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次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次區,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是廊坊市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578.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6.7萬人。下轄4鄉、4鎮、3個街道和4個省級工業園區,共有行政村284個,城市社區31個。地處平原地區,共有耕地面積48.4萬畝。城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大外環以內),城鎮戶籍人口11.24萬人。

安次境域周代屬燕國地, 西漢置安次縣,元代改安次縣為東安縣,民國年間復名安次縣, 1974年成立地級廊坊地區,1983年,析安次縣建廊坊市(縣級)。1989年,改原廊坊地區和廊坊市,設立地級廊坊市,原縣級廊坊市的行政區域改稱安次區,設安次區。境內有北茨平村遺址、鄭忠墓大伍龍元墓群劉體乾墓等古蹟遺址,歷史上湧現出呂端黃誠等名人志士。

安次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屬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永定河、龍河、老龍河流經境內。糧食主產小麥、玉米,2013年糧食總產量84280噸。工業以文體樂器、印刷包裝、精密電子配件為主導產業。2013年安次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9.6億元。 [2-3] 京山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九鐵路霸州聯絡線貫穿安次區內,104國道、112國道和北京-台北高速公路橫穿安次區,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在安次區內設有兩個出口。[1]

2018年前三季度,安次區GDP158.27億元,同比增長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78億元,同比增長8.9%。2018年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實際利用外資12447萬美元。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95億元,可比增長12.0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次區位於河北省中北部, 地處東經116°35′25″—116°53′08″,北緯39°32′52″—39°08′31″,總面積578.4平方公里。 安次區東與天津武清區連接,南與河北省霸州市為鄰,西與 河北省永清縣交界,北部緊鄰廣陽區,距省會石家莊280公里, 距北京、天津各60公里。

地質

安次區位於渤海凹陷帶,大陸下沉由永定河沖積物填充而成,第四紀沉積物深厚,一般700—800米,深處可達1000—1300米。

地形地貌

安次區屬於河北平原中的低平原部分,南、北、中都有永定河故道遺蹟,決口處較多,屬於典型的沖積平原地段。全區的地形變化複雜,地面大平小不平。總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從26.6米(大沽水準點)緩降至4.4米。 安次區地表系永定河沖積物堆積而成,主要地貌類型為其沖積形成的緩崗、坡地、窪地,小地貌類型包括緩崗、小坡地、小低平地、小淺平窪地,以及河流沙灘等局部沙丘殘留。

氣候

安次區為暖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1.9℃;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25.5℃,平均氣溫年較差30.6℃,最大日較差27.3℃。作物生長期平均242天,無霜期平均198天,最長256天,最短175天。年平均日照數2659.9小時。 由於安次區位於燕山南麓,暖濕氣流遇到山坡被抬升容易使降水增大,故降水四季分布尤其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1.8%一74.2%。年平均降水量555.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98.8天。極端最大降水量1087.0毫米(1994年),最小降水272.9毫米(1972年)。

土壤

據1980年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統計,安次區的土壤有褐土、風砂土、潮土、草甸土、鹽土5個土類,含10個亞類、17個土屬、56個土種。

潮土分布廣、面積大,是安次區主要土壤類型,分褐土化潮土、潮土、鹽化潮土、鹽化沼澤化潮土4個亞類,其中北部鄉鎮的部分土壤在清道光年間沉積,南部為20世紀初永定河淤淀,中部為20世紀50年代初淤積。褐土性土多為永定河故道兩側堆積起來的砂質沉積物組成的砂丘,土壤乾旱,貧瘠。風砂土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故道兩側及延伸地帶,多數已墾殖成農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河漫灘上,楊稅務、落垡、碼頭等地均有分布。鹽土僅分布在得勝口村北一閉塞窪地,因積水蒸發形成。

水文

安次區內河流均系季節性河流,汛期排澇,非汛期近於乾涸。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主要河流之一,由於永定河上游山丘植被較差,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河道坡陡流急,造成盧溝橋以下泛區淤積嚴重,形成地上河。永定河在安次區境內長29.6公里,流域面積為541平方公里,是具有緩滯洪和沉砂作用的泛區。現常年斷流。

龍河發源於北京大興區節城鄉,於三小營村南進入安次區,流經北部5個鄉鎮,於東張務村南穿北護路堤入泛區,至黃花店匯入永定河槽,在安次區內長18.6公里,流域面積140.87平方公里。20世紀70年代疏挖河道32.4公里,下口流量203.2立方米/秒,建閘6座,橋13座,主要承泄廊坊市城區污水。

老龍河始於岳莊子北,向東穿越京津鐵路至武清大南宮匯入北京排污河,全長19.5公里,其中安次區內長9.5公里,流域面積51.5平方公里,主要承接五乾渠下泄的污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安次區土地總面積89.24萬畝,截至2009年,林業用地面積48.27萬畝,有林地31.85萬畝(其中用材林10.24萬畝、果園10.7萬畝),苗圃1.76萬畝;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未充分開發利用的面積15平方公里,區內有3.4萬畝沙荒地、近10000畝鄉鎮企業存量土地和1400多畝國有存量土地。

水資源

安次區水資源缺乏。區內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02億立方米,其中深層地下水資源量979.23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4129.18萬立方米,地上水資源量6037.25萬立方米,重複量923.99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6700.13萬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979.23萬立方米,深層地下水3515.68萬立方米,地上水2205.22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20世紀80年代,安次區境內探明石油儲量約1000萬噸。

人口民族

2013年,安次區總人口36.03萬人。全年出生人數4567人,計劃生育率86.82%,出生率12.80‰,死亡人數1881人,死亡率5.27‰,自然增長人數26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53‰。

截至2013年,區內有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37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區總人口1%。其中回族聚居於南營、伊指揮營、穆莊、火頭營等村莊;朝鮮族大部分是隨石油管道局等單位遷至廊坊而來,籍貫多為吉林、遼寧。

經濟

綜述

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8億元,年均增長9.7%;規上工業增加值72.4億元,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50.4億元,年均增長12.5%;實際利用外資4547萬美元,年均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8億元,年均增長13.2%。全部財政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完成41.4億元、13.9億元,均是2011年的3.4倍。三次產業比由五年前的12.6:57.1:30.3,優化為6.3:47.7:46,電商、物流等產業蓬勃興起,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7%。

2017年,安次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6億元,同比增長9.1%;財政收入48.38億元,同比增長16.8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2億元,同比增長15.05%;規上工業增加值70.77億元,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174.45億元,同比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6億元,同比增長11.8%。

第一產業

2013年,安次區常用耕地面積30972公頃,其中水澆地17287公頃,農村人均耕地1.72畝。全區農業總產值18.8935億元,比2012年增長3.0%。

安次區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3年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3250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304公頃,總產量84280噸。夏糧(小麥)播種面積1020公頃,總產量4707噸,每畝單產308公斤;秋糧播種面積17284公頃,總產量79573噸。

棉花、花生等為安次區主要經濟作物。2013年,安次區棉花播種面積6632公頃,總產量7794噸,每畝單產78公斤。油料播種面積2708公頃,總產量4738噸,其中,花生播種面積1606公頃,總產量3455噸,每畝單產143公斤;芝麻播種面積392公頃,總產量321噸,每畝單產55公斤。全區蔬菜播種面積3670公頃,總產量213665噸。瓜果播種面積1942公頃,總產量94405噸。水果總產量45032噸。

安次區畜牧業以養豬為主。2013年,全區生豬存欄6.9萬頭,年出欄10.26萬頭;羊存欄4.89萬隻,年出欄5.96萬隻;牛飼養量1.59萬頭,其中奶牛0.52萬頭;家禽飼養量227萬隻,出欄301.28萬隻。2013年生產肉類13280噸,其中豬肉7523噸,牛肉672噸,羊肉752噸,禽蛋18978噸,鮮奶13401噸;畜牧業總產值5.4億元。全區有水產養殖面積125公頃,水產品總產量1246噸,其中內陸水域捕撈302噸,內陸水域養殖944噸。

2013年底,安次區林地面積29676公頃。造林面積540公頃,其中用材林240公頃,防護林300公頃,植樹102247株,育苗面積58公頃,林材採伐量5178立方米。果樹種植面積7399公頃,主要品種有:蘋果、桃、梨、葡萄,其中蘋果總產量5381噸,桃總產量22855噸,梨總產量11623噸,葡萄總產童3939噸,紅棗總產量556噸,杏總產量438噸,其它果品產量240噸。

第二產業

安次區是廊坊市的老工業基地,以印刷包裝、文體用品、食品、釀造、冶金、機械等12個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健全。文體樂器產業和印刷包裝產業專業分工細緻、產業鏈條完整。區內以精密電子配件為主導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高科技電子、新能源、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主體的現代新型工業體系,並重點規劃龍河高新技術產業區精密電子,廊坊新興產業示範區的節能環保、高新技術,安次工業園通訊電子,龍港工業園的機電、服裝等大型產業集群。

2013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職工48243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97億元。其中內資企業37家,職工15609人,工業總產值102.63億元。港、澳、台商投資企業2家,職工31628人,工業總產值90.98億元。外商投資企業3家,職工1006人,工業總產值3.39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安次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6.5%。

2013年,安次區紅星美凱龍開業運營,鑽石國際主體工程完工,開發建設大拇指廣場、壹佰劇院、侍郎房城市綜合體等高檔服務業項目,廊坊南城的商貿氛圍得到提升。

著名人物

在古代,安次誕生過三朝宰相(北宋名相呂端、遼代宰相韓延徽、北宋宰相楊皙)和四位尚書(後唐戶部尚書呂琦、元朝樞密院副使李士瞻、明朝邢部尚書施禮、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劉體乾)。

呂端(935—1000),宋朝名相,為官四十年,為相四年,是宋太宗、真宗兩朝重臣。待人謙遜,處事寬厚,清正廉潔、聰明過人、團結實幹,人稱其「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宰相肚裡能撐船」。

近代,安次湧現出黃誠徐立樹林謙等一批革命先烈。

黃誠(1914—1942),安次調河頭人,曾任清華大學學生會副主席、主席、北京學聯書記。1936年12月與姚依林、蔣南宇、黃敬領導了「一二·九」運動。1938年參加新四軍,任新四軍總政治部秘書長,葉挺贊其為「新四軍交際家」。皖南事變中被捕,後在江西上饒集中營石底監獄就義。

在文藝界,安次有魏連升白雲鵬李宏圖駱玉笙張士傑等一批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05—2006年,安次區先後完成西外環、南外環拓寬改造工程;2008年啟動京滬高鐵安次段拆遷建設工作,完成西出口和南出口改造;2009—2010年光明片區進行拆遷改造;2011年建成廊坊高鐵站、光明橋和南廣場等大型基礎設施;2012年銀河大橋棚戶區得到遷居安置;2013年實施10個城中村改造和1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拆遷面積261萬平方米,新建銀河、陽光2座供熱站。

文化事業

2012年,安次區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360場,電影進社區放映1800場,觀看人次30餘萬;共開展「三下鄉」活動3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000餘份,贈送科技書籍600餘冊;挖掘推出後屯村、馨語社區、平安志願者協會等10大宣傳文化工作典型;全年新建「農家書屋」68個,284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第什里風箏、黃漕飛雲叉會被列入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和保護單位;4人入圍中央文明辦「身邊好人」推薦榜,1人當選「河北雷鋒」,3名個人和1個企業當選「廊坊道德建設百佳」典型和誠信企業。

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132個農村文化廣場,140餘支農民自發組織的文藝隊伍;在社區推廣建設「綠色網吧」、電子閱覽室等,免費對青少年開放。

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安次區有普通中小學76所,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2800餘名;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教師發展專業學校76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0年,安次區共有240807名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0.81%;共計報銷補償57246人次,支付補償金2752.12萬元。

社會保障

截至2010年,安次區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84.1%,全區孤兒全部得到福利供養,初步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大社保體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