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徽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徽小檗(學名: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米。老枝灰黃色或淡黃色,幼枝暗紫色;莖刺單生或三分叉,葉薄紙質,近圓形或寬橢圓形,葉緣平展,每邊具刺齒;總狀花序;花梗無毛;花黃色;小苞片卵形,外萼片長圓形,內萼片倒卵形,花瓣橢圓形,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湖北。生于山地灌叢中、林中、路旁或山頂。海拔400-1800米。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米。老枝灰黃色或淡黃色,具條棱,散生黑色小疣點,幼枝暗紫色;節間長2-4厘米;莖刺單生或三分叉,長1-1.5厘米。葉薄紙質,近圓形或寬橢圓形,葉片長2-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楔形,下延,上面深綠色,中脈和側脈隆起,背面淡綠色,中脈和側脈明顯隆起,兩面網脈顯著,無毛,葉緣平展,每邊具15-40刺齒;葉柄長5-15毫米。總狀花序具10-27朵花,長3-7.5厘米,包括總梗長1-1.5厘米,無毛;花梗長4-7毫米,無毛;苞片長約1毫米;花黃色;小苞片卵形,長約1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長圓形,長2.5-3毫米,寬1.3-1.5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4.5毫米,寬約3毫米;花瓣橢圓形,長4.8-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全緣,基部楔形,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不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枚。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9毫米,直徑約6毫米,紅色,頂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主要價值

【來源】小檗科安徽小檗以樹枝、樹皮入藥。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利尿殺蟲。主治黃疸,目疾,熱痢下血,淋濁帶下,瘡瘍熱毒,毒蛇咬傷,小兒疳積。[1]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灌叢中、林中、路旁或山頂。海拔400-18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湖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