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曾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史·王曾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從學於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貢試禮部及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宰相寇準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其見尊禮如此。 出知應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聖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陝西轉運使置醋務,以榷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已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常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惡,則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釋,卒從輕議。以彰信軍節度使復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後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曾曰:「夫執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幹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後,送數軸簡紙。啟視之,皆他人書簡後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傳》)
譯文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年喪父,從師於本地學者張震,善寫文章詞賦。宋代咸平年間,以單人身份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大臣楊億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準認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驗他的才華,授予他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的職務。皇帝曾經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處理政務,召見他並跟他對談很長時間,王曾回到寓所後,皇帝派太監傳達口諭跟他說:「因為早些時候十分想念愛卿,所以來不及穿戴朝服見你,愛卿不要以為我是傲慢了。」他受到朝廷的尊重竟然到了這樣的程度。
(後來)他外任應天府知府。天禧年間,民間傳言說有個形狀像帽子的妖怪。夜裡襲擾百姓,從京師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驚慌。王曾命令夜裡打開城門(以安民心),(發現)那些膽敢散布謠言的人立即逮捕,最終也沒有發現什麼妖怪。天聖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傳言說汴河決口,洪水很快就要到京師了,京城的人很驚恐,想往東逃難。皇帝問王曾怎麼辦,王曾說:「汴河決口,卻沒有奏書報上來(看來這)只是民間的傳言罷了,不值得憂慮。」不久證明果然是這樣。 陝西轉運使設立管理食醋的部門,通過食醋專賣來謀利,而且請求在全國推行這個辦法,王請示朝廷取消了這種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地位在自己之上,曾經流露出不滿情緒。等到曹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氣,王曾卻為他開脫。太后說:「愛卿曾經說過曹利用專橫跋扈,現在為何卻替他開脫?」王曾說:「曹利用向來依仗朝廷恩寵(而專橫跋扈),所以我曾經以理駁斥回擊他。現在加給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氣這才稍稍緩解,最後從輕發落曹利用。 (後來)以彰信軍節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軍,契丹使者經過此地,(總是)先約束自己的車馬隨從才敢過境,沒有敢喧譁鬧事的。當地百姓對他的施政很滿意,為他畫像而並為他立生祠供奉他。
王曾提拔或貶退官吏,都不讓人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經質問他說:「宣傳提拔人才,這是宰相的職責。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獨缺少這一項啊!「王曾回答:「作為執政的人,對人有恩德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那些得罪人的事讓它給誰呢?」范仲淹對這番話深感佩服。
王曾天性端莊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談舉止有一定之常規,平日裡則不苟言笑,令人都不敢拿個人私事來求他。年輕時與楊億都在皇帝侍從之列,楊億喜歡開玩笑,同僚和朋友沒有不被他玩笑戲謔的。等到與王曾交談時,卻說:「我不敢跟他開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簡樸,有個老朋友的孩子叫孫京的來辭別,王曾留下他吃飯,飯後,用盒子送給他幾卷信紙。孫京打開一看,都是別人寫信後裁剪下來的紙邊。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