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綦崇禮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綦崇禮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綦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徙濰之北海。祖及父皆中明經進士科。崇禮幼穎邁,十歲能作邑人墓銘,父見大驚曰:「吾家積善之報,其在茲乎!」

初入太學,諸生溺於王氏新說,少能詞藝者。徽宗幸太學,崇禮出二表,祭.酒.與同列大稱其工。登重和元年上舍第,調淄縣主簿,為太學正,遷博.士.,改宣教郎、秘書省正字,除工部員外郎,尋為起居郎、攝給事中。召試政事堂.為制誥三篇,不淹晷而就,辭翰奇偉。拜中書舍人,賜三品服,進用之速,近世所未有,高宗猶以為得之晚。

移兵部侍郎,仍進直學士院。御筆處分召至都堂,令條具進討固守利害。崇禮奏:「諜傳金人並兵趣川、陝,蓋以向來江左用兵非敵之便,故二三歲來悉力窺蜀。其意以謂蜀若不守,江、浙自搖,故必圖之,非特報前日吳玠一敗而已。今日利害,在蜀兵之勝負。」又奏: 「君之有臣,所以濟治。臣效實用則君享其功臣竊虛名則君受其弊實用之利在國虛名之美在身忠於國者,不計一己之毀譽,惟天下之治亂是憂;潔其身者,不顧天下之治亂,惟一己之毀譽是恤。然效力於國,其實甚難,世未必貴;竊名於己,其為則易。且以得譽。二者有關於風俗甚大,是不可不察也。」

以寶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劉豫導金人入侵,揚、楚震擾,高宗躬御戎衣次吳會。崇禮以近臣承寧方面,謂:「浙東一道為行都肘腋之地,備御不可不謹。」密疏於朝,得便宜從事。於是繕城郭,厲甲兵,輸錢帛以犒王師。簡舟艦以扼海道。疚心夙夜,殆廢食寢。及春,帝還,七州晏然不知羽檄之遽。期年,上印綬,退居台州。卒年六十,贈左朝議大夫。 (選自《宋史》有刪改)

譯文

綦崇禮字叔厚,高密人,後來遷往濰河的北海區。(他)祖父及父親都考中明經進士科。綦崇禮小時候就聰穎異常,十歲就能為同鄉的人寫墓銘,他父親見了非常吃驚,說:「我們家祖輩積德行善的回報,可能就在這個孩子身上吧。」

(綦崇禮)初入太學時,眾儒生沉溺於王氏新說,很少有能寫文章的人。徽宗親臨太學,綦崇禮出示二表,祭酒與同事都稱讚他文章工巧。重和元年上捨生及第,調任淄縣主簿,做太學學正,晉升博士,後又被授予宣教郎、秘書省正字、工部員外郎等官職,很快又任起居郎、攝給事中。(綦崇禮)被召入政事堂考試,擬三篇皇帝的詔令,沒有用太多時間就完成了,文筆奇偉。被授中書舍賜三品朝服.其職位晉升之快,是近世所沒有的,高宗還認為得到他這個人才晚了。

調任兵部侍郎,並進為直學士院。皇上御筆吩咐把綦崇禮召到都堂,讓他分條陳述進兵征討及固守的利害。綦崇禮上奏二:「間諜傳報金合兵向川、陝進軍,大概是因為向來江左用兵對敵人不便。所以兩三年來全力窺視蜀地。他們以為蜀地如果守不住,江浙自然動搖,所以一定要攻下蜀地,不只是報復前段時間被吳玠打敗一事。今天的利弊,取決於蜀兵的勝負。」又上奏:「國君擁有臣子,是用來治理國事的。臣子效力能用,那麼國君就能享有功績;臣子竊取虛名,那麼國君就要深受其害。能用的好處在國家,虛名的好處在自身。忠於國家的人,不計較自己的毀損與讚譽,而憂慮天下是否太平;潔身自好的人,不顧天下太平與否,僅關心自己的毀損與讚譽。然而效力於國家,這做起來很難,世人未必看重;為自己求取虛名,這做起來容易,而且能得到名譽。這兩個方面對風俗影響很大不能不明察。」

綦崇禮以寶文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紹興知府。劉豫引領金兵入侵。揚、楚一帶受到震動干擾,高宗親自穿上戎裝,駐守吳會。綦崇禮因是近臣而有安定一方的職責,說:「浙東一帶是距離行都很近的地方,防備不能不謹慎。」秘密上疏給朝廷,得到先斬後奏之權。(綦崇禮)於是修繕城牆,整治武器,運送物資來犒勞軍隊,檢查船隻,以便控制海道,早晚操心,幾乎廢寢忘食。等到春天,皇帝回來時,七州安然不知曾經有過戰事。一年後,交回印綬,退居台州。去世時六十歲,被追封為左朝議大夫。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