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童
[ 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944647676&di=326bcc035e9a56e5b4b02df87d126342&imgtype=0&src=http%3A%2F%2Fdingyue.nosdn.127.net%2Ff9xMUkeSiBEcFO2YXdX7kPDRD8OqvmZWsWrF7haJBAjLN1538990124906compressflag.jpg 原圖鏈接]
出生 1248年
國籍 蒙古札剌亦兒部人

安童(1248—1293),蒙古札剌亦兒部人,木華黎四世孫。祖孛魯,父霸突魯;母弘吉剌氏,世祖察必皇后之姊。

人物生平

元勛後裔,青年丞相

1259 年,霸突魯率蒙古軍從忽必烈攻宋。憲宗死,忽必烈得報阿里不哥謀奪汗位,急從鄂州前線北還,留霸突魯總軍務,與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會合後,這支軍隊遂成為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的基本力量。在此之前,忽必烈曾與霸突魯討論形勢之地,霸突魯建議選擇燕京為國都,可見他早就有立國中原漢地的見識。不久死於軍中。 安童既是勛臣之後,又與世祖有椒房之親,中統初就擔任了怯薛長(第三怯薛由木華黎家世襲),時僅13 歲。其母入宮見皇后時,曾在世祖面前稱讚他雖然年少而有輔國之才,因為他常與大人討論國事。中統四年(1263),世祖戰勝阿里不哥,獲其黨千餘人,欲盡殺之,以問安童,對曰:「兩主爭國,彼安知有陛下?且甫定神器,不推曠盪之恩,顧奮私憾殺無罪人,何以安反惻?」當時世祖與阿里不哥爭位,都是拖雷嫡子、憲宗親弟,本無所謂正統、叛逆之分,對方將卒在法理上並無罪過,而且阿里不哥尚未歸降,正需要以寬待政策招撫其支持者。因此世祖很讚賞他的意見,對他才16 歲就有如此老成的見識感到驚異。[1]

人物評價

安童兩度出任首相,能薦用和親厚儒臣,崇尚漢法,政刑寬平,多次制止濫用死刑,故有賢相之譽。但在任期間,前有阿合馬、後有桑哥以理財受到世祖信任,使他難以完全貫徹以儒治國的方針。

史籍記載

《元史》列傳第十三 安童列傳 安童,木華黎四世孫,霸突魯長子也。中統初,世祖追錄元勛,召入長宿衛,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見之,問及安童,對曰:「安童雖幼,公輔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對曰:「每退朝必與老成人語,未嘗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悅。四年,執阿里不哥黨千餘,將置之法,安童侍側,帝語之曰:「朕欲置此屬於死地,何如?」對曰:「人各為其主,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懷服未附。」帝驚曰:「卿年少,何從得老成語?此言正與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戶。辭曰:「今三方雖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謬膺重任,恐四方有輕朝廷心。」帝動容,有間曰:「朕思之熟矣,無以逾卿。」冬十月,召許衡至,傳旨令衡入省議事,衡以疾辭。安童即親候其館,與語良久,既還,念之不釋者累日。八年,陝西省臣也速迭兒建言,比因饑饉,盜賊滋橫,若不顯戮一二,無以示懲。敕中書詳議,安童奏曰:「強、竊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舊待報。」從之。十二年七月,詔以行中書省樞密院事,從太子北平王出鎮極邊,在邊十年。二十一年三月,從王歸,待罪闕下,帝即召見慰勞之,頓首謝曰:「臣奉使無狀,有累聖德。」遂留寢殿,語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夏,中書奏擬漕司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當親擇,余皆卿等職也。」安童奏曰:「比聞聖意欲倚近侍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從其舉奏,罪之輕重,惟陛下裁處。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類,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職,以所署奏目付中書施行。臣謂銓選之法,自有定製,其尤無事例者,臣常廢格不行,慮其黨有短臣者,幸陛下詳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後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於京師樂安里第。

參考文獻

  1. 貴族 , 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