育活動

學校的校訓是:依法治校,以德樹人

寧德市蕉城區第十二中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首要地位,於2000年暑期創辦了全區最大的「德育館」,並以此為龍頭,積極構建校內外德育基礎網絡,形成以德育館為中心,與學科、教師、學校管理、環境、活動、實事、共建單位等各種德育載體並存,多途徑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品德、法制、紀律、心理健康等教育。希望能幫助每位來德育館參觀的人深入了解到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

幾年來,隨着十二中德育系列活動的深入開展,德育工作日見成效。2002年4月,學校初三年級李斌同學舍已救人、見義勇為的先進感人事跡,在福建電視台「非常檔案」欄目連續播出後,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當時正在福州市參加招商月活動的中華海外僑胞(美國)協會主席、美國高士環球實業集團總裁高希仲先生,美國美東福建同鄉會主席、美國美孚國際集團董事長陳清泉先生等愛國華僑,在市區領導陪同下,到校慰問李斌親屬並捐了款,他們對學校培養出這樣的優秀學生給予了高度評價。李斌精神,正是學校長期重視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集中體現。

在未來的德育工作中,十二中還將會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不斷創新、不斷挖掘德育載體,注重實效,切切實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讓祖國的花朵更加芬芳而美麗。

師資力量

校園名師:崔國瑞,張海燕,黃田庫,吳允良,張燕姝,林志強,傅錦禮,劉迪華,傅相輝,邱回金, 林素雲,宋道明,劉培傳,林風波,黃麗玉,陳存誠,陳成慈等。

辦學理念

學校於2000年創辦了全市最大、最為完整的德育館,集中展示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紀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學生創作作品等6個篇章內容,構建了以德育館為中心,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共建單位相輔的多種德育載體並存的校內外德育基礎網絡。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出「依法治校,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堅持用正確的思想啟迪學生,用科學的知識充實學生,用先進的典型激勵學生,用生動的實踐鍛煉學生,注重德育實效,綜合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突出時代特徵和學校特點,融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為一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遵循「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率先在全區探索出一種提高農村學生素質和適宜學生個性發展的分層次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初二後分流教育,即根據學生主體發展需要,部分學生初二後轉入初三技術班學習。學校採用「學校+基地」,與職業高中銜接的辦學方式,開設服裝設計、果苗種植、根雕、攝影、美術、雕塑等技術課程,有效緩解了以往相當部分農村學生初中畢業後「升學無望,就業無門」的矛盾。為確保分流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學校先後投入近30萬元購置培訓設備器材,並精心選派專業素質強的教師充實到技術技能教育的隊伍當中。如今,技術教育碩果纍纍:被批准為省級「綠色證書」教育試點校;被評為區級素質教育先進校;學生在全國初中生書法、美術等競賽中頻頻獲獎;每年考取藝術院校的學生人數名列全區前茅;部分學生畢業後成了農村致富帶頭人……

發展前景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校全體教職工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依法治校,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尊師、守紀、求實、創新」為校訓,以「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學生」為辦學宗旨,德育教育特色鮮明;武術、美術興趣班的開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專長的學生;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已見成效,正在創建省級「留守流動兒童之家」;時刻關心寄宿生學習生活,從2004年開始就騰出教師宿舍樓給寄宿生住宿(老師租住到民房),目前,新的寄宿生宿舍樓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也已順利通過了「福建省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學校」評估驗收;校園文化逐顯濃厚,陶行知式文化校園正在建設並不斷完善;2009年在諸鄉賢、校友的無私援助下,教師人手配上了辦公、教學用筆記本電腦,每個班級新建多媒體電子白板,學校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花園式的校園正在形成。教育教學管理逐步規範,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效。學校先後獲得福建省「王丹萍教育獎」、市委「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學校」、「寧德地區普通中學建設先進校」、「市文明學校」、「蕉城區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蕉城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教育經費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校教職員工團結齊心,克服困難,辦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有限的教育經費畢竟成了制約我校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在「扶貧先扶智,興國先育人」、「尊師重教,助學強教」已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的今天,我們正在倡議:每一位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匯聚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旗幟下,為我校發展增一份關愛,添一份文明,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助學興教工程,促進教育事業發展、促進山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愛人者,人亦愛之」。 捐資助教是善舉,興學育人是美德,「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奉獻愛心,收穫希望。相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仁人志士的關心支持下,我校教育事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