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嘴,最美的年味(李義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守嘴,最美的年味》是中國當代作家李義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守嘴,最美的年味
PART-01
守嘴,四川方言的意思是小孩在家裡煮好吃的東西時或別人在吃好吃的東西時,守在旁邊,希望得到點。
守嘴,是我們這輩人最值得珍藏的過年的味道。因為,只有過年,小孩才能放肆地守嘴。
那個年代,平時的一日三餐無「嘴」可守。吃肉叫「打牙祭」,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候。條件好點的家庭,一兩個月能吃上一次,其他的,只有過節或有貴客臨門時才能沾點肉味。
一般的節日煮肉時是不允許守嘴的。因為,一守嘴,孩子們便你爭我搶,矛盾升級。這時大人便一頓訓斥,通通被趕出廚房。
有客人上門,更不能守嘴。如果讓客人看見一群小孩在灶台邊那種毫無掩飾的讒樣,會認為沒有家教。
絕對禁止的是去別人家守嘴。那時,鄰居要麼只隔着一道裂縫的土牆,要麼只隔着一道籬笆,鄰居打牙祭的香味總會飄過來,如果小孩聞味守嘴,輕則挨罵。重則挨打。
過年就沒有這些限制了,從除夕到初七,家裡是忌諱罵人,打人的。在這寬鬆的幾天裡,盼了一年,等了一載的孩子們在鍋里煮着肉,燉着雞時便可以放肆地守嘴了。守嘴勝過放鞭炮,因為放鞭炮嚇人,尤其是女孩。更勝過收壓歲錢,因為收壓歲錢的小孩只有個名義而無使用權。
PART-02
記得那年除夕,我們兄妹七人早早地就起了床。肉剛下鍋,七個小腦袋就包圍了灶台,哥姐憑藉空中優勢占領了有利位置,我們就在後面嚷着、推着往前擠。這時,阿娘就會出面親自安排,直到我們各得其所了才安靜下來。 不一會,雞撈出來放在燒箕里,臘肉皮硬還得再煮,整個廚房充滿了肉味。我們「吸溜,吸溜」地聞着,吸得長,呼得快,以保證呼吸香味的頻率最佳。
開始宰雞切肉了,七個人又重新把位置調到菜板邊。阿娘邊切肉邊逗我們說:「這一年誰最聽話誰就先嘗一塊。」可這一年裡誰是「先進分子」難分伯仲,於是,阿娘便每人都給一片。頓時,我們的幸福感從腳底衝到了頭頂。一塊肉沒來得及細嚼就下了肚,七張嘴又像小燕子在燕媽媽回巢時那樣張得比腦袋還大。
阿娘也善解「孩意」,便拿出一塊帶肉的臘排骨給哥哥說:「去,和小的分着吃。」哥哥拿着排骨故意用慢動作往外跑,等我們都猴急着追上了,哥哥卻吝嗇得很,一次只撕下一點肉渣給我們。一塊排骨足足撕了好幾分鐘,然後又齊刷刷回到菜板邊將守嘴進行到底。當然,過年的守嘴是不會讓孩子們遺憾的。
守嘴得到的肉,既沒拌好,也沒回鍋加料,但至今我也覺得那才是過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阿爸阿娘看見這樣的場面,滿心歡悅,一年的艱辛、勞累都被這風景熔化了。
過年守嘴也是一種激勵。哥哥姐姐讀書了,阿娘經常對他們說:「好好讀書,過年我讓你們守嘴。」他們的成績也名列前茅。冬天,我們的腳手長凍瘡,難受時,阿娘也說:「勇敢些,過年我讓你們守嘴。」於是,我們過幾天就要問一次:「還有好久才過年?」妹妹體弱多病,喝中藥家裡缺糖,仍然是那句話鼓勵她自覺地喝中藥。過年守嘴,是父母對我們的最高獎賞。
PART-03
今天,我也兒孫繞膝了,多數時候過年都是去餐館包席,很想守一次嘴,可惜找不到「根據地」了。
那年,一家子回老家過年,阿娘切肉時,我也站在她旁邊,她遞給我一塊排骨說:「吃吧,菜板上吃,比桌上吃更香。」可我卻怎麼也吃不出守嘴的味道了。
為了再看到守嘴那道風景線,更想讓兒孫們體驗一下守嘴的幸福感,去年過年,我執意要在家裡自己做。我和老伴在廚房忙了一上午。菜不謂不多,香氣不謂不濃,可兒孫們沒一人來守嘴。看着滿廚房的佳肴,我心裡空落落的。眼看「讓人守嘴」的目的要落空了,我只好發令:「進來,讓你們嘗嘗好吃的。」兒孫們進來自選了一點塞進嘴裡,什麼話也沒說就又回客廳玩手機了。我好想聽到一句讚美的話,哪怕是一句客套性的奉承話。
我真有想哭的感覺。這個年,好像增添很多,又缺少了很多。[1]
作者簡介
李義定:市級機關公務員退休。15歲起當民辦語文老師,又在成都某中學教初高中語文。已在全國省市級刊物發表文章幾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