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息,外文名:Rest,基督教聖經術語。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2]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

簡介

指無須作任何工作或活動。有關安息之基督教教義乃源於神自己的安息,祂在6日內完成了創造之工後,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2),希伯來人在每星期的第七日安息,就是基於這個創造的諭令。十誡中第四條誡命吩咐以色列人把第七日看為向神當守的安息日,並明確地限制他們只可在6日內作工,因為神在6天之內創造了萬物,便在第七天安息了:「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8-11)。

然而,安息的觀念並非只是過去(創造)和現在(每星期)的,也是將來的。至於未來之安息,它象徵性的表達可見於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下,從埃及的轄制中逃出,經過曠野的飄流,進入應許地得以安息。那安息透過約書亞而達致,他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並叫他們在那裡定居(參書二十三,二十四)。但神的安息是超越任何屬地和短暫的經驗的。神首先領進應許地的亞伯拉罕(創十二)不單憑着信心活,也憑着信心死,因為他知道完全之安息和永恆之產業的應許,並非在現世成就,而是在日後成就。他並看見世上的家鄉是指向「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來十一8-16)。

以色列人40年在曠野得不到安息的飄流,意味着那些與摩西一同出離埃及的一代,會在進入應許地之前逝去。這是他們自己因忘恩和反叛而帶來的審判(民十四26-35)。多個世紀之後,神勸告他們的後裔不要再硬心,重蹈他們祖先的覆轍,帶來相同的後果,就是不能進入祂的安息:「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不可硬着心」(詩九十五7-11)。希伯來書的作者引述這段經文(來三7、8,四7),證明神的安息並不是已過去的歷史,而是「進入祂的安息之應許仍然存在」。「今日」一詞指出施恩的日子尚未完結:「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來三7至四11)。

聖經鼓勵所有人進入的,是神的安息。每周一天的安息是提醒和反映那安息的存在。以色列人結束曠野的飄流,進入應許地的安息,是象徵着神永恆的安息,是神的子民所要分享的。基督把安息賜給那些來到祂面前的人(太十一28),這是他們等待着要領受的屬天安息之先嘗和保證。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信徒那種死後的安息──「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啟十四13)──是要強化這經驗的真實性。但這安息要在基督再來時才完完全全、充充足足地成就,到時那些屬乎祂的,最終會完全像祂(約壹三2),他們穿上那不能朽壞、榮耀的身體時,救恩便完成了(林後五),有義居在其中,更新的秩序也將要建立(彼後三13)。

基督再來是整個歷史的高潮,也是神的子民進入完全、無休止地享受祂安息的時刻。基督在十字架上付上了代價,救贖的完成將意味着從所有罪中得釋放和安息,這又指人會免除所有憂傷、痛楚、苦難、逼迫、挫折、不公平和死亡(啟七9-17,二十一1-7)。此外,人類的安息也涉及整個創造之安息,因為所有受造之物會達致完美和榮耀之目的,這是神起初原本的心意(參羅八19-25)。

安息並不等於不活動。神所停止的,是祂創造的工。其實祂仍然不斷憑着己意維持所有祂所創造之物,並作出公義的審判和仁慈的救贖。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生活、死亡、復活,和得榮耀的時候,實在正是那在行動中的神(林後五19)。因此,耶穌確切地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基督徒所歇下來的,是與邪惡勢力的糾纏,及籠罩着今生的痛苦。基督徒將要進入的安息不會是一種不活動的靜止狀態。神自己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因此祂的安息也是充滿動感的。

因此一個基督徒所歇下來的,正好讓他有自由不停地、喜樂地服侍神──那創造主和救贖主。基督徒欣喜地讚美和服侍三位一體的神,跟神所有的工作諧協,應許也完全得着成就。到時喜樂得以圓滿,不可能再加添,也不會有缺乏(參啟四8-11,五8-14,七9-12)。這就是那不會終止的永恆安息日的安息,只有白天,沒有黑夜。「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來四1)

參:「安息日」;「主日/星期日」;「天/天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