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塞小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是陝西省安塞縣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目錄

簡介

生產條件

種植歷史

品質特徵

保護範圍

專用標誌使用

技術要求

質量指標

簡介

安塞小米,陝西省安塞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小米久負盛名,先秦、西漢軍屯時期,便有大面積種植,延安安塞小米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安塞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粘糯芳香,油脂豐富,久貯不變,平均含蛋白質13%,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其粗纖維含量在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最低。 2008年,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決定對安塞小米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生產條件

安塞古為白翟地,秦漢以來設置高奴縣,隋唐五代為金明縣,宋設置安塞堡,於宋淳禎壬子年立縣。安塞在歷史上地處邊塞要地,與北部少數民族接近,漢民族與少數民族交替發展,時農時牧,至明初時,方形成了以農業生產為主體的生產格局。境內延水橫穿南北,梁峁平川遍布,土地資源豐富,屬中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是耐旱、耐瘠簿、耐酸、耐鹼類穀物的主要誕生地和種植區,歷史上譽之為「米糧川」。

種植歷史

延安安塞小米久負盛名,先秦、西漢軍屯時期,便有大面積種植,有鮑家營、譚家營、東營、馮家營等屯軍墾荒要地。隋唐宋元,農牧雜柔,時農時牧,農業受限,但穀子始終是當時農牧民的大宗糧食作物。明清時期,農耕再興,農牧攜伴同行,耕作農業得到全面發展,穀類作物不僅種植面積廣闊,而且品種更加齊全。據民國安塞縣誌記載:「安塞境內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為脂。其種有龍爪、狼尾、豬糞、竹葉青、馬拖韁、焦泥黃、大期限、小期限、紅小料等。」1935年安塞解放後,陝甘寧邊區時期開展大生產運動,鼓勵墾荒,「小米加步搶」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小米隨着全國解放而享譽四海,聞名遐邇。解放後,小米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10萬畝左右,種植技術不斷改進,單產逐年提高,畝產由1949年的25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300公斤,總產也由1949年的318萬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800多萬公斤。

品質特徵

延安安塞小米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據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品種資源研究所對中國穀子品種化驗分析,安塞穀子蛋白質平均含量為13.46%,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全國為12.4%)。全國12個蛋白質含量在16%以上的品種,安塞就有5個。安塞小米色澤金黃,顆粒渾圓,晶瑩明亮,粘糯芳香,油脂豐富,久貯不變,平均含蛋白質13%,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其粗纖維含量在幾種主要糧食作物中最低。20世紀80年代,從山西引進了晉汾7號,被譽為「香穀米」,在安塞種植後,品質殊佳,優於原產地,堪與傳統名米媲美。

保護範圍

安塞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安塞小米原料來源地域界定的函》(延政函〔2005〕54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陝西省安塞縣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安塞小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技術要求

(一)品種。

大紅袍、晉汾7號、延谷12號。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在1000至1200米,以川、台、梯田地的黃綿土質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0.8%,pH值在6.8至7.5範圍內的土壤。

(三)栽培管理。

1、選地:禁止重茬。

2、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有機肥施用量15噸以上。

3、播種:

(1)播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

(2)密度:每公頃留苗不超過45萬株。

4、田間管理:生育期間中耕除草三次以上。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當穀皮變為品種固有的色澤、籽粒變硬時及時收穫。分品種單收、單貯,確保穀子質量。

(五)加工。

加工脫皮溫度不超過37℃。

質量指標[1]

1、感官特色:米粒大小色澤一致,米色金黃,千粒重2.2至2.5克。

2、理化指標: 

小米的穀皮脫粒率≥98%,雜質總量≤0.3%,碎米≤4.0%,水份≤12%。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參考資料

  1. 安塞小米,搜狗,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