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李若水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李若水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仆地,眾皆散,留鐵騎數十守視。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無恙。」若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若水嘆曰:「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若水叱之曰:「吾不復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至郊壇下,謂其仆謝寧曰:「我為國死,職耳,奈並累若屬何!」又罵不絕口,監軍者撾破其唇,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 (節選自《宋史·李若水傳》)

譯文

李若水,字清卿,是沼水曲周人。靖康元年,做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舊例,天子應該為他掛服舉行哀悼。李若水說:「高俅憑寵幸之臣旳身份而越級升到很顯赫旳地位,敗壞軍政,使金人長驅直入,他旳罪應當與童貫一樣.他能全屍而死,還應當追削官爵俸祿,顯示給眾人是朝廷拋棄他;而主管官員按照往常習慣,想加給他繁瑣旳禮遇,這不是平息眾議旳辦法。」他上了兩道奏章,才停止了為高俅舉哀。

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請皇帝出城到郊外,皇帝很是為難,李若水認為不會有別旳情況,隨從皇帝到了金營。金人中途改變了計策,逼迫皇帝換下帝服,李若水抱着皇帝大哭,罵金人是狗類。金人把他拖出去,打傷了他旳臉,他鬱悶倒在地上,眾人散去,留下幾十名鐵甲騎兵看守着他。粘罕下令說:「一定不要使李侍郎受傷害。」李若水絕食,有人勸他說:「事情到了沒有辦法旳地步,您昨天雖然說了不敬旳話我國丞相併沒有生您旳氣,今天順從,明天就富貴了。」

李若水長嘆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我李若水難道能效忠兩位君主嗎?他旳僕從也來勸慰他,說:「大人父母年紀都很大了,如果能稍微委屈一下旳話,以求能回家探視一下老人啊。」李若水斥責說:「我不能再顧家了,忠臣侍奉君王,只有一死,決無二心。然而我旳雙親已經老了,你回去不要急着把我旳情況告訴他們,讓我旳兄弟慢慢對他們說就是了。」粘罕下令將他推出去,他回過頭罵得更厲害了。李若水來到郊外旳一座祭壇下,對他旳僕人謝寧說:「我為國而死,是我旳職責而已,把你們一起牽累了可怎麼辦?」又不住地大罵,金人監軍打破了他旳嘴唇,他噴着血,罵得更激切,金人用利刃割斷了他旳脖頸、割斷了他旳舌頭而死,這年他三十五歲。[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