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丙
 南宋名臣

字 號 :字子文,號晶然山叟

別 稱 :安忠定

官 職 :四川宣撫使、少傅

追 贈 :少師、魯國公

諡 號 :忠定

出 生 地 :廣安軍甘溪場

出生時間 :1148年

去世時間 :1221年12月4日

主要作品 :《皛然集》《靖蜀編》

主要成就 :誅殺吳曦,平定張福

安丙(1148年-1221年12月4日 [1]),字子文,號晶然山叟。廣安軍甘溪場(今四川華鎣市永興鎮)人。南宋名臣。

  • 淳熙五年(1178年),安丙登進士第,歷知大安軍,有惠政。
  • 「武興之變」時,與楊巨源、李好義等誅殺叛亂的吳曦,旋害楊巨源等以專功。
  • 獲授四川宣撫使,累遷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制置大使兼知興元府等職。因專權而受朝廷猜疑,改為知潭州、湖南安撫使等職。其後再遭彈劾,安丙遂辭官閒居。
  • 嘉定十二年(1219年),紅巾賊張福等發動叛亂,四川大震,安丙再任保寧節度使兼四川宣撫使,擒斬張福。
  • 嘉定十三年(1220年),聯合西夏發動「秦鞏之役」,終師老無功。
  • 嘉定十四年(1221年),安丙去世,年七十四。獲贈少師、魯國公。端平二年(1235年),追諡「忠定」[2]
  • 有《皛然集》、《靖蜀編》,均佚。《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人物生平

早有惠政

  • 安丙為廣安軍甘溪場(今華鎣市永興鎮)人,於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進士及第。曾任大竹縣主簿,任滿後,安丙入朝陳述十五條有關蜀地利弊的事,言論切實。後遭遇父親去世,安丙遂守孝服喪,期滿後,被召用為利州西路安撫司幹辦公事,調任曲水縣丞。安撫使吳挺了解他的才能,將他請來。其後改官為新繁縣知縣。又遭母喪,服喪期滿後,任小溪縣知縣。
  • 之後,安丙擔任隆慶府通判。嘉泰三年(1203年),隆興府遭逢洪水,安丙稟告知府張鼎,用常平倉的粟米來賑濟災民。不久,安丙又鑿石導溪,興修水利,隆興府從此沒有水患。後任大安軍知軍,當時大旱,百姓無以為食,安丙用自己家的錢財到下游買回數萬石米賑濟百姓。朝廷聞訊後,下詔給他加官一等。

誅殺逆曦

  • 開禧三年(1207年)正月,擔任四川宣撫副使的吳曦公然要興州(今陝西略陽)稱「蜀王」,建行宮,置百官,向金稱臣,引金入侵。在這危急關頭,安丙接受吳的「中大夫、丞相長史」的封贈,但心中卻搖擺不定,最後暗中聯絡興州典倉官楊巨源、中軍正將李好義等中下級官吏數十人,計議誅殺吳曦之策,由安丙假裝懷揣「聖旨」,闖入偽宮宣旨,趁吳曦跪下接旨時,將其殺死。
  • 朝廷剛聽說吳曦反叛,不知該怎麼辦。韓侂胄給吳曦寫信,也說「以後要給他封地」,又馬上召鎮江知府宇文紹節詢問,宇文紹節說:「安丙不是附會叛逆的人,他一定能討伐反叛。」韓侂胄便密下帛書說:「安丙向來被推崇為有才能,有志於成就大事,現在聽說吳曦謀反,你被他脅迫,考慮到他的氣焰正盛,恐怕給蜀地造成大禍,因此你權且跟從他,怎能有一天忘記君父呢?如果能圖取吳曦報效國家,來表明真心,朝廷將不按資序給以獎賞,即使是二府的高官也不吝惜,你更應審時度勢,抓住機會,使事情成功,來完成朝廷的重託。」帛書沒到,安丙告捷的文書就傳來了,朝廷上下交相慶賀,加封安丙為端明殿學士、中大夫、興州知州、安撫使兼四川宣撫副使,下詔對他嘉獎,恩數如同執政,就像帛書說的一樣。
  • 此時,都統孫忠銳由鳳州進攻大散關失敗,統領強德等出奇道,由松林堡攻破金寨,攻克大散關。孫忠銳貪功吝財,賞罰不明,大失軍心,並且很快返回鳳州,把守關的重任交給庸將陳顯,致使大散關又失陷。楊巨源自己請求去收復大散關,安丙派朱邦寧去輔佐他。安丙很討厭孫忠銳,傳檄文讓他到宣撫司議事,想廢除他。楊巨源到鳳州,殺了孫忠銳和他的兒子孫揆,安丙就以孫忠銳犯有附會吳曦僭偽,獻進表的罪狀報告給朝廷。這以前,因殺吳曦有功,楊巨源被補為朝奉郎,並差遣為通判。楊巨源派他的親信部將傅檜向朝廷訴說自己的功勞,安丙便上書請求辭官。
  • 金人恨安丙入骨,貼出告示:「得丙首者,與絹銀二萬匹兩,即授四川宣撫使」。安丙返蜀主持軍務,月余就收復了吳曦獻出的四個州。其後,宋反向金求和,安丙十分憤慨,曾作詩譏諷:「自古和戎掌權柄,未聞磕頭可安邊」。
  • 韓侂胄被殺後,朝廷賜安丙金器一百二十兩、細帛二十匹,進升他為資政殿學士。右丞相史彌遠被重新起用,安丙給他寫信說:「過去仁宗重新起用富鄭公(富弼)、文潞公(文彥博),孝宗重新起用蔣丞相(蔣芾),他們都竭力推辭,這關係到名教,人言可畏,希望閣下趕快辭去成命,以平息議者的議論。」輿論都贊同安丙此言。後升任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制置大使兼知興元府。他探知金國準備遷都汴京,便向宰相史彌遠寫信,認為應該興師問罪。朝廷以安丙妄言輕舉,下詔讓他加強守備。

俾帥長沙

  • 嘉定七年(1214年)春,安丙派自己的心腹安蕃、何九齡合兵夜襲秦州,失敗而歸。沔州都統制王大才殺何九齡等七人,並奏言安丙有「異志」。同年三月,朝廷任命安丙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寧宗賜手書徵召他。安丙走到廣德軍時,又進升為觀文殿學士、知潭州、湖南安撫使。
  • 安丙到任後,留意建設學校,請在太常創大成樂。但他為政崇尚嚴酷,遭轉運判官章徠彈劾,朝廷沒有答覆;御史李安行又和章徠一起彈劾安丙,章徠被免職,朝廷授安丙為崇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朝廷派閣門舍人聞人璵傳達詔命,賞賜安丙旌節、金印、衣帶、鞍馬。安丙三次推辭後,返回蜀地閒居。

再平蜀難

  • 四川制置使董居誼在蜀地大失士心,金人乘機攻破赤丹、黃牛堡,進入武休關,直搗梁、洋二州,到達大安,宋軍大多潰敗,逃散到巴山。嘉定十二年(1219年),聶子述接替董居誼任職。當時安丙的兒子安癸仲任果州知州,聶子述就傳檄讓他兼任參議官。同年四月,潰卒張福莫簡等稱「紅巾軍」,起兵反叛,進入利州,殺總領財賦楊九鼎,聶子述遁逃,退保劍門,傳檄給安癸仲命他兼節制軍馬,負責討伐紅巾軍。安癸仲召大將張威等來會合,紅巾軍從閬州至遂寧,所到之處無不遭殃。安丙想親自帶錢十萬緡和聶子述到益昌招募士卒,聶子述說:「大臣沒得到皇上的聖旨,不可輕出。」安丙就到果州。 [3]
  • 當時,四川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程度超過吳曦叛亂。張方首先舉薦安丙,魏了翁亦向宰相史彌遠寫信,認為:「不起用安丙,紅巾軍就不能馬上平定,蜀地就不能安寧。」即使紅巾軍也說:「必須是安相公為宣撫,事情才能安定。」李壁、李埴當時一起鎮守潼、遂二地,也都以國事來激勵安丙。
  • 五月一日,安丙到果州。當天,紅巾軍焚燒蓬溪縣。十五日,朝廷起用安丙為四川宣撫使,允許他見機行事,但出於猜忌,不久後又下詔降授他為保寧軍節度使兼興元府知府、利東安撫使。安丙上奏說:「臣不辭老而報國,但事情不避開怨言,難以成功,將來恐怕要受流言蜚語的攻擊,即使臣獨有一片忠心,也無法向陛下表明。從前秦國派甘茂攻打宜陽,甘茂怕秦王反悔,就和他在息壤盟誓,魏國派樂羊攻打中山,為表明對他的信任,魏王給樂羊一箱誹謗他的奏疏。君臣之間,似乎不必這樣。但自古至今,毀謗都是從懷疑中產生的,禍患是因為忌嫉而來的;何況臣過去已經經過禍患,怎能不怕將來再遭非議。」朝廷下詔說:「從前唐太宗因西邊敵寇沒平定,下詔起用李靖,李靖慷慨請行,不以年老有病為自己開脫。唐代宗在朔方有難,決定任用郭子儀,郭子儀聽到命令後就出發了,也不因讒言的陷害而疑慮。他們都能在關鍵時刻為國立功,流芳史冊,朕很敬慕他們。現在蜀地遭到騷擾,使人憂慮,朕又把悠閒中的你重新起用,委以方面,而你忠心報國,不辭危難,朕用人就像唐太宗、代宗,你事朕不亞於李靖、郭子儀。希望你能立下卓越的功勳,以成就國事!」
  • 六月二十一日,安丙從果州出發。二十三日,到遂寧,紅巾軍仍在普州的茗山憑着地形險固在頑抗。安丙命令各軍合圍,截斷他們砍柴、擔水的路使他們睏乏。不久,張威、李貴俘獲張福等十七人獻上。安丙下令把王大才切成小塊的肉來祭楊九鼎。七月七日,處死紅巾軍的餘黨一千多人。十七日,安丙班師,並移宣撫司治所到利州,朝廷賜安丙保寧軍節度使印。安癸仲也加官三等,升為直華文閣,重被起用,主管宣撫司機宜文字。

秦鞏之役

  • 嘉定十二年(1220年),進少保,並賜衣帶、鞍馬。同年九月,安丙聯合西夏發動「秦鞏之役」,他分派將士奔秦、鞏、鳳翔,委派丁焴節制,駐紮在鞏州。西夏樞密使寧子寧率兵二十多萬,約定由夏兵進行野戰,宋軍攻城。不久,進攻鞏州失敗,西夏又不肯協助宋軍攻秦州,宋軍遂回師。
  • 嘉定十四年(1221年)十月,西夏再次派人來約夾攻金朝 。十一月十九日(12月4日),安丙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1]。死訊傳到朝廷,寧宗視其以少傅致仕,輟朝兩日,追贈少師,賞給他辦喪事的銀絹千計,後追封魯國公,在沔州建祠,以彰其功德,賜匾額為英惠廟。
  • 端平二年(1235年),宋理宗親寫御札,賜安丙諡號「忠定」。[2]

人物成就

  • 開禧北伐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通敵叛國,安丙與楊巨源、李好義等合謀誅殺吳曦,收復了吳曦獻給金國的四州。
  • 嘉定十二年(1219年),紅巾軍張福、莫簡作亂,安丙起復掛帥,將其討平。
  • 嘉定十三年(1220年),安丙聯合西夏發動「秦鞏之役」,終師老無功。

人物評價

  • 宇文紹節:安丙非附逆者,必能討賊。 [4]
  • 章良能:矯制假命,一時權宜濟事可也。事定奏功,便當退用初銜,而遽稱所假,是豈復有朝廷乎?[5]
  • 魏了翁:安丙不起,則賊未即平,蜀未可定。[4]
  • 趙擴:今蜀道俶擾,未寬顧憂,朕起卿燕閒,付以方面,而卿忠於報國,誼不辭難,朕之用人庶幾於唐宗,卿之事朕無愧於李(李靖)、郭(郭子儀)矣。 [4]
  • 周密:安丙之誅吳曦也,矯詔自稱宣撫副使,遂徑入銜上奏。...後丙亦自斃,否則又一曦也。[5]
  • 李心傳:武興之變,立功者,安觀文為之主,楊巨源、李好義倡率忠義次之,李貴手斬逆賊又次之,若李好古、安癸仲、楊君玉、李坤辰、張林、朱邦寧之徒協謀舉士又其次之也。 [6]
  • 愛新覺羅·弘曆:安丙當曦謀逆,受其丞相長史之命,靦顏赴召,其視楊震仲等之抗詞死節,抱愧己多。及其既至興州,又以稱疾臥家,坐觀成敗。使非楊巨源等倡義誅討,則丙且終為逆黨矣。迨巨源與好義定約報丙,始出視事,則其庸怯畏縮之狀,己可概見。乃事成之後,丙遂掠有其功,至殺巨源以滅口,用心更為忮刻。宋人既不能追討其從逆之罪,而反盡以定蜀之功歸之。當時刑賞失當,總由於主暗臣邪耳。[7]

史料記載

  •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4]
  • 《欽定續通志·卷三百九十六·列傳一百九十六》 [7] 

相關視頻

  • 《國寶檔案》--探秘安丙墓

參考資料

  1. 1.0 1.1  《安丙墓志銘》:尋以微疾薨於正寢堂,時十四年十有一月之十九日,享年七十有四。
  2. 2.0 2.1  《宋史·卷四十二·本紀第四十二》:(端平二年)秋七月……丙戌,故保寧軍節度使、魯國公安丙諡忠定。
  3.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董居誼帥蜀,大失士心。金人乘之,破赤丹、黃牛堡,入武休關,直搗梁、洋,至大安,宋師所至輒潰,散入巴山。十二年,聶子述代之。時丙之子癸仲知果州,子述即檄兼參議官。四月,紅巾賊張福、莫簡叛,入利州,子述遁去。總領財賦楊九鼎與賊遇,走匿民舍,賊追九鼎殺之。子述退保劍門,檄癸仲兼節制軍馬,任討賊之責。癸仲召戎帥張威等軍來會,賊自閬趨遂寧,所過無不殘滅。丙欲自持十萬緡偕子述往益昌募士,子述曰:「大臣非得上旨,未可輕出。」丙遂如果州。
  4. 4.0 4.1 4.2 4.3  《宋史·卷四百二·列傳第一百六十一》.國學導航.2015-09-21
  5. 5.0 5.1  《齊東野語·卷十一》.國學導航.2015-09-21
  6.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十·蜀士立功立節次第》
  7. 7.0 7.1  《欽定續通志·卷三百九十六·列傳一百九十六》.國學大師.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