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徽省氣象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安徽省氣象學會(Anhui Meteorological Society,AHMS),成立於1961年11月30日,是由安徽省氣象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單位和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註冊、具有公益性的學術法人社會團體[1]

主要職能

組織宗旨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認真貫徹實施科教興國興省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學會工作在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堅持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貫徹「雙百」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自由爭論。團結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繁榮和發展安徽省氣象科技事業,為促進安徽氣象科技戰線出成果、出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業務範圍

(一)開展氣象科技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提高學科和會員學術水平。

(二)弘揚科學精神,扞衛氣象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氣象科學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三)組織氣象及相關學科專家及科學技術人員為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行決策諮詢、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承接政府轉移的社會管理職能,進行氣象科技成果的鑑定,評獎以及承擔氣象及相關專業資格認證、面向社會的技術職務(稱)資格的評審和科技標準的制定等。

(四)舉辦氣象科技展覽,提供科技文獻等方面的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興辦與氣象科技有關的實體,增強學會經濟活力。

(五)開展交流,繼續教育,幫助會員充實新知識,進行氣象科技培訓和開展青少年氣象科技活動。

(六)加強鄰省及我省兄弟學會間的聯繫,開展有關交叉學科及區域性的組織協作交流。接受和組織開展氣象科技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國內、外氣象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接受和組織海峽兩岸氣象科技、人員的交流協作。

(七)編輯《氣象與減災》學術期刊和氣象科技專輯、氣象科普專刊及相關音像製品。

(八)向黨和政府反映氣象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舉辦為氣象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各種活動。

(九)組織推薦、評選、獎勵優秀論文、優秀科普作品和優秀會員、優秀學會工作者。

(十)舉薦人才;提倡並鼓勵和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遵守科學道德、發揚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精神。

組織結構

安徽省氣象學會現有會員近800人,除安徽省氣象系統的單位以為,還涉及民航、高校(中國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師範大學)、中科院安徽光機所、省環保所、省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黃山96151部隊、省農學會等單位;高級(資深)會員120人,大專以上學歷者占會員總數的92%以上,他們分布在全省各地,擔任中高級技術職務和管理職務,為我省的經濟建設和氣象科技的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其領導機構是擁有五十多名成員的理事會。理事會推選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若干人,秘書長一人,負責學會的各項領導工作。

理事會

安徽省氣象學會第九屆理事會

(安徽省氣象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理 事 長于波

副理事長

王英儉 程中才 劉永春 姚大全 潘東旭 楊 波 傅雲飛 高仲輝 李澤福 宋傳中 程興無 胡余忠

常務理事

饒瑞中 魏合理 胡 雯 包正擎 汪克付 方文貴 陳曉輝 蔣躍林 王行舟 程 霞 李大春 吳雪萊

韓 濤 王東勇 田 紅 吳必文 盛紹學 楊 彬

秘書長

周倍順。

安徽省氣象學會章程(節選)

(2012年9月28日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安徽省氣象學會(以下簡稱本會),英文譯名Anhui Meteorological Society(縮寫AHMS),是由安徽省氣象科學技術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單位和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註冊、具有公益性的學術法人社會團體。

第二條 本會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聯繫安徽省氣象及相關學科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推動安徽省氣象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

本會受安徽省科協領導並為其組成部分,接受安徽省社團管理局監督管理,掛靠在安徽省氣象局;在省氣象局黨組領導下工作。業務活動接受中國氣象學會指導。

第三條 本會宗旨是: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認真貫徹實施科教興國興省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學會工作在提高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堅持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貫徹「雙百」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自由爭論。團結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服務,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繁榮和發展安徽省氣象科技事業,為促進安徽氣象科技戰線出成果、出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第四條 本會地址為合肥市蕪湖路220號。

第二章 業務範圍

第五條 本會的主要業務範圍是:

(一)開展氣象科技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提高學科和會員學術水平。

(二)弘揚科學精神,扞衛氣象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氣象科學技術,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三)組織氣象及相關學科專家及科學技術人員為科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行決策諮詢、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承接政府轉移的社會管理職能,進行氣象科技成果的鑑定,評獎以及承擔氣象及相關專業資格認證、面向社會的技術職務(稱)資格的評審和科技標準的制定等。

(四)舉辦氣象科技展覽,提供科技文獻等方面的服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興辦與氣象科技有關的實體,增強學會經濟活力。

(五)開展交流,繼續教育,幫助會員充實新知識,進行氣象科技培訓和開展青少年氣象科技活動。

(六)加強鄰省及我省兄弟學會間的聯繫,開展有關交叉學科及區域性的組織協作交流。接受和組織開展氣象科技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國內、外氣象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接受和組織海峽兩岸氣象科技、人員的交流協作。

(七)編輯《氣象與減災》學術期刊和氣象科技專輯、氣象科普專刊及相關音像製品。

(八)向黨和政府反映氣象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舉辦為氣象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各種活動。

(九)組織推薦、評選、獎勵優秀論文、優秀科普作品和優秀會員、優秀學會工作者。

(十)舉薦人才;提倡並鼓勵和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遵守科學道德、發揚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精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