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宇宙伽馬暴中子星及相關物理研究團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宇宙伽馬暴中子星及相關物理研究團組宇宙伽馬暴、中子星及相關物理研究團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宇宙伽瑪射線暴、X射線[1]雙星及其相關的一些高能天體物理現象。伽瑪暴是當今天體物理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充滿了機遇。

伽瑪暴簡介

伽瑪暴是一種短時標的伽瑪射線爆發現象,它位於宇宙學距離處,其爆發的各向同性能量可達1054ergs,是已知的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發現象。伽瑪暴可以發生在很遠距離處,目前觀測到的伽瑪暴的最大紅移達到了8.3,表明伽瑪暴可以用來研究早期宇宙歷史。X射線雙星是X 射線天文學的最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重要意義

它的研究對緻密天體的特性、物質吸積過程、吸積盤結構、雙星演化、恆星大氣結構都有重要意義。它涉及的對象非常廣泛,有大質量 X射線雙星、小質量X 射線雙星、激變變星等。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國外天文衛星的觀測資料來研究伽瑪暴的輻射機制,特別是餘輝和早期餘輝的性質。並且用多波段觀測資料綜合分析研究X射線雙星的性質。

相關資訊

【新華日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守望「悟空」 期待暗物質發現

春節前夕,記者走進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這裡的一間間辦公室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但仔細一看門牌卻是那麼地高大上:「宇宙伽馬暴、中子星及相關物理研究團組」「太陽高能及相關物理過程研究團組」「暗物質理論組」……當然,名氣最大的還是「中國科學院暗物質與空間天文重點實驗室」,對,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話提及的「悟空」暗物質探測衛星團隊。

走進監控大廳,迎面而來的就是寫有「精心設計 嚴格要求 齊心協作 嚴保質量」的橫幅,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長、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研究員和范一中研究員正在操作計算機對接收的數據進行研判和分析。

「過去的一年,那隻『猴子』沒有讓我們失望。」常進言簡意賅地總結2018。「截至2018年年底,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發的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已繞地球飛行了16597圈,探測宇宙粒子55億個。」他告訴記者,相同時間內,它積累的TeV以上的觀測數據相當於國際空間站上的日本量能器型電子望遠鏡和阿爾法磁譜儀實驗的5倍以上,意味着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

春節到了,那隻「猴子」依舊忙忙碌碌,奔跑在50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為全人類肩負尋找暗物質、探索新物理的重任。每天清晨和傍晚,「悟空」都會路過中國上空,位於密雲、喀什、三亞的三個數據接收點啟動程序,接收它回傳的約16G數據,再通過北京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把數據整理「對齊」之後發給紫金山天文台。而常進帶領的團隊就是要從日積月累的海量數據中分析出有價值的科學成果。

「關鍵數據還在持續積累,讓『悟空』延長服役是一切研究的基礎。」常進說,過去的一年,他和他的團隊最主要的科研,還是圍繞「悟空」號進行的,它從遙遠宇宙傳來的大量數據、新奇發現,都被科學家們所珍視,團隊通過這些訊息,尋找和印證「暗物質」的蛛絲馬跡。「我們希望到2019年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成功探測到300個『奇異』電子,這將為理論家們提供足夠的數據來研究『奇異』電子的本質。如果真的與暗物質相關,那將是一項殊榮。」常進說,「年後,我們將發布有關宇宙高能粒子的最新觀測成果,這對研究宇宙線的起源,有重大意義。」

2017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得主、「暗物質間接探測的相關物理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范一中研究員告訴記者,「三年過去了,『悟空』號探測器的狀況跟發射之初幾乎一模一樣,這非常難得,說明探測器的設計理念和工程製作都很過硬。」因表現出色、運行穩定,設計壽命三年的「悟空」被要求延時「退役」,再工作兩年,這也讓整個項目的性價比進一步提升。「悟空」號項目,衛星加上探測器花了8個億人民幣,看起來不是小數字。但如果橫向比較,丁肇中先生領銜的一個項目耗資20億美元,美國的一顆同類型衛星也花了7億美元。

當然,活潑勤懇的「悟空」也曾打過一次小盹,讓「師父」們着實擔心了一回。去年2月,研究員發現,「悟空」反常「怠惰」,接收到的數據量驟然銳減。「悟空」號每天僅運行成本就要70萬元,關機一天的損失相當於一輛豪華轎車。在通過對載荷參數的反覆核查後,專家們判斷「悟空」號很可能是被太空中的粒子擊中,致程序寄存器反轉,探測器出於自我保護降低了局部的電壓……摸清病症之後,「悟空」團隊在它再次經過中國上空時發出指令準確重啟,這隻打盹19小時的「猴子」瞬間又活潑起來。

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視為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兩朵烏雲」,業內認為,揭開暗物質之謎[2]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雖然,「悟空」團隊的日常工作看起來不夠戲劇化,也缺少記者們所喜歡的「現場畫面感」,但重大成果需要科學家們坐得住「冷板凳」, 「悟空」號傳回的數據每天都需要有人接收並且分析。為了讓團隊裡的年輕人能過個好年,過去3年,從臘月三十到大年初二,獨自一人值班收集數據成了常進的「保留節目」。

常進團隊的主體是「80後」,2015年「悟空」號發射成功的慶祝合影上,很多人還稚氣未脫。這些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同樣要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他們的成長讓范一中很感慨:「就像總書記說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年輕人只要奮鬥,就會有前途、有出路。」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李翔,雖然剛過而立之年,已經成為整個團隊中數據處理領域僅次於常進的專家。

「悟空」團隊已經把眼光投向遠方,太陽衛星已經得到國家的正式支持,團隊還在為下一顆暗物質衛星的發射做準備。范一中告訴記者:設計中的「悟空二號」,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量將是「悟空」號的十倍!

參考文獻

  1. X射線都有哪些特性及應用,搜狐,2022-09-28
  2. 「世紀之謎」暗物質,搜狐,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