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坐落於安徽合肥天鵝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園,是地質、自然科學類博物館,是安徽省的文化工程之一,是一個具有現代化、高科技、獨具特色的地質古生物專業博物館,是珍稀地質礦產標本收藏、研究中心,是國土資源知識普及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1]基地。館區總建築面積26495平方米,陳列面積16902平方米;新館設有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岩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六個常設展廳,附設中庭休閒區、4D科普影院、臨時展廳及室外景觀區。
目錄
博物館簡介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所)隸屬安徽省國土資源廳,於2004年2月經安徽省編辦批准成立,一個機構三塊牌子,主要承擔古生物化石和地質標本收集、修復、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負着組織開展全省地學科普教育工作的責任。
本館坐落於合肥市政務區省文化博物園內,占地面積約80畝,總建築面積26495平方米, 其中陳列面積16902平方米,目前在國內同類博物館中面積較大。圍繞「自然和諧、科學發展」主題,以「宇宙、地球、生物、人類、資源」為展示主線,布設了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岩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六個常設展廳,附設臨時展廳、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實驗室)、綜合商店、學術報告、互動體驗、地質文化餐飲休閒、室外景觀等區域。整個展館以突出古生物化石為特色,兼顧其他地學知識的展示,以突出安徽本地為特色,兼顧國內外相關內容的展示。
現有館藏標本5萬餘件,包括不同地質時期各類化石[2]、各類礦物岩石寶玉石等。主要有國內着名的生物群化石系列,如「貴州海生爬行動物群」、「遼西熱河生物群」、「山東山旺動物群」等,安徽特色化石群標本,如 「淮南生物群」、「巢湖魚龍動物群」、「皖南恐龍動物群」等,各種尺寸的礦物晶體、造型石、觀賞石、隕石等。
場館組成
綜述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常設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資源環境廳、礦物岩石廳,附設4D科普影院、中庭休憩區、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臨時展廳、室外景觀區,並以標本、圖片、文字、場景,結合現代科技手段,系統地展示地球結構,海陸變遷,化石奧秘,生物演變,岩石礦物等。
序廳
序廳位於南樓東一層入口處,面積480平方米,層高6.6米,此區域是各類參觀人員集中分散的場所。序廳進門中間位置擺放的是天然水晶球,其直徑達1.61米,重達5.7噸。右手邊是漢白玉浮雕牆,描繪的是地球生命進化簡圖;左手邊是服務台,提供諮詢引導服務。
地球廳
該展廳位於北樓東一層,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廳前半部分層高10米,後半部分層高2.6米(包括二層休息區)。地球廳以「地球——生命的搖籃」為主題,突出表現地球形成、構造、演化的過程,進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大廳進門以一個曲面LED地球(直徑達4米)動態的介紹地球的演化歷史,並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輔以圖片文字說明。後半部分主要是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場景的形式模擬火山噴發、風化運動、冰山運動等地球的內外動力作用,並以多媒體結合圖片及文字說明的形式重點介紹了安徽大別山的造山運動和中國實時地震帶分布圖。
生命演化廳
該展廳位於北樓西一層,面積約1800平方米,以「生命演化」為主題,地質時代為主線,採用實體化石標本、模型標本、圖文展板、復原場景景觀和互動多媒體等展示形式,按生命演化的各個階段分別介紹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發展和演化的進程。精選的651件化石珍品是本廳的展示亮點(其中藍田生物群、巢湖魚龍及帶毛恐龍等化石尤其珍貴)。
恐龍廳
該展廳位於北樓西二層、西三層迴廊、西四層迴廊,布展面積4326平方米,大廳中央二——四為中空部分,層高近18米。以「恐龍的世界」為主題,利用現代的空間美學元素將恐龍知識介紹、標本展示、生態景觀復原和互動多媒體等有機結合分專題展示恐龍起源、進化、發展、滅絕的歷史。恐龍廳是該館的主要展廳,縱跨二、三、四層。二層是恐龍基礎知識、大型恐龍骨架和生態復原展區,大廳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9具恐龍骨架;三層是恐龍專題知識展區,設置安徽尋龍、恐龍食性、恐龍生殖、恐龍飛向藍天、恐龍近親、恐龍滅絕事件等專題;四層是恐龍互動展區,設置恐龍大合影、恐龍復活大猜想、魔幻小屋、與恐龍賽跑、恐龍小樂隊、畫出我心中的恐龍等13種互動展項。
資源與環境廳
該展廳位於南樓西二層,面積約1695平方米,該廳為躍層式分三個展示層面。以「富饒美麗的安徽」為主題,重點圍繞安徽省的國土資源和地質環境進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及測繪成果等安徽國土資源情況,以及安徽地質環境包括地質遺蹟、地質公園、地質災害的情況。使用現代化手段建立安徽省礦產、土地等資源的電子演示大沙盤(長約12.5米,寬約9.5米),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質、地貌以及礦產等。
礦物岩石廳
該展廳位於南樓西一層,面積935平方米,層高6米。以「精美的石頭」為主題,以礦物岩石學基礎知識的介紹為起點,從美學角度出發,用多種方式為觀眾展示自然界中各種精美的礦物與岩石。展廳分為礦物學基本知識展區、常見礦物展區、寶玉石展區、觀賞石展區等部分。以背景圖案、文字介紹、礦物標本及各種多媒體等展示手段系統介紹。
展出內容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館藏標本約4.5萬件,匯集了各種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觀賞石和寶玉石精品等,其中安徽的隕石、巢湖魚龍化石、皖南恐龍蛋、恐龍骨骼、恐龍足印化石等尤其珍貴。這裡有安徽僅有的「天外來客」——石隕石,一塊於1994年來到廬江,一塊於1977年來到亳州。
巢湖龍
巢湖龍,全名為龜山巢湖龍,是產於安徽巢湖地區早三疊世地層中的一種已滅絕的海生爬行動物。它也曾被稱作安徽龍、陳龍。巢湖龍屬於體形較小的魚龍,成年個體身長達0.7米,因體型似魚又似蜥蜴而得名。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魚龍之一,自由徜徉於距今約2億4千萬年前(早三疊世)的海洋中。
綠簾石
莫氏硬度 6~6.5 ,比重3.38~3.49。綠簾石為單斜晶系,晶體呈柱狀,柱面有條紋;集合體常呈粒狀。顏色呈各種不同色調的草綠色,隨鐵含量的增加顏色變深,玻璃光澤,底面解理完全 。
喜馬拉雅魚龍 喜馬拉雅魚龍是一種大型海生魚龍,全長約10米。頸部消失,長而尖的頭部與身體連成了一條線。肩部以後最為寬闊,然後向尾部縮小。尾鰭呈豎立的月牙狀。吻部細長,口中長滿了又大又尖的牙齒。眼睛大而圓,視覺及聽覺良好。
視頻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人人都在說素質教育,到底什麼才叫素質教育? ,搜狐,2017-05-26
- ↑ 長見識: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搜狐,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