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陽滑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滑縣河南省直管縣,安陽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北部,經度:114.5193,緯度:35.5754,與安陽、濮陽、鶴壁、新鄉接壤。北距安陽市70公里,南距鄭州市13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總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21萬畝。滑縣是中原經濟區糧食生產核心區、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中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有「豫北糧倉」之稱。滑縣主要旅遊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等。[1]

概述

滑縣位於豫北平原,歸屬安陽市管轄,目前為省直管縣,與濮陽、延津、濬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縣城道口鎮南距鄭州市153公里,北距安陽市70公里,東北距濮陽市53公里,西南距新鄉市70公里,西北距鶴壁新市區25公里。

全縣面積1814平方公 里,耕地面積171萬畝。轄1新區10鎮12鄉,1019個行政村,總人口1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2011年6月1日起,河南省正式開展省直管縣行政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歷史沿革

滑縣之名始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於「滑」,蓋因滑台城而得名。《重修滑縣誌》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於滑,為滑伯。」滑伯本姬姓,後裔改為滑氏。《元和志》云:「滑氏為壘,後人增以為城,臨河有台,故曰滑台城。」《水經注》曰:「舊說,滑台人自修築此城,因以名焉。」秦漢之時,滑境稱白馬縣,隸屬東郡。隋明至初,滑縣稱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廢白馬縣入滑州。七年降滑州為滑縣。清雍正三年,滑縣改屬河南衛輝府。中華民國3年(1914年),裁併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7年,改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滑縣復歸河南省,仍屬濮陽專區。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2014年屬河南省直管。

行政區劃

滑縣縣轄12鎮(道口鎮城關鎮白道口鎮留固鎮萬古鎮高平鎮上官鎮牛屯鎮王莊鎮老店鎮焦虎鎮慈周寨鎮)10鄉(棗村鄉、四間房鄉、八里營鄉、趙營鄉、大寨鄉、老廟鄉、桑村鄉、瓦崗寨鄉、半坡店鄉、小鋪鄉)和新區管委會,總人口134.5萬人,常住人口114.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22.02%。[2]

經濟發展

2007年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93.84億元,同比增長15.9%,創13年來最好水平。其中,第一產業37.1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35.18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21.5億元,增長23.9%。三次產業結構達到了39.6:37.5:22.9,是最優化的一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3億元,首次突破兩億元大關,增長23.8%,為歷史上增長最多的一年,其中稅收占財稅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5.1%,財稅結構也是最優的一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0.3億元,增長42.2%,投資總額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億元,增長18.5%,為11年來最好水平。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7.6億元,較年初增加6億多元,是歷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68元,增長21.7%,增幅是5年來最高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7元,增長19.4%,是12年來的最好水平。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全縣糧食總產125.4萬噸,首次突破25億斤大關,繼續保持全省產糧第一大縣地位,蟬聯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五連冠」。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啟動儀式在我縣舉行,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小麥標準化實施示範項目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力實施糧油、家畜、家禽、林木、棉花、瓜菜「六大產業鏈」開發,新建和培育了神華面業、嘉禾牧業、柏林餅業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0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家,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鄉鎮4個、特色農村經濟先進鄉鎮3個、優秀(先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家。占地3200畝的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初具規模,已有20家企業入駐園區,其中道口燒雞加工園入駐企業10餘家,基本形成了集農產品收購、貯藏、加工、展示、營銷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加工龍頭聚集區。高效農業成效顯著。新增高效農業面積3.1萬畝,總面積達到32萬畝,建成高效農業百畝園5個、千畝方3個、萬畝區2個,被國家綠色食品協會認定為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單位。林業建設取得新成績。營造防護林4200畝、速生林2000畝,新建林網5萬畝,完善林網6萬畝,全民義務植樹260萬株。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創建全省畜牧業強縣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縣新建畜禽養殖小區29個、規模養殖場1120個,總數分別達到101個、1.04萬個。肉、蛋、奶總產量達到6萬噸、9萬噸和5200噸,分別增長18.2%、16.8%和8.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旱澇保收田1.3萬畝、節水面積5萬畝,改造中低產田4.8萬畝。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將我縣的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廣。獲得了全省「紅旗渠精神杯賽」獎牌。支農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全縣共落實各項補貼1.68億元。新增農村沼氣用戶1.31萬戶,累計達到5.4萬戶。解決了4.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累計達到15.5萬人。

2010年

滑縣生產總值(GDP)為135.98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2.3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4.24億元,同比增長17.2%,工業增加值為47.72億元,同比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9.44億元,同比增長8.5%。三次產業比重為38.5:39.9:21.6。

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006萬元,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稅收收入21938萬元,同比增長22.6%;稅收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73.1%,比上年增加1.0個百分點。全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6509萬元,比上年增長20.9%。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23元,同比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62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2527元,同比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956.51元,增長10.4%。[3]

氣候環境

氣候濕潤,雨量較充沛,平均氣溫13.7度,平均降水量634.3毫米,日照2365.5小時,無霜期201天,適宜 小麥、玉米、金銀花,大豆、花生、棉花、紅薯等農作物生長。

地方特產

滑縣地方特產聞名遐邇。始創於清朝順治年間的道口燒雞,曾被列為宮廷御用品,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稱絕四方,數百年來享譽國內外,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老廟牛肉、萬古羊肉鹵等深受人們喜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