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李寶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李寶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李寶,河北人。嘗陷金,拔身從海道來歸。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詢、梁簡等教金造舟,且為鄉導。金使蘇保衡造舟於潞河。明年,以保衡為統軍,將繇海道襲浙江。諜聞,高宗謂宰臣曰:「李寶頃因召對,詢以北事,歷歷如數。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劄平江,與守臣督海舟捍禦。高宗問:「舟幾何?」曰:「堅全可涉風濤者,百二十艘。」「兵幾何?」曰:「僅三千,皆閩、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幟甲仗亦粗備。事急矣,臣願亟發。」

八月,次江陰,先遣其子公佐,謂曰:「汝為潛伺敵動靜虛實,毋誤。」公佐受命,即與將官邊士寧偕往。寶將啟行,軍士爭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寶下令,敢沮大計者斬。遂發蘇州。

士寧自密州回,得敵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寶喜曰:「吾兒不負乃翁矣。」士氣百倍,趣眾乘機進。敵已雲合,圍海州,旌麾數十里。寶麾兵登岸,以劍畫地,令曰:「此非復吾境,力戰與否在汝等。」因握槊前行,遇敵奮擊,將士賈勇,無不一當十。敵出不意,亟引去。勝出城迎,寶獎其忠義,勉以共立功名,勝感泣。乃維舟犒士,遣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豪傑如王世修輩各署旗,集義勇,爭應援,多者數萬人。寶列名上諸朝,檄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畀勝,與俱發。

至膠西石臼島,敵舟已出海口,泊唐島,相距僅一山。時北風盛,眾咸奮,引舟握刃待戰。敵操舟者皆中原遺民,遙見寶船,紿敵兵入舟中,使不知王師猝至。風駛舟疾,過山薄虜,鼓聲震疊,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矴舉帆,帆皆油纈,彌亘數里,風浪卷聚一隅,窘束無復行次。

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火所不及者猶欲前拒,寶叱壯士躍登其舟,短兵擊刺,殪之舟中。俘大漢軍三千餘人,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禽倪詢等上於朝。還軍駐東海,上喜曰:「朕獨用李寶,果立功,為天下倡矣。」 (選自《宋史•李寶傳》,有刪改)

譯文

李寶,河北人。曾經陷入金軍之中,後脫身從海路回到南宋。金主完顏亮違背盟約,淮、浙奸民倪詢、梁簡等教金人造船,並且擔任嚮導。金主命令蘇保衡在潞河造船。第二年,任命蘇保衡做統軍,讓他率軍沿海路襲擊浙江。消息傳來,宋高宗對宰相說:「我不久前召見李寶對話,詢問他金朝的事情,他如數家珍。況且他一個人從金營逃脫,回到朝廷,殿上答話一點也不害怕,這樣看來,他一定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於是任命他為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守在平江,和守臣監督海船抵禦敵軍。宋高宗問李寶:「戰船有多少艘?」回答說:「堅固完整能渡過風浪的有一百二十艘。」士兵有多少?」回答說:「只有三千人,都是閩、浙一帶的弓弩手,不是正規軍。旗幟、武器也只是粗略準備的。情況很緊急,我希望趕快出發。」

八月,到了江陰,先派他的兒子李公佐到密州,對他說:「你去暗中偵查敵人的動向和內情,不要延誤。」李公佐接受命令,立即和將官邊士寧一同前往。李寶將要出發,兵士爭辯說西北風還強勁,迎風啟程不順利。李寶下令,將敢破壞大計的人處斬。於是向蘇州進發。

邊士寧從密州回來,得到敵人的消息非常詳細,並且說李公佐已經挾持魏勝控制了海州。李寶高興地說:「我的兒子,你沒有辜負你的父親啊。」這時士兵的鬥志增長了百倍,李寶就催促軍隊乘機進軍。不料敵人已經聚集包圍了海州,旗幟綿延幾十里李寶指揮軍隊上岸,用劍在地上劃出界線,下令說:「這裡不再是我們的地盤,是否努力作戰在於你們。」於是李寶手握長矛向前行進,遇到敵人就奮力搏擊,將士也鼓足勇氣,無不以一當十。敵人沒有料到會這樣,只好趕快引兵退去魏勝出城迎接,李寶誇獎他是忠臣義士,勉勵和他共建功名,魏勝感動得落淚。於是繫船停泊犒勞兵士,派遣善辯之人到各處招降願意歸附的人,聲名顯揚山東。豪傑像王世修等人各自樹立旗幟,聚集義士勇夫,爭相響應援助,多的有幾萬人。李寶列出他們的姓名並上報給朝廷,發檄文告知各部在密州的膠西會合,命令李公佐把州郡的事務交給魏勝辦理,讓李公佐和他一起出發。

到了膠西的石臼島,敵船已經出了海口,在唐島停泊,敵我相距僅有一山之遠。當時北風很大,大家都很振奮,駕船握刀等待作戰敵方駕船的都是中原淪陷區的百姓,他們遠遠看見李寶來船,就哄騙敵兵進入船中,讓他們不知道朝廷的軍隊已突然到來。快船更疾,過了山就迫近敵兵,李寶讓士兵擊鼓,鼓聲震天動地,海上的波浪也飛騰跳躍。敵人很吃驚,啟碇升帆,船帆都是油布做成,綿延好幾里,風浪把他們吹到一個狹小的區域,受限不再有次序。

李寶趕快命令用火箭從四周射擊,箭射中的地方,煙火隨即產生,火勢蔓延開來,燒毀敵船幾百艘。火沒燒到的敵船還想上前抵抗,李寶大聲命令勇士跳上敵船,用刀劍刺殺,把敵兵殺死在船中。最終俘獲大漢兵三千多人,斬殺他們的統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擒獲倪詢等叛賊交給朝廷。撤軍駐紮在東海,皇上高興地說:「我特別重用了李寶,他果然立了功,成為了天下人的先導。」[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