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波市洪塘實驗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寧波市洪塘實驗學校成立於2013年,校舍坐落於江北區洪塘街道寧沁路466號,占地面積約25222平方米。學校環境優美,功能完善,設計規模為36班,現有班級23個,在校生1000餘名。

學校簡介

學校有藏閱一體的開放式圖書館,寬敞明亮的體育館,容納200人的學術報告廳,設施齊全的觀摩教室,以及多間配套的舞蹈房、畫室、書法教室、科學探究室等現代化專用教室。每個班級都配有電子白板、一體化櫥櫃和水槽。值得一提的是,擁有先進設施設備的江北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也落戶其中。

辦學理念

學校以「尊重·創意」為辦學核心價值觀,遵循「教師發展、學生髮展、學校發展」的辦學理念和「讓每個孩子生動活潑地成長」的育人理念,開設多元課程開展教學,努力培養樂觀負責、心靈手巧的小公民。

校園建築

研究學校建築的學者邵興江曾專門對上述概念作了學術資料匯總梳理,從其所掌握的各類學術資料看,絕大部分學術資料通行使用「學校建築」,其次是「校園建築」,但「教育建築」、「校舍建築」也有所使用,不過其內涵與前兩個概念相差較大。而「學校建築」、「校園建築」兩者的內涵則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事實上,「學校建築」與「校園建築」還有廣狹義之分,學者湯志民對此兩者的差異作了深入區分,認為兩者之間雖然存在眾多重疊之處,但仍然存在差異,總的來說,在學術用語上更多地採用「學校建築」,而一般用語則也會採用「校園建築」這一稱謂。(在我國學術界,有數對術語的使用頗值得研究者關注,例如與「學校建築」、「校園建築」這一組概念同樣流行的還有「學校文化」與「 校園文化」[1]這一組提法。從表面看,兩者之間似乎並無太大的區別,事實上,兩者的具體內涵也確實存在着相當程度的交叉重疊。但若對其內涵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論證,我們將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着某些本質的區別,這一區別主要體現在「學校」與「校園」兩詞之間內生性的本質差異性上。「校園」一詞更多指向的是空間維度內的區域或場所,是一地理環境圈的範疇概念,而「學校」一詞更多的是指以培養人、教育人為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機構。由此可見,兩者的切入視角存在差異,即前者是從地理環境圈的視角,而後者是從組織的視角。是故在對「建築」或「文化」進行界定時,顯然前置語的不同會導致某些本質的差異。在我個人看來,從地理環境圈的角度對「建築」或「文化」進行界定,有其天然的不足之處,即過多的受到地理環境圈的先天限定,似乎很難表達「建築」或「文化」與周邊環境、社會、政治、經濟、人之間的動態發展聯繫。因此,本研究更傾向於使用「學校建築」這一術語[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