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李惟清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李惟清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開寶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蜀民尚淫祀,病不療治,聽於巫覡,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為及禍。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然後教以醫藥,稍變風俗。秩滿,遷大理寺丞。雍熙三年,大舉取幽州,惟清以為兵食未豐,不可輕動。判度支許仲宣建議通鹽法,以賣鹽歲課賦於鄉村,與戶稅俱納。惟清奉詔往荊湖諸路詳定,奏言以鹽配民非便,遂罷。使還,上又問民間苦樂不均事,惟清言:「前在荊湖,民市清酒務官釀轉鬻者,斗給耗二升,今三司給一升,民多他圖,而歲課甚減」。詔復其舊。未幾,出為京東轉運使。會募丁壯為義軍,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矣。」

三上疏諫,繇是獨選河北,而余路悉罷。端拱初,遷右諫議大夫,歷戶部使,改度支使。會遣使河朔治方田,大發兵。惟清以盛春妨農,懇求罷廢。淳化三年,遷給事中,充鹽鐵使,遂以帳式奏御。太宗曰:「費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如可減省,即便裁度。」惟清曰:「比開寶軍興之際,其數倍多,蓋以將帥未得其人,邊事未寧,屯兵至廣也。臣聞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事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則邊事息而支用減矣。望慎擢將帥,以有威名者俾安邊塞,庶節費用。」至道初,就拜右諫議大夫。太宗聞其廉平,詔獎之。二年,徙廣南東、西路都轉運使,尋召拜給事中。逾月,同知樞密院事。惟清倜儻自任有鈎距臨事峻刻所至稱強幹然以俗吏進無人望才數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復除御史中丞既去樞要,怫鬱尤甚,肆情彈擊。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贈戶部尚書。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二十六》)

譯文

李惟清,下邑人。開寶年間,李惟清以三史授任涪陵尉。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療,聽命於巫士,李惟清捉來大巫鞭打,百姓認為將會有災禍。後來他又鞭打這個大巫,百姓知道巫術不靈。然後教給百姓醫藥知識,風俗漸漸變遷。任期滿後,升任大理寺丞。雍熙三年,朝廷發兵大舉進攻幽州,惟清認為軍隊糧食不充足,不可輕動。判度支許仲宣建議變通鹽法,以賣鹽每年的課收數攤給鄉村百姓,與戶稅一同交納。惟清奉詔前往荊湖各地審定此法,上奏說明以鹽稅配民不方便,於是停止。出使回朝,皇上又問他民間苦樂不均的情況,惟清說:「以前我在荊湖時,百姓賣清酒交由官釀轉賣的,每斗給耗糧二升,現在三司府只給一升,百姓多圖其他的好處,因而每年稅收大減。」詔令恢復舊價。不久出任京東轉運使。

正好招募壯丁為義軍,惟清說:「如果這樣,天下就不再耕種了。」多次上疏諫阻,(朝廷)因此只從黃河以北招壯丁,而其餘各地都停止招募。端拱初年。升任右諫議大夫,歷任戶部使,改任度支使。恰遇朝廷派遣使者到黃河以北治理方田、大舉興兵,惟清認為仲春時節此舉妨礙農事、懇求廢止。津化三年,升任給事中,充任鹽鐵使,於是把賬本奏給皇上。

太宗說:「費用像這樣,百姓財力長期怎麼承受?如果可以省減,就便裁減。」惟清說:「比開寶年間戰爭之際,數目翻了幾倍,原因是將帥不得人,邊事不寧,屯兵太廣。我聽說漢朝有衛青、霍去病,唐朝有郭子儀、李晟,西北邊境的敵人望而生畏,這樣就會邊事寧息而費用減少。希望(朝廷)慎重提拔將領,用有威名者使他們安定邊塞,(這樣)或許可以節約費用。」至道初年,就地授任右諫議大夫,太宗聽說他廉潔公平,詔令表揚他。至道二年,改任廣南東、西路都轉運使,不久召入朝授任給事中。過了一個月,任同知樞密院事、惟清灑脫自信,有機謀。處理政事嚴歷苛刻,所至各地,人們都稱讚他精明幹練。但是依靠才智平庸的官吏被提拔任用,沒有聲望。才過幾個月,真宗即皇帝位,加任惟清為刑部侍郎,又授任御史中丞。罷去樞密職務後,非常憂鬱,盡情彈擊時政。咸平元年去世,終年五十六歲,追贈戶部尚書。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