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書·宗愨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書·宗愨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原文

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不富貴,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拒賊,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愨隨鎮廣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愨自奮請行。義恭舉愨有膽勇,乃除振武將軍,為安西參軍蕭景憲軍副,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區粟城。林邑遣將范毗沙達來救區粟,和之遣偏軍拒之,為賊所敗。又遣愨,愨乃分軍為數道,偃旗潛進,討破之,拔區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傾國來拒,以具裝被象,前後無際,士卒不能當。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兇,以愨為南中郎諮議參軍,領中兵。孝武即位,以為左衛將軍,封洮陽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遷豫州刺史,監五州諸軍事。先是,鄉人庾業,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賓客;而愨至,設以菜菹粟飯,謂客曰:「宗軍人,慣啖粗食。」愨致飽而去。至是,業為愨長史,帶梁郡,愨待之甚厚,不以前事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誕據廣陵反,愨表求赴討,乘驛詣都,面受節度,上停輿慰勉。愨聳躍數十,左右顧盼,上壯之。及行,隸車騎大將軍沈慶之。初,誕誑其眾云:「宗愨助我。」及愨至,躍馬繞城呼曰:「我宗愨也!」事平,入為左衛將軍。五年,從獵墮馬,腳折不堪朝直,以為光祿大夫,加金紫。愨有佳牛堪進御,官買不肯賣,坐免官。明年,復職。廢帝即位,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贈征西將軍,諡曰肅侯。 (節選自《宋書•宗愨傳》)

譯文

宗愨的字是元干,南陽人。叔父宗炳,性格孤傲清高不願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的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着大風颳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你如果不能獲得榮華富貴,就敗壞我們家族了。」宗愨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剛過門,當晚就有強盜來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沒能進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向來有高尚的節操,他的兒子侄兒們都喜歡讀書,獨有宗愨縱任意氣喜歡武藝,因此得不到家鄉人的稱讚。江夏王劉義恭任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宗愨隨同義恭鎮守廣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征伐林邑,宗愨自告奮勇請求參加戰鬥。劉義恭向文帝推舉宗愨說他有膽量和勇力,於是任命為振武將軍,作為安西參軍蕭景憲的副將,隨同膠州刺史檀和之圍攻區粟城。林邑派大將范毗沙達前來營救區粟,檀和之派一支偏軍抵擋,被敵人打敗。

又派宗愨前往,宗愨分兵幾路,放下軍旗悄無聲息的前進,一下子就攻破了敵軍,占領區粟城,進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調動全國兵力前來抵抗,把鎧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裝起來,象群進入陣地前後沒有邊際,宋軍不能抵擋。宗愨說:「我聽說獅子能威懾鎮服一切獸類。」於是仿製獅子的形狀,與大象相抗,大象果然驚恐奔散,敵軍人馬因此潰敗逃散,於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異寶及其他各種物品,多得數不清。宗愨自己一點也沒有要,除隨身攜帶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無所有,文帝十分讚賞他。元嘉三十年(453),孝武帝劉駿討伐劉劭,以宗愨為南中郎咨議參軍,兼領中兵。孝武帝即位,任命他為左衛將軍,進封洮陽侯。孝建年間,不斷長官為豫州刺史,監五州諸軍事。早先,同鄉人庚業,家境十分富足用度奢侈,用一大桌子的菜餚招待賓客,而宗愨到來就擺上酸鹹菜和小米飯,對客人說:「宗愨是軍人,習慣於吃粗糙的飲食。」宗愨吃飽後就離去。這時庾業為宗愨的長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愨對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劉誕占據廣陵謀反,宗愨上表請求帶兵征討,騎着傳送公文的馬急速到都城,當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車駕對他慰問勉勵一番。宗愨聳身跳躍數十下,跳躍時左顧右盼氣度豪邁威嚴,皇上讚揚他的健壯。到出兵時,隸屬於車騎大將軍沈慶之部下。起初,劉誕哄騙部下說:「宗愨是幫助我的。「及至宗愨來到,騎在馬上繞城急馳高呼說:「我就是宗愨。」事情平定後,入朝任左衛將軍。大明五年(461),隨從皇上打獵不慎從馬上摔下來,腳被折傷不能上朝值班,皇上任他為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宗愨有好牛,符合進貢皇上的條件,官府去買,他卻不賣,因此獲罪被免去官職。第二年(462),恢復原職。前廢帝劉子業即位(465),任命宗愨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銜。這年宗愨死。朝廷追贈為征西將軍,加諡號為肅侯。[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